图书介绍
国际技术扩散与中国能源效率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滕玉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2662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89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05页
- 主题词:技术转移-研究-世界;能源效率-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技术扩散与中国能源效率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2
第二节 国际技术扩散与能源效率的相关研究3
一、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3
二、能源效率指标7
三、关于国际技术扩散与能源效率的研究15
四、现有文献的不足18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9
一、研究内容19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20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21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21
二、研究方法23
三、创新点与不足24
第二章 国际技术扩散与能源效率的理论分析25
第一节 国际技术扩散的理论26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26
二、国际技术扩散的理论综述30
三、国际技术扩散的渠道34
四、国际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40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的理论分析43
一、技术进步43
二、全要素生产率理论44
三、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机理49
第三节 国际技术扩散与能源效率——一个理论分析框架51
一、开放经济下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51
二、国际技术扩散与能源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51
第四节 本章小结52
第三章 国际技术扩散与中国能源效率的现状54
第一节 国际技术扩散的现状54
一、国际技术转移的现状54
二、国际技术溢出的现状57
三、中国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62
第二节 中国能源效率现状72
一、基于单要素生产率的能源效率分析72
二、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框架的能源效率分析78
第三节 国际技术扩散与中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关系91
一、中国对外贸易与能源消耗强度的关系91
二、外商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耗强度的关系92
第四节 本章小结93
第四章 国际技术转移与中国工业能源效率95
第一节 国际技术转移的理论基础96
一、国际技术转移:供应方的观点96
二、国际技术转移:接受方的观点101
第二节 国外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现状102
一、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化102
二、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分析103
三、中国工业行业国外技术引进的现状108
第三节 国外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110
一、文献回顾110
二、模型111
三、数据与变量113
四、实证分析116
第四节 本章小结122
第五章 国际贸易、R&D溢出与中国工业能源效率124
第一节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理论基础125
一、品种增长模型125
二、质量阶梯模型126
第二节 进口贸易的R&D溢出与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127
一、引言127
二、模型说明128
三、数据与变量129
四、实证分析134
第三节 本章小结139
第六章 外商直接投资的R&D溢出与中国地区能源效率141
第一节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理论基础142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能源消耗强度144
一、能源消耗强度的区域差异144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148
三、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能源消耗强度的相关分析149
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的R&D溢出与地区能源生产率150
一、引言150
二、模型151
三、数据与变量154
四、实证分析156
第四节 本章小结162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64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164
一、理论分析的主要结论164
二、现状分析的主要结论165
三、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166
第二节 政策建议167
一、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能源效率167
二、加大企业自身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168
三、优化研发投资结构,提高研发投资的质量与效果168
四、引进适宜技术,提升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169
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170
六、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强度170
七、实行差异化的外资政策,改进能源效率171
第三节 研究展望173
参考文献174
致谢189
热门推荐
- 341596.html
- 3550294.html
- 221202.html
- 815906.html
- 3733872.html
- 1354632.html
- 614759.html
- 3830885.html
- 514937.html
- 475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30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42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3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59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0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00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42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01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64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8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