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积极养老”的全方位探索 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针、内容和动力的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华宏鸣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9858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积极养老”的全方位探索 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针、内容和动力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课题的由来1
1.2 研究背景2
1.3 研究思路2
1.4 本书的结构4
1.5 本书的宗旨4
第1部分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方针——“全面积极养老”9
第2章 健康老龄化9
2.1 健康老龄化的概念9
2.1.1 健康老龄化的现实意义9
2.1.2 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基本思路10
2.2 寿命和健康11
2.2.1 关于寿命的概念11
2.2.2 关于健康的概念16
2.3 关于“老年人”的定义17
2.3.1 老龄人和老年人的区分17
2.3.2 “老年人”的四种定义18
2.3.3 人的健康状况决定于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20
2.4 如何帮助老龄人实现健康老龄化20
2.4.1 维护老龄人的心理健康21
2.4.2 关心老龄人的自我心理保健25
2.4.3 维护老龄人的生理健康26
2.4.4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28
2.5 本章小结29
第3章 积极老龄化30
3.1 积极老龄化的概念30
3.1.1 “积极老龄化”提出了应对“健康老龄化”的新观念30
3.1.2 “积极老龄化”的三个要素32
3.2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状况和趋势33
3.2.1 人口老龄化的界定和老龄化速度的界定33
3.2.2 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世界人口老龄化33
3.3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36
3.3.1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三个阶段36
3.3.2 我国人口老龄化当前的特征37
3.3.3 我国人口老龄化当前的发展趋势37
3.4 如何实现积极老龄化40
3.4.1 应对人口老龄化要有积极的心态40
3.4.2 积极养老的观念、形式和意义42
3.4.3 “积极老龄化”的核心是“老有所用”46
3.4.4 用“积极老龄化”的观念推动“全面积极养老”46
3.5 本章小结47
第2部分 实现“全面积极养老”的内容——全面落实老龄人追求的“七个老有”52
第4章 老有所养52
4.1 “老有所养”的概念52
4.1.1 “老有所养”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52
4.1.2 我国“老有所养”的基本状况53
4.2 值得借鉴的国际上的养老方式55
4.2.1 美国的基本养老方式55
4.2.2 英国的养老社区57
4.2.3 日本的养老方式58
4.2.4 丹麦的自助养老社区58
4.3 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59
4.3.1 家庭养老59
4.3.2 机构养老60
4.3.3 社区居家养老63
4.4 本章小结65
第5章 老有所医67
5.1“老有所医”的概念67
5.1.1 “老有所医”的含义67
5.1.2 实现“老有所医”的做法和途径68
5.2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工作的影响68
5.2.1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病谱”的影响68
5.2.2 目前老年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不足69
5.2.3 应对人口老龄化医疗保健工作需要做出的改变70
5.3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挑战72
5.3.1 老龄化使医疗保险基金的供给减少72
5.3.2 老龄化使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增加72
5.3.3 需要完善医疗政策与护理服务73
5.4 老龄化给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74
5.4.1 机遇74
5.4.2 挑战75
5.5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护理服务76
5.5.1 社区卫生护理服务是做好老年卫生工作的基石77
5.5.2 维护老龄人的健康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79
5.5.3 健全社区老人卫生护理服务体系79
5.6 本章小结81
第6章 老有所乐83
6.1 何谓“快乐”83
6.1.1 “快乐”的浅层含义83
6.1.2 “快乐”的深层含义84
6.1.3 快乐的来源85
6.2 “老有所乐”的含义88
6.2.1 健康的身体88
6.2.2 丰富的精神生活88
6.2.3 继续实现自身价值89
6.2.4 “老有所乐”在“七个老有”中的地位90
6.3 实现“老有所乐”的途径90
6.3.1 老龄人的自我关爱90
6.3.2 家庭和子女的关爱92
6.3.3 政府和社会的关爱92
6.3.4 “老有所乐”的“八趣”94
6.4 本章小结96
第7章 老有所为97
7.1 “老有所为”的基本概念97
7.1.1 “老有所为”的含义97
7.1.2 “老有所为”的意义99
7.2 老龄人具有“老有所为”的条件101
7.2.1 老龄人可以“老有所为”的依据101
7.2.2 老龄人对“老有所为”要有正确的心态103
7.3 老龄人“老有所为”需要智力的保护与开发104
7.3.1 老龄人智力的保护104
7.3.2 老龄人才“才智蓄势”的开发和利用107
7.4 实现“老有所为”的形式、方法和途径110
7.4.1 实现“老有所为”的形式110
7.4.2 实现“老有所为”的方法110
7.4.3 实现“老有所为”的途径111
7.5 实现“老有所为”的困难和对策111
7.5.1 老龄人实现“老有所为”的困难111
7.5.2 应对“老有所为”困难的对策建议112
7.6 本章小结113
第8章 老有所用114
8.1 对“老龄群体作为人力资源”作用的认识114
8.1.1 应将老龄人群看成人力资源一部分的理由114
8.1.2 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社会意义116
8.2 “老有所用”的实质含义是开发和利用老龄人才资源116
8.2.1 “老有所用”的有关概念117
8.2.2 我国的老龄人才资源118
8.2.3 我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119
8.2.4 我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迫切性122
8.2.5 开发老龄人才资源实现“老有所用”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124
8.3 开发老龄人才资源,实现“老有所用”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125
8.3.1 老龄人才“老有所用”的可行性125
8.3.2 开发老龄人才实现“老有所用”的现实意义129
