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史断想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文化史断想
  • 冯天瑜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902588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化史断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关于文化概念和文化史研究的历史考察1

一、文化史的研究对象2

二、文化概念的演变4

三、文化的本质内蕴16

四、文化史在历史科学中地位的确立和发展26

汉族文化类型论略32

一、文化类型说的简要回顾32

二、汉民族文化类型的生成机制34

三、以维系血缘纽带为职志的伦理观念构成汉族文化的中心环节42

中国传统智力论述评50

一、智力界说52

二、智与德54

三、才能与知识55

四、智力与先天素质56

五、智力与“习染”58

六、智力与“好学”、“敏求”60

七、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的影响61

八、智力结构诸侧面62

九、智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69

十、师承与智力的传递及发展73

十一、智力的检验与测验74

孔子“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思想评议76

一、孔学贱视农、工、商76

二、孔学只有拟人化的自然而无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82

三、“轻自然,斥技艺”的孔学传统对中华文化发展的阻滞85

试论儒学的经世传统92

一、“经世”与“入世”92

二、孔学的经世风格93

三、儒学经世的两个走向——“内圣”与“外王”100

四、秦汉以后儒学经世的复杂形态104

小结110

道光咸丰年间的经世实学113

一、经世意识在顺康至道咸间的起伏跌宕113

二、道光咸丰年间的经世实学的内蕴119

三、通往近代新学的桥梁129

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134

一、“新学”与“西学”是两个有着深刻内在联系然而又并不完全同一的概念134

二、中国文化在明清之际出现了由“古学”走向“新学”的最初征兆136

三、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文化在清中叶的沉寂和在清末叶的复苏147

四、近代新学对早期启蒙文化的继承和发挥157

龚自珍社会批判思想刍议167

一、“世运潜移”之际的敏感士子167

二、词锋凌厉的社会批判家174

三、“掌故罗胸”,“有事天地东西南北之学”的实学大师187

具有时代界碑特点的文化巨匠——魏源199

一、生世199

二、通经致用——“以经术为治术”204

三、实政、实功、实行之学208

四、向西方寻求经世之道221

洋务派与改良派思想交锋的记录——读《劝学篇》与《〈劝学篇〉书后》随笔227

一、过渡时代227

二、《劝学篇》:洋务派应对世变的谋略书229

三、《〈劝学篇〉书后》:改良派的治国方案234

辜鸿铭——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奇特标本241

一、从蔡元培的“兼容并包”谈起241

二、学贯中西,言行乖戾的辜鸿铭243

“深知民众的心,设法利导,改进”——鲁迅文化观初论249

一、做解剖传统文化心理的“精神世界之战士”249

二、深入追究造成传统文化心理的社会历史原因259

三、改造群众中的旧思想、旧习气,与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辩证统一264

鲁迅在文化史研究中的创新精神269

一、揭示文字、文学“由愚人造成”的历史本来面目269

二、打破“独尊儒术”的传统,给各种文学流派以恰如其份的评价272

三、开辟新的文化研究领域273

四、严肃认真的治学风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76

文化史研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侧面——由传统童蒙读物说开去281

《中国学术流变》前言284

民族战争文化意义的开掘——读《李自成》札记290

一、作为《李自成》情节副线的民族战争290

二、悲歌慷慨的明廷主战派292

三、从崇祯到洪承畴298

四、农民起义军对民族战争的态度305

五、作为农耕文化“复壮剂”、“补强剂”的游牧文化的代表——清朝开国者的阔大气象307

评《剑桥中国晚清史》的文化观312

一、对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双重使命的缜密剖析312

二、“冲击——反应”模式的局限3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