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师与学生创新行为的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师与学生创新行为的发展
  • 徐丽华,吴文胜,傅亚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415601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创造教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师与学生创新行为的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学生创新行为发展的意义1

第一节 创新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1

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1

二、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2

三、是教师专业化的需要8

第二节 创新是学生个体发展的本性要求10

一、学生是天生的创造者10

二、学生是能动的创新主体11

三、学生时期的创新实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12

第二章 创新行为的心理基础15

第一节 智力理论新进展15

一、PASS智力理论16

二、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19

三、多元智力理论21

四、生物生态学智力理论22

五、智力理论对创新行为发展的启示23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能力理论研究24

一、吉尔福特的发散性思维理论25

二、韦特海默创造性思维理论27

三、沃拉斯的四阶段模型29

四、何克抗的创造性思维模型31

五、创造性思维理论对创新教育的启示32

第三节 创新心理的神经机制研究33

一、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规律34

二、创造性思维的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35

三、创造性思维的右半球优势理论36

四、创造性思维的脑整体理论38

五、脑科学研究新进展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启示39

第四节 创新行为的心理基础结构40

一、斯滕伯格的三侧面模型40

二、阿马拜尔的三结构理论41

三、希克森特米哈依的创新心理系统模型43

四、葛明贵创造心理素质理论44

五、创造心理结构模型对创新教育的启示45

第五节 学生创新行为发展及其影响因素46

一、学生创新活动本质辨析47

二、学生创新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50

三、学生创新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52

第三章 教师创新行为的调查研究59

第一节 调查教师创新行为的研究方法59

一、教师创新行为的理论构想59

二、教师创新人格、创新条件与创新行为量表的编制63

三、教师创新人格、创新条件和创新行为量表因素分析及质量检验64

第二节 人口学变量对教师创新人格、条件和行为的影响71

一、教师人口学变量对创新人格特征的影响71

二、教师人口学变量对创新条件的影响72

三、教师人口学变量对创新行为的影响73

四、教师人口学变量对创新成果的影响75

五、人口学变量影响教师创新人格、创新条件和创新行为的原因75

第三节 教师创新行为的表现77

一、教师角色创新行为77

二、师生交往创新行为78

三、教学方法创新行为79

四、教育科研创新行为80

五、班级组织创新行为81

六、创新人格、创新条件对创新行为的影响83

七、结论84

第四章 学生创新行为的特征与载体88

第一节 乐于创新88

一、好奇心——创新行为的普遍特征88

二、创新欲——创新的内部动力91

三、自信心——创新的精神支柱93

四、独立性——创新的前提95

第二节 善于创新98

一、发散性思维——创新的关键98

二、观察力——引发创新行为的手段102

三、想象力——创新的翅膀105

四、操作能力——创新的途径108

第三节 创新行为的载体111

一、语言作品111

二、艺术作品112

三、小发明作品114

四、多媒体作品115

第四节 学生创新行为特征的观察实践116

一、依据“学生创新行为观察与分析框架”117

二、运用“学生创新行为观察工具——创新树”119

三、分析学生创新行为发展水平122

第五章 教师对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125

第一节 教师是影响学生创新行为的重要他人125

一、创新型教师促进学生的主动创新126

二、教师营造有效的生命化课堂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130

第二节 学生创新行为的师源性障碍138

一、培养内容上的失衡——放弃了学生的创造性139

二、培养观念上的偏见——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141

三、教师创新人格的缺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动机144

四、培育环境上的专制——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145

五、评价方式的单一——消磨了学生的创造性146

六、教师情感上的匮乏——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148

七、教师情绪上的焦虑——影响学生的创造力149

第六章 教师对学生创新行为的指导方法151

第一节 创新技法及其掌握策略151

一、创新技法概述151

二、引导学生掌握创新技法的策略155

三、创新技法指导原则156

第二节 学生创造性行为的训练158

一、创新行为训练的实施158

二、激发潜能的“小发明”160

第三节 学科教学创新与列举167

一、创新行为的发展与学科之间的关系167

二、学科创新的策略列举169

三、其他方法179

第七章 教师指导学生创新行为的条件183

第一节 教师创新行为的心理特征及表现183

一、独立性184

二、探索性186

三、开放性188

四、机敏性191

五、独特性195

六、生成性198

第二节 教师创新行为的自身能力201

一、创新理念201

二、更新知识204

三、创新能力207

第三节 创新激励机制215

一、激励机制与创新激励机制216

二、教师创新激励机制217

三、创新激励机制的具体策略221

四、校园文化激励机制224

主要参考文献228

后记2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