8.4 开发老龄人才资源,实现“老有所用”的要素和平台134
8.4.1 实现“老有所用”的四大要素134
8.4.2 实现老龄人才“老有所用”的一些平台135
8.4.3 鼓励和推动老龄人才社会参与,引导他们走向“老有所用”137
8.5 对老龄人才资源的保护141
8.5.1 精神方面的保护141
8.5.2 组织方面的保护145
8.5.3 制度上的保护147
8.5.4 政策方面的保护148
8.6 本章小结151
第9章 老有所学152
9.1 “老有所学”的基本概念152
9.1.1 何谓“老有所学”152
9.1.2 “老有所学”的现实意义152
9.2 “老有所学”对人寿命的影响153
9.2.1 影响人寿命的因素153
9.2.2 “老有所学”能增强体质,延长寿命154
9.2.3 “老有所学”可以提高生理和心理素质,延长寿命157
9.3“ 老有所学”的实际意义在于帮助老龄人实现其他“六个老有”158
9.3.1 “老有所学”是实现“老有所养”的重要条件158
9.3.2 “老有所学”为“老有所医”提供了条件159
9.3.3 “老有所学”丰富了“老有所乐”的内容160
9.3.4 “老有所学”是“老有所为”的前提161
9.3.5 “老有所用”离不开“老有所学”161
9.3.6 “老有所学”是“老有所教”的基础162
9.4 本章小结162
第10章 老有所教164
10.1 如何看待“老有所教”165
10.1.1 “老有所教”的必要性165
10.1.2 “老有所教”的现实意义165
10.1.3 “老有所教”应坚持的原则166
10.2 发展老年教育的依据和目的167
10.2.1 发展老年教育的依据168
10.2.2 老年教育目标的演变172
10.3 我国老年教育的兴起和发展173
10.3.1 我国第三年龄教育的兴起173
10.3.2 我国老年教育的办学形式174
10.3.3 我国当前老年教育存在的缺陷174
10.4 努力办好老年大学175
10.4.1 办好老年大学应注意的事项175
10.4.2 老年大学的发展趋势176
10.5 我国老年教育实体的举例178
10.5.1 上海的老年教育178
10.5.2 上海老年大学181
10.5.3 复旦老年大学182
10.6 对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与建议186
10.6.1 老年教育的发展应以满足老龄人对“老有所学”的需要为依据187
10.6.2 老年教育的内容、形式和作用应满足老龄人对“七个老有”的追求188
10.7 本章小结193
第3部分 实现“全面积极养老”的动力——全面推动政府、社会和老龄人自身的积极养老197
第11章 政府的积极养老197
11.1 政府积极养老的内涵197
11.1.1 政府在积极养老方面应承担的基本责任197
11.1.2 政府在“七个老有”方面应该发挥的作用198
11.1.3 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积极养老需要做的工作198
11.1.4 政府要为老龄人参与社会发展树立正确的观念199
11.2 政府对积极养老要采取积极的政策200
11.2.1 制定积极养老工作方针201
11.2.2 应尽快延长退休年龄201
11.2.3 采取积极的政策,发展老年事业202
11.3 政府在养老服务中应发挥的作用204
11.3.1 实现“老有所养”必须构建基本养老服务204
11.3.2 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206
11.3.3 发展养老服务产业207
11.4 政府要推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211
11.4.1 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构成211
11.4.2 我国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紧迫性213
11.4.3 商业保险应积极服务于养老体系的建设214
11.5 在国家层面上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采取的策略215
11.5.1 人口老龄化的四个阶段215
11.5.2 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216
11.6 本章小结220
第12章 社会的积极养老221
12.1 促进全社会健康老龄化221
12.1.1 加强全社会对老龄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关心221
12.1.2 关心老龄人的就业需要,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223
12.1.3 多建立一些为老龄人服务的机构224
12.2 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社会化225
12.2.1 当前养老服务事业社会化存在的困难225
12.2.2 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社会化的措施226
12.2.3 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227
12.2.4 推动社会力量承担养老责任229
12.2.5 全面深化居家养老服务229
12.3 积极推动老龄人参与社会发展234
12.3.1 老龄人参与社会发展的一个案例调查235
12.3.2 为老龄人才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237
12.4 大力发展老年产业238
12.4.1 为老服务产业的发展238
12.4.2 养老产业的发展240
12.4.3 创新养老产业需要注意的事项248
12.5 本章小结249
第13章 老龄人自身的积极养老250
13.1 老龄人应该具有的积极养老观念251
13.1.1 两种老龄心态和养老态度251
13.1.2 积极养老观253
13.2 老龄人的自我心理保健258
13.2.1 老龄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258
13.2.2 老龄人退休后的心态调整261
13.2.3 老龄人退休后易犯的精神疾病263
13.2.4 如何克服失落感和孤独感266
13.3 老龄人的自我生理保健268
13.3.1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生理健康268
13.3.2 注意饮食平衡269
13.3.3 爱运动、会休息275
13.3.4 保证充足睡眠275
13.3.5 适度的性生活和有规律的性活动278
13.4 本章小结279
后记281
热门推荐
- 1617880.html
- 2438232.html
- 141068.html
- 2374553.html
- 1496158.html
- 2300067.html
- 1297526.html
- 3312393.html
- 2361104.html
- 8911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01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89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6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71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7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09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50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89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94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