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物权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崔文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8489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65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物权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法物权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物权概述1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1
一、物权的概念1
二、物权与财产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4
第二节 物权的效力6
一、物权的排他效力6
二、物权的优先效力10
三、物权的追及效力14
第三节 物权的分类16
一、自物权和他物权16
二、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17
三、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和权利物权17
四、意定物权和法定物权18
第四节 物权的客体18
一、物19
二、权利作为物权的客体30
三、关于企业能否成为物权客体的探讨31
四、关于网络虚拟财产能否成为物权客体的探讨33
第五节 物权与债权的区分34
一、区分物权与债权的意义34
二、物权与债权的区分形态35
第二章 物权法概述39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39
一、物权法的概念39
二、物权法的调整对象40
第二节 物权法的功能42
一、确认物权42
二、物尽其用42
三、保护物权43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理念43
一、公权力的行使不得侵害私权利43
二、关于“民事主体地位平等”的理解不能矫枉过正46
三、“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无懈可击47
四、“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点不合法理48
五、物权法甚至法律不是万能的51
第三章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53
第一节 物权法定原则53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内涵53
二、物权法定原则的具体规范55
三、违背物权法定原则的后果56
四、物权法定原则的立法原因58
五、动摇物权法定原则的观点是不妥当的60
六、物权法定原则的合理性64
第二节 物权公示原则66
一、物权公示原则的内涵66
二、物权公示的基本方式与要求68
三、物权公示的效力69
四、物权公示的推定力与公信力的关系75
第三节 区分原则76
一、区分原则的内涵76
二、区分原则的基本要求78
三、关于区分原则的认识误区及其矫正79
三、对物权契约的误解应予矫正84
四、否定抽象性原则并不能当然否定区分原则87
五、区分原则在我国《物权法》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90
六、关于区分原则的合理性评价93
第四节 物权绝对性原则99
一、物权绝对性原则的内涵99
二、物权绝对性的限制100
三、物权绝对性的限制并不能导致物权相对性101
第五节 一物一权原则105
一、一物一权原则的内涵105
二、物权客体特定105
三、一物之上只能有一个所有权或两个内容不相抵触的物权107
第四章 物权变动110
第一节 物权变动概述110
一、物权变动的内涵110
二、物权变动模式111
三、物权公示的基本形式115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115
一、不动产登记的内涵和意义115
二、不动产登记的性质118
三、不动产登记的立法模式121
四、不动产登记的类型124
五、不动产登记簿131
六、不动产登记的效力132
七、登记机构的赔偿责任135
第三节 动产交付137
一、交付的内涵137
二、交付的成立138
三、一般动产采交付生效主义138
四、特殊动产采登记对抗主义139
五、观念交付的几种形态146
六、权利的交付147
第四节 非依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148
一、非依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内涵148
二、非依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的具体类型150
三、非依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适用的规则155
第五节 物权行为理论156
一、物权行为的概念156
二、区分原则160
三、抽象原则160
第五章 物权的保护173
第一节 物权保护概述173
一、物权保护的方法173
二、物权的私力救济173
三、物权的公力救济175
第二节 物权请求权177
一、物权请求权的概念177
二、物权请求权的立法例178
三、物权请求权的性质179
四、物权请求权的种类183
第三节 确认物权的请求权不属于物权请求权范畴186
一、确认物权请求权的内涵186
二、确认物权请求权的性质不是物权请求权187
三、确认物权的请求权不是债权请求权188
第四节 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的区别189
第六章 所有权的一般原理193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193
一、所有权的概念193
二、所有权的类型195
第二节 所有权的内容196
一、所有权的内容概述196
二、所有权及其权能相分离198
第三节 所有权的限制199
一、所有权的限制内涵199
二、所有权的限制种类201
第四节 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202
一、所有权的取得202
第七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204
第一节 征 收204
一、征收制度的一般原理204
第二节 善意取得208
一、善意取得的内涵208
二、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争议209
二、善意取得制度的目的和功能214
四、善意取得的要件218
五、善意取得的效力223
六、盗赃物、遗失物一般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224
第三节 拾得遗失物及发现埋藏物227
一、域外法关于拾得遗失物的处理规则227
二、域外法关于发现埋藏物的处理规则228
三、我国法律关于拾得遗失物及发现埋藏物的处理规则229
三、关于拾得遗失物是否需要支付报酬问题的探讨231
第四节 先占233
一、先占的概念233
二、先占的构成要件234
三、我国物权法应当规定先占制度234
第五节 添附235
一、添附的概念235
二、关于添附的处理规则238
第六节 取得时效239
一、取得时效的内涵239
二、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241
第八章 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244
第一节 国家所有权244
一、国家所有权的概念244
二、国家所有权的特征245
三、国家所有权的性质247
四、国家所有权的行使规则252
第二节 集体所有权257
一、集体所有权的伦理基础257
二、集体所有权内涵260
三、集体成员的成员权是集体所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264
四、关于以法人制度完善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制度的探讨267
