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曹洞宗源流通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毛忠贤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003423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0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40页
- 主题词:曹洞宗-佛教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曹洞宗源流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圆教建立前的本体观1
(一)“真空”和“妙有”的并列2
1.《般若》系的“真空观”2
2.《如来藏》系的“妙有观”4
(二)“妙有”取代“真空”的过程7
1.中观派的“中道”说7
2.唯识派的“心有法空”观9
前言第一章 中国佛教本体论及其对禅宗的影响(导论)13
3.《大乘起信论》的“心二门”论13
二、“圆教”与中唐佛性论17
(一)华严宗的法界圆融观18
1.华严宗及其“寂知”说与“华严禅”18
2.华严宗的“性起”论及圆融观22
(二)“木石有性”与“无情说法”之中的唐佛性观 28
三、如来禅、祖师禅和曹洞禅32
(一)如来禅33
(二)祖师禅34
(三)曹洞禅及其华严学根底36
第二章 青原、南岳分立与石头禅旨禅法 43
一、青原、南岳初立界标43
二、石头禅风和禅旨、禅法47
(一)希迁生平47
(二)希迁的《草庵歌》50
(三)希迁的《参同契》51
1.《参同契》内容诠释53
2.《参同契》的中土文化渊源56
三、石头禅系的“泯绝无寄”禅63
第三章 中唐时代的“灵知即佛”与药山惟严禅系 72
一、“江湖禅”的“灵知即佛”思想73
(一)“灵知即佛”论的广泛运用74
1.马祖系的“即心即佛”与“非心非佛”76
2.石头系的“呼名起性”与“色法二身”之辩 80
(二)“寂知为体”和“性在作用”83
1.“寂知为体”83
2.“性在作用”87
二、惟俨生平及其对李翱的影响89
(一)惟俨生平及其师承89
(二)惟俨对李翱的影响91
三、惟俨的禅学思想94
(一)“泯绝无寄”为体95
(二)惟俨的教学与曹洞宗风99
四、惟俨法嗣及其宗派104
(一)道吾圆智及其宗派104
1.“头角生”公案的悟与不悟105
2.石霜庆诸等及其“五位观”107
(二)船子德诚及其宗派109
1.德诚的华亭“钓金鳞”109
2.善会的夹山禅法112
3.元安的洛浦禅法115
第四章 云岩昙晟和洞山良价120
一、云岩昙晟及其禅法121
(一)昙晟的参学经历121
(二)“回互”观与“法身”辩125
二、良价成道的艰辛经历132
(一)艰难的抉择132
(二)前期参学行踪136
1.北上受戒136
2.南下投师139
(三)后期参学行踪143
1.作《逢渠偈》143
2.遇会昌法难147
(四)入赣及弘法洞山151
1.良价入赣151
2.《新丰吟》153
第五章 良价的禅学思想体系158
一、良价的本体观159
(一)“万法有性”与“无情说法”160
(二)“主中主”与“玄中”165
1.《宝镜三昧歌》165
2.《玄中铭》175
(三)“法身常住”及良价的生死观180
二、良价的禅法施设188
(一)《纲要颂》3首188
1.敲唱俱行188
2.金锁玄路190
3.不堕凡圣191
(二)五位观物体道法193
1.功勋五位194
2.正偏五位197
1.“三路接人”203
(三)“三路”与“三漏”203
2.“三种渗漏”206
第六章 本寂及良价法系210
一、本寂生平及其法系210
二、本寂的禅学成就213
(一)本寂的本体观214
1.本体及其辨认214
2.本体的“应物现形”217
3.“狸奴白牯”为榜样221
(二)本寂对“五位说”的阐释发挥224
1.五位和“五位君臣”224
2.五位的图示和《易》解226
3.对良价五位诀颂的注释228
(三)本寂的“三堕”、“四异类”说231
1.三种堕232
2.四种异类236
三、良价法系240
(一)良价法系的分布及其禅旨241
(二)良价法系的承传245
1.疏山匡仁及其法脉245
2.青林师虔及其法脉249
第七章 道膺的“尽却”及其后的曹洞危机和警玄、义青之振作256
一、道膺之举唱及曹洞危机256
(一)道膺行实及其参学256
(二)道膺禅要259
1.“及尽一切,始得无过”260
2.“一法诸法宗,万法一法通”264
3.“履践玄途”265
4.“羚羊挂角”266
(三)道膺身后的曹洞危机268
二、大阳警玄的发奋与其禅学成就273
(一)梁山缘观与太阳警玄273
(二)太阳警玄重举曹洞法要276
1.以“三句”释“正偏五位”277
2.两种“五位颂”及论释280
3.释本寂“三堕”283
4.旨在“混融”,法在“坐断”284
三、警玄立嗣与义青禅学285
(一)警玄法嗣及义青嗣法285
(二)义青禅学及其法嗣291
1.义青禅学292
2.义青法嗣296
第八章 宋禅发展趋势及芙蓉道楷“中兴” 301
一、文化融合和宋禅特点301
(一)社会习禅成风303
1.帝王重视303
2.与新儒学关系密切304
3.佛学智慧文彩的吸引305
(二)禅宗的趋向融合307
1.禅教融合和禅僧的文人化307
2.禅净融合和禅法的多元化309
3.宗派的融合和定型313
(三)禅宗的文字化316
(四)宋代禅宗地位319
二、芙蓉道楷及“曹洞中兴”322
(一)道楷生平与风范322
(二)“尽却今时”的旨要与方法326
