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战创伤学 第1卷 战创伤学总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付小兵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2512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24页
- 文件大小:140MB
- 文件页数:558页
- 主题词:创伤-军事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战创伤学 第1卷 战创伤学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战创伤学的发展简史与现状及展望1
第一节 战伤和创伤与战创伤医学的概念1
第二节 国外战创伤医学发展简史2
一、自然哲学模式时期2
二、生物医学模式时期4
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时期7
第三节 中国战创伤医学发展简史7
第四节 现代战创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10
一、战伤伤情评估研究10
二、战伤早期诊断研究11
三、战现场急救及紧急救治规范研究12
四、技术集成研究13
五、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14
参考文献14
第二章 现代战创伤学研究方法学概论16
第一节 实验性研究16
一、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16
二、火器伤模型17
三、腹腔感染模型20
四、内毒素中毒模型20
第二节 回顾性研究22
一、战创伤评分系统22
二、循证研究26
第三节 前瞻性研究27
参考文献30
第三章 战创伤流行病学概论31
第一节 战创伤的流行病学31
一、战伤流行病学31
二、创伤流行病学32
第二节 现代战创伤登记及档案的建立和管理35
一、现代战伤登记及档案的建立和管理35
二、现代创伤登记及档案的建立和管理40
第三节 现代战创伤的类别分型41
一、现代战伤的类别分型41
二、现代创伤的类别分型44
第四节 现代战创伤的特点和主要死亡原因46
一、现代战伤的特点和主要死亡原因46
二、现代创伤的特点和主要死亡原因49
第五节 现代战创伤严重度分析方法51
一、现代战伤严重度分析方法51
二、现代创伤严重度分析方法52
参考文献54
第四章 战创伤的阶梯救治程序与防控原则55
第一节 野战外科的特点55
一、军事体制及作战行动特点55
二、战场环境特点56
三、战伤伤病员特点56
第二节 伤病员分类57
一、分类的意义、形式和要求57
二、伤病员分类的医学依据58
三、伤病员分类标志59
四、战现场检伤分类61
第三节 战创伤分级救治程序62
一、分级救治的概念62
二、分级救治的梯次配置63
三、各级救治技术范围65
第四节 战创伤阶梯救治程序的研究与进展68
一、时效救治68
二、治送结合70
第五节 战创伤的预防与控制原则72
一、原发性损伤的预防72
二、继发性损伤的预防73
参考文献75
第五章 战创伤救治卫勤组织与实施76
第一节 概述76
一、战创伤救治卫勤组织76
二、战创伤救治工作实施77
三、战创伤救治卫勤组织与实施的要求78
第二节 战创伤救治规则79
一、伤员救治内容与要求79
二、战创伤救治优先顺序79
三、战创伤救治基本技术80
四、医疗后送文书规范118
第三节 战创伤救治组织体系119
一、救治机构类型与救治范围119
二、医疗后送体系121
第四节 战创伤伤病员救治后送123
一、伤病员后送的组织123
二、伤病员后送的形式124
三、伤病员后送的原则与要求126
参考文献128
第六章 战创伤严重程度评估129
第一节 战创伤评估概述129
一、评估目的129
二、创伤评分法的类型及用途129
第二节 院前评估130
一、快速伤情评估130
二、根据致伤机制和并存疾病评估130
三、院前创伤严重度评分方法131
第三节 院内评估134
一、CRASHPLAN系统评估134
二、影像学检查精确评估135
三、复苏无效时的重点评估135
四、院内创伤严重度评分方法135
第四节 其他评估149
一、火器伤伤口的评估149
二、野战外科创伤严重程度客观评分方法151
第五节 评估的动向与展望152
一、快速评估152
二、动态评估153
三、预后评估153
参考文献155
第七章 战创伤应激和神经内分泌改变156
第一节 应激和动态平衡156
一、概述156
二、动态平衡和应激的概念157
三、调节动态平衡和应激的物质158
四、应激反应的中枢和外周功能161
第二节 应激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及其调节162
一、概述162
二、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系统162
三、自主神经系统165
四、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特性和作用165
五、应激性HPA紊乱及机制167
六、与急性和慢性应激相关的疾病168
第三节 免疫应激和神经内分泌反应169
一、概述169
二、免疫应激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170
三、神经内分泌对外周免疫应激的调控173
第四节 严重创伤与神经内分泌系统176
一、概述176
二、创伤应激中HPA反应177
三、糖皮质激素作用的改变178
四、危重伤病员HPA功能障碍180
第五节 严重创伤后炎性应激与神经内分泌失调183
一、概述183
二、严重脓毒症时神经内分泌失调183
三、免疫功能障碍及其神经内分泌机制186
参考文献188
第八章 战创伤后生化与代谢改变190
第一节 细胞190
一、细胞的概念、结构和化学组成190
二、细胞膜及其功能192
三、细胞质基质、内质网及细胞器195
第二节 战创伤后蛋白质代谢197
一、蛋白合成与降解197
二、氨基酸代谢199
三、氨基酸转运199
四、蛋白质的补充200
五、谷氨酰胺201
第三节 创伤后细胞糖代谢201
一、高血糖201
二、乳酸血症203
第四节 创伤后脂类代谢203
一、激素调节203
二、细胞因子影响脂肪动员代谢204
三、活性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204
第五节 微量元素变化及其意义205
一、几种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及功能205
二、烧伤后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208