五、实现集体所有权的民法属性270
第三节 私人所有权271
第四节 法人财产权272
一、法人财产权的一般问题272
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物权272
三、企业法人财产权273
第九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278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述278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产生的背景278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278
第二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专有权281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专有权概述281
二、专有部分的范围282
第三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共有权284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共有权概述284
二、共有部分的范围285
第四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成员权288
一、成员权概述288
二、成员权的行使规则289
第五节 小区车库、车位权的权属规则294
一、车位、车库的内涵294
二、关于车库、车位的权属规则294
三、《物权法》第74条第2款的规定并不合理297
四、关于车位、车库权属规则的完善299
第十章 相邻关系302
第一节 相邻关系的一般问题302
一、相邻关系概述302
二、相邻关系中的容忍义务305
第二节 处理相邻关系的规则307
一、一般规则307
二、关于规范体系的建构308
第三节 相邻关系的种类309
一、邻地使用关系309
二、相邻防险关系311
三、各类相邻关系的处理312
第十一章 共 有313
第一节 共有概述313
一、共有的概念313
二、按份共有314
三、共同共有316
第二节 共有物的管理和分割319
一、共有物的管理319
二、共有物的分割320
三、共有关系中债权债务的处理规则321
第十二章 用益物权的一般原理323
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述323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323
二、用益物权的特征324
三、用益物权的征收326
第二节 准用益物权326
一、准用益物权概述326
二、《物权法》规定的几种准用益物权328
第三节 典权330
一、典权的基本理论330
二、典权的历史发展331
三、关于典权存废的争论332
第四节 人役权334
一、人役权概述334
二、关于居住权存废的争议336
第十三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340
第一节 中国土地制度的历史进程340
一、王莽改制的启示340
二、新中国土地制度变迁343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发展前景展望352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流转和继承360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360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363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363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366
第三节 “四荒地”的承包经营权368
一、“四荒地”的承包不采用家庭承包方式368
二、“四荒地”承包经营权的特点369
三、“四荒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方式369
第四节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370
一、“三权分置”的内涵370
二、“三权分置”的基本权利结构371
三、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思考375
第十四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380
第一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概述380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380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种类381
三、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382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385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386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划拨386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原则上需要登记387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387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类型387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期限和方式388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规则——“房随地走、地随房走”389
第四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抵押389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条件390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效力390
第五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391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原因391
二、办理注销登记手续393
三、关于自动续期问题的探讨393
第十五章 宅基地使用权396
第一节 宅基地使用权概述396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396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397
三、宅基地使用权与相关权利的区别399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400
一、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400
二、宅基地使用权人的主要义务400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和转让401
一、关于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和转让的一般规定401
二、关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探讨402
三、乡贤文化与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403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406
一、一般情形406
二、登记制度407