1.何为“尽却今时”327
2.以“禁足不出”行“尽却”329
(三)所谓“道楷中兴”331
第九章 道楷南宗三大家339
一、长芦清了的“华严禅”339
(一)清了生平及其声望339
(二)清了禅学结构341
1.清了的华严学思想342
2.以华严“法界观”释“兼带”345
3.清了的净土思想347
(一)清了法嗣348
二、天童正觉的“默照禅”350
(一)正觉行实350
(二)正觉的“默照禅”353
1.“默照禅”的含意353
2.《默照铭》与《净乐室铭》356
(三)“隐显磨砻入混融”360
1.万法一性的本体观361
2.舍有入空的见性观362
3.与道合体的解脱观364
4.临、曹两派的法门对抗367
(四)正觉法嗣370
三、回天无力的天童如净372
(一)如净行实373
(二)力挽颓势的如净禅374
1.斥责禅林颓风375
2.回归古朴的救弊禅378
(三)回天无力水东流382
第十章 道楷北宗及万松行秀386
一、从净因自觉到雪岩如满387
(一)鹿门自觉辨388
(二)北宗五世对洞上宗风的举唱390
1.九世净因自觉391
2.十世普照希辨、华严慧兰394
3.十一世大明僧宝等4人401
4.十二世王山僧体等4人 403
5.十三世雪岩如满等4人 408
二、万松行秀的崛起 413
(一)行秀参学及开示 413
1.行秀参学413
2.行秀开示 414
(二)行秀的《从容庵录》418
1.佛法不可说 419
2.佛性不可分别 421
3.禅在透脱 423
4.正偏回正 428
5.体不可触 431
第十一章 曹洞少林禅系的建立及其南北弘传 436
一、曹洞弟子的参政及元蒙的宗教政策 436
(一)曹洞宗与元蒙的政治因缘 437
1.耶律楚材 437
2.雪庭福裕 440
3.刘秉忠 441
(二)元蒙的宗教政策 442
1.两焚道经 443
2.密教独尊 445
二、“少林禅系”及曹洞的鼎盛 446
(一)少林曹洞法系的确立 447
1.十五世雪庭福裕等七人449
(二)少林禅系世次及禅思 449
2.十六世少室文泰等二十四人455
3.十七世还源福遇等五人461
4.十八世淳拙文才等十四人466
5.十九世松庭子严等二十人 472
6.二十世凝然了改478
7.二十一世俱空契斌等二人 480
8.二十二世无方可从 481
9.二十三世月舟文载 482
第十二章 明清常润法系 487
一、常润北方法系的盛衰 488
(一)宗书及其六嗣重盛少林488
1.二十四世小山宗书等三人488
2.二十五世常润等六人 490
3.二十六世常润九嗣分南北494
1.二十七世心悦慧喜498
(二)常润北宗衰落 498
2.二十八世涵宇海宽 499
二、常润南方法系的兴盛 499
(一)慈舟方念及云门禅系500
1.慈舟方念500
2.湛然圆澄501
3.云门禅系504
(二)洪断诸缘及云居禅系518
1.洪断诸缘519
2.云居禅系521
(三)敬堂法忠523
第十三章 明清寿昌禅系526
一、蕴空常忠与无明慧经526
(一)蕴空常忠及其禅学526
(二)无明慧经及其禅学528
1.慧经行实及人格528
2.慧经禅学思想530
3.慧经对曹洞纲宗的标举533
二、无异元来与博山禅派538
(一)元来及其禅学成就538
1.元来行实538
2.元来百法归禅思想541
3.元来的“疑情”禅论545
(二)博山禅派550
1.宗宝道独及岭南禅派550
2.雪磵道奉556
3.雪关智暗557
4.嵩乳道密559
5.竹山道严561
6.古航道舟561
7.余集生与黄端伯562
(一)元贤及其禅学563
1.元贤行实563
三、鼓山禅派563
2.元贤佛学思想565
3.元贤禅法569
(二)鼓山禅派570
1.道霈行实570
2.道霈佛学思想574
四、东苑禅派576
(一)晦台元镜576
1.道盛行实577
(二)觉浪道盛577
2.参同儒释教禅的佛学578
3.圆融生灭盛衰的禅理579
(三)道盛法嗣581
五、结语582
附录(一)曹洞世序录586
(二)本书主要参考书目600
后记604
热门推荐
- 1843549.html
- 2391342.html
- 3042960.html
- 2226131.html
- 1432882.html
- 1049013.html
- 3298960.html
- 1590248.html
- 270142.html
- 26826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54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09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03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50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3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51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92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85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51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2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