三、烫伤后血清、组织钙离子的变化211
第六节 严重烧伤后高代谢212
一、烧伤后机体能量代谢改变概况212
二、烧伤伤员并发侵袭性感染时代谢改变213
三、休克期切痂对能量代谢的影响214
四、质子渗漏与解偶联蛋白对能量代谢的影响214
参考文献217
第九章 战创伤后免疫反应219
第一节 概述219
一、天然免疫系统219
二、获得性免疫系统220
三、炎症及免疫反应认识的演变220
第二节 创(烧)伤后免疫功能障碍机制221
一、抑制因子学说221
二、抑制性细胞学说224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224
第三节 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在创伤感染中的作用225
一、T淋巴细胞克隆无反应性225
二、CD4+T淋巴细胞功能性分化226
三、CD4+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数目减少227
四、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改变227
第四节 创伤后免疫状态监测及其意义228
一、免疫监测的必要性228
二、选择免疫监测的恰当标记物229
三、炎性反应程度评价229
四、评估炎症所致组织损伤230
五、侵入性感染的辅助诊断232
六、危重伤病员免疫状态的监测233
第五节 免疫功能紊乱的调理措施234
一、抗炎治疗回顾235
二、脓毒症干预新途径236
三、脓毒症免疫调理新策略239
参考文献241
第十章 战创伤休克243
第一节 概述243
一、战创伤休克的临床分类243
二、战创伤休克的研究演变244
第二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244
一、休克后血流动力学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与机制244
二、创伤性休克后心脏功能障碍的发生特点与机制245
三、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发生及其机制250
四、休克后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其机制252
第三节 休克临床诊断与监测256
一、休克的诊断256
二、休克的监测指标和监测技术256
第四节 休克容量复苏与药物治疗263
一、休克的容量复苏新概念263
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265
三、改善心脏功能266
四、改善微循环266
五、纠正酸中毒266
六、恢复休克血管低反应性新措施267
七、适时使用糖皮质激素267
八、抗菌药物的应用267
参考文献267
第十一章 战创伤感染270
第一节 概述270
第二节 战创伤感染的主要病原体271
一、主要病原体的演变271
二、创伤感染病原体的来源及入侵途径272
三、菌量计数的临床意义272
第三节 战创伤后化脓性感染273
一、概述273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273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274
四、治疗与预防275
第四节 战创伤后非芽孢厌氧菌感染276
一、概述276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276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276
四、治疗与预防278
第五节 战创伤后肠源性感染279
一、概述279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279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280
四、治疗与预防281
第六节 战创伤后破伤风281
一、概述281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282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282
四、治疗与预防283
第七节 战创伤后气性坏疽284
一、概述284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284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285
四、治疗与预防286
第八节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287
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287
二、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290
参考文献291
第十二章 战创伤后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293
第一节 水与电解质平衡293
一、水与电解质的分布与调节294
二、水与电解质的生理功能298
三、水与电解质紊乱的纠正方法300
第二节 酸碱平衡与紊乱305
一、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305
二、酸碱平衡调节306
三、常见的酸碱失衡类型308
四、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308
五、酸碱失衡判断的基本指标309
六、常见酸碱失衡类型及纠正310
七、酸碱失衡基本判断方法316
八、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316
参考文献319
第十三章 战创伤输血321
第一节 战创伤输血适应证321
第二节 输血在战创伤外科的应用322
一、血型抗原与抗体322
二、主要血液制品324
三、不同血液制品的应用指征326
四、输血方法、速度及输血注意事项327
五、输血不良反应328
第三节 术中和术后减少输血的措施332
一、严格手术操作332
二、微创手术332
三、血流阻断技术332
四、止血药物和材料332
五、术中和术后血液回收自体输血332
第四节 战创伤伤病员的大量输血333
一、大量输血的定义333
二、大量输血的流程和方案333
三、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336
四、大量输血时可能出现的代谢问题337