第五节 小产权房的相关法律问题407
一、小产权房的概念407
二、小产权房产生的原因409
三、小产权房对社会的影响411
四、小产权房买卖的处理规则412
五、余论413
第十六章 地役权415
第一节 地役权概述415
一、地役权的概念415
二、关于地役权内涵的误读应予矫正421
第二节 地役权设立423
一、地役权设立的一般规定423
二、地役权的设立方式423
第三节 地役权的内容424
一、地役权人的权利与义务424
二、供役地权利人的权利与义务425
第四节 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关系427
一、地役权与相邻权的立法模式考察427
二、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区别427
第十七章 担保物权的一般原理430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430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430
二、担保物权的特征432
三、担保物权的分类435
四、担保物权的产生、效力范围及消灭437
第二节 物的担保和人的担保438
一、物的担保和人的担保的区别438
二、物保和人保竞存的规则438
第三节 主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441
一、担保合同的概念441
二、主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441
三、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的民事责任442
四、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的,担保人承担过错责任443
第四节 担保物权的竞存及其处理443
一、担保物权竞存的内涵443
二、抵押权和质权的竞存及其处理444
三、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的竞存及其处理445
四、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与抵押权的竞存及其处理445
第五节 让与担保448
一、让与担保的内涵448
二、关于让与担保的争议449
三、我国的按揭包括抵押和保证两方面的内容450
第十八章 抵押权454
第一节 抵押权的一般规定454
一、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454
三、抵押权的设立455
四、抵押权人的权利457
五、抵押人的权利459
六、抵押财产的范围459
七、抵押权的消灭460
第二节 不动产抵押权461
一、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抵押权461
二、“四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权461
三、在建建筑物抵押权461
第三节 动产抵押权463
一、动产抵押权制度的历史演进463
二、物权法上的动产抵押权465
第四节 浮动抵押465
一、传统意义上的浮动抵押465
二、我国《物权法》上的浮动抵押467
第五节 流押契约的禁止469
一、流押契约的内涵469
二、关于流押契约禁止的一般规定470
三、流押契约禁止的法理基础471
四、关于买卖型担保与流押契约的关系472
第六节 抵押财产转让规则473
一、抵押财产转让规则的内涵473
二、抵押物转让规则中的物上代位权477
三、在抵押物转让规则中应贯彻区分原则477
四、抵押物转让规则中涤除权制度的适用481
第七节 抵押权与租赁权竞存规则482
一、先设定的租赁权对抗后设定的抵押权483
二、先设定的抵押权对抗后设定的租赁权483
第八节 抵押权顺位484
一、抵押权顺位的内涵484
二、抵押权顺位的固定主义与升进主义484
三、我国法关于抵押权顺位规则的规定488
四、物权法关于放弃或变更抵押权顺位的规则490
第九节 抵押权的实现491
一、抵押权实现的一般问题491
二、抵押权实现的条件492
三、抵押权实现的方式492
四、抵押权实现的顺序493
五、其他债权人的撤销权494
六、抵押权行使的期限494
第十节 最高额抵押权495
一、最高额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495
二、最高额抵押所担保的债权范围498
第十九章 质 权501
第一节 质权概述501
一、质权的概念和特征501
二、质押和抵押的区别502
第二节 动产质权503
一、动产质权的概念503
二、动产质权的取得504
三、质权人的权利义务505
四、出质人的权利义务507
五、动产质权的消灭508
第三节 权利质权509
一、概述509
二、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质权510
三、基金份额质权和股权质权510
四、知识产权质权511
五、应收账款质权512
第四节 最高额质权513
一、最高额质权的概念513
二、最高额质权的特征513
第五节 营业质权514
一、营业质权的内涵514
二、典当业的发展脉络515
三、典当的一般规则516
第二十章 留置权519
第一节 留置权概述519
一、留置权的概念和特征519
二、留置权的适用范围521
三、留置权的性质521
第二节 关于同一法律关系的适用及其限制522
一、关于同一法律关系的规定522
二、商事留置权不受同一法律关系的限制523
第三节 留置权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524
一、留置权人的权利和义务524
二、债务人的权利和义务525
第三节 留置权的实现526
一、留置权人应给予债务人以履行债务的宽限期527
二、留置权实现的方法527
第四节 留置权消灭527
第二十一章 占 有529
第一节 占有概述529
一、占有的概念529
二、占有的性质534
三、占有与本权的关系536
四、占有制度的功能536
五、占有的分类538
第二节 占有的取得、变更和消灭540
一、占有的取得540
二、占有的变更541
三、占有的消灭541
第三节 有权占有541
一、关于有权占有性质的争论541
二、有权占有不限于物权法的调整542
三、《物权法》关于有权占有的规定及其争论543
第四节 无权占有544
一、无权占有的内涵544
二、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545
第五节 占有的效力552
一、占有的公示效力552
二、占有的保护效力553
三、占有的推定效力553
第六节 占有保护制度556
一、占有保护制度的比较法考察556
二、侵害占有的表现形式558
三、占有人的自力救济权559
四、占有保护请求权560
五、损害赔偿请求权563
后记564
热门推荐
- 1947645.html
- 1160946.html
- 1334323.html
- 1769008.html
- 2354824.html
- 865848.html
- 3605290.html
- 3909368.html
- 3780679.html
- 9813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8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89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4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8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22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32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30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29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96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4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