五、大量输血时病理性出血(微血管出血)的原因338
第五节 战创伤后输血研究进展339
一、凝血功能的监测339
二、大量输血方案340
三、战创伤中全血的应用341
四、止血药物的应用341
五、结语及展望341
参考文献342
第十四章 战创伤麻醉与监护344
第一节 麻醉前对伤情的估计和处理344
一、战创伤伤病员的特点344
二、麻醉前对战创伤伤病员的评估345
三、麻醉前对战创伤伤病员的紧急处理348
第二节 麻醉方法选择351
一、战创伤伤病员常用麻醉方法351
二、特殊创伤伤病员的麻醉355
第三节 战创伤伤病员的麻醉监护与监测项目363
一、呼吸功能监测364
二、循环功能检测365
三、体温监测367
四、全身麻醉深度监测368
五、神经肌肉阻滞监测368
六、器官灌注监测370
七、神经系统的监测371
八、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监测371
九、失血量的估计373
第四节 麻醉过程中主要并发症的预防373
一、麻醉相关并发症373
二、围术期相关并发症375
第五节 战创伤伤病员的镇痛与镇静381
一、战创伤伤病员的镇静治疗381
二、战创伤伤病员的镇痛治疗383
参考文献387
第十五章 战创伤后营养支持389
第一节 战创伤应激后代谢与营养改变389
一、糖类代谢改变特点389
二、脂肪代谢改变特点390
三、蛋白质代谢改变特点391
四、能量代谢改变特点392
五、应激后微量营养素的变化392
六、营养不良类型395
第二节 营养状态与营养支持评估395
一、体重与体重指数395
二、体脂丢失的判断396
三、体内蛋白质储存量的测定396
四、肌力判断397
五、能量消耗的测定397
六、实验室指标398
第三节 危重伤病员营养支持治疗的基本原则399
一、营养支持目的399
二、营养支持指征400
三、营养支持时机400
四、营养支持途径400
五、能量与营养需要及供给401
第四节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403
一、肠内营养支持403
二、肠外营养支持406
三、药理营养素及其作用408
第五节 营养支持在某些危重症的应用特点411
一、急性重症胰腺炎伤病员营养支持411
二、急性呼吸衰竭伤病员营养支持411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伤病员营养支持412
四、严重颅脑损伤伤病员营养支持413
五、心功能不全伤病员营养支持414
六、严重创伤伤病员营养支持414
参考文献415
第十六章 战创伤后内脏并发症417
第一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17
一、概述417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418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419
四、治疗与预防421
第二节 心功能不全424
一、概述424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424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425
四、治疗与预防426
第三节 肝功能不全429
一、概述429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429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430
四、治疗与预防432
第四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433
一、概述433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434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435
四、治疗与预防436
第五节 胃肠功能障碍439
一、应激性溃疡439
二、急性胃扩张441
三、麻痹性肠梗阻443
第六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44
一、概述444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444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445
四、治疗与预防447
第七节 颅内并发症449
一、脑水肿449
二、脑脓肿451
三、脑脂肪栓塞综合征453
第八节 脓毒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455
一、概述455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459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464
四、治疗与预防467
参考文献471
汉英对照索引473
英汉对照索引500
热门推荐
- 1687808.html
- 2579800.html
- 2668345.html
- 1390307.html
- 907294.html
- 371155.html
- 3451891.html
- 1925642.html
- 446119.html
- 12690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74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20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9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98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45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79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57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0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52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5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