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模具钳工技术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模具钳工技术手册
  • 王树人主编;刘力建副主编;林志勇,王娟,王秋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金盾出版社
  • ISBN:978750827239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780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809页
  • 主题词:模具-钳工-技术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模具钳工技术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资料篇1

1 基础资料1

1.1 常用字符1

1.1.1 汉语拼音字母1

1.1.2 英语字母1

1.1.3 希腊字母2

1.1.4 俄语字母2

1.1.5 罗马数字2

1.1.6 化学元素符号3

1.2 常用数学资料3

1.2.1 常用数学符号3

1.2.2 常用数学公式4

1.2.3 常用几何图形的几何尺寸5

1.2.4 常用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7

1.2.5 圆内接、圆外接正多边形几何尺寸9

1.2.6 弓形几何尺寸10

1.2.7 锥度与锥角系列11

1.2.7.1 标准锥度与锥角系列11

1.2.7.2 特殊用途的锥度与锥角12

1.2.7.3 莫氏和公制锥度(附斜度对照)13

1.3 国内外部分标准代号13

1.3.1 我国部分标准代号13

1.3.2 国际和区域部分标准代号14

1.3.3 外国部分标准代号15

1.4 计量单位及常用单位换算16

1.4.1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16

1.4.1.1 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16

1.4.1.2 国际单位制(SI)的辅助单位16

1.4.1.3 国际单位制(SI)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16

1.4.1.4 国际单位制(SI)的词头17

1.4.1.5 可与国际单位制(SI)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18

1.4.2 常用单位换算18

1.4.2.1 长度单位换算18

1.4.2.2 面积单位换算19

1.4.2.3 体积(容积)单位换算19

1.4.2.4 质量单位换算19

1.4.2.5 力的单位换算20

1.4.2.6 力矩单位换算20

1.4.2.7 压力(压强)及压力单位换算20

1.4.2.8 功率单位换算21

1.4.2.9 功、能量及热量单位换算21

1.4.2.10 英寸与毫米对照表22

2 工程材料23

2.1 工程材料的分类23

2.1.1 金属材料23

2.1.1.1 黑色金属23

2.1.1.2 有色金属23

2.1.2 玻璃和陶瓷材料23

2.1.3 高分子材料24

2.1.4 复合材料24

2.2 材料的物理常数24

2.2.1 常用材料的密度24

2.2.2 常用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25

2.2.3 材料的摩擦系数26

2.2.4 物体的摩擦系数26

2.2.5 滚动摩擦系数27

2.2.6 金属材料的线膨胀系数27

2.3 金属材料28

2.3.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28

2.3.2 钢29

2.3.2.1 钢的分类29

2.3.2.2 常用钢材牌号表示方法举例(GB/T 221—2000,GB/T 700—2006)30

2.3.2.3 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32

2.3.2.4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699—1999,GB/T 17107)34

2.3.2.5 合金结构钢(GB/T 3077—1999)37

2.3.2.6 工具钢(GB/T 1298—1986,GB/T 1299—2000)41

2.3.2.7 弹簧钢(GB/T 1222—2007)43

2.3.2.8 不锈钢(GB/T 1220—2007)45

2.3.3 铸铁47

2.3.3.1 灰口铸铁的牌号、性能及应用47

2.3.3.2 球墨铸铁的牌号、性能及应用48

2.3.3.3 可锻铸铁的牌号、性能及应用48

2.3.3.4 蠕墨铸铁牌号、性能及应用(GB/T 4403—1999)49

2.3.4 铝及铝合金50

2.3.4.1 变形铝合金的主要牌号、性能及应用50

2.3.4.2 铸造铝合金的牌号、性能及应用50

2.3.5 铜及铜合金51

2.3.5.1 普通黄铜的牌号、性能及应用51

2.3.5.2 部分特殊黄铜的牌号、性能及应用52

2.3.5.3 锡青铜的牌号、性能及应用52

2.3.5.4 锡基轴承合金的牌号、性能及应用53

2.3.5.5 铅基轴承合金的牌号、性能及应用53

2.4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53

2.4.1 钢的热处理53

2.4.1.1 钢的热处理工艺54

2.4.1.2 金属材料硬度的种类及应用54

2.4.1.3 硬度换算表55

2.4.2 有色金属的热处理62

2.4.2.1 有色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目的与应用62

2.4.2.2 铝及铝合金的热处理62

2.4.2.3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和应用64

2.5 金属材料常用型材65

2.5.1 钢材理论重量的计算方法65

2.5.2 热轧工字钢理论重量66

2.5.3 热轧普通槽钢理论重量67

2.5.4 等边角钢理论重量68

2.5.5 钢板71

2.5.5.1 钢板理论重量71

2.5.5.2 热轧钢板和钢带尺寸精度(GB/T 709—2006)71

2.5.5.3 冷轧钢板和钢带尺寸精度(GB/T 708—2006)72

2.5.6 铜及铜合金73

2.5.6.1 紫铜板、黄铜板理论重量73

2.5.6.2 常用铜及铜合金板(带)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74

2.5.7 铝及铝合金75

2.5.7.1 铝及铝合金圆棒理论重量75

2.5.7.2 铝及铝合金圆棒的化学成分75

2.5.8 锌板、铅板、铝板理论重量76

2.6 非金属材料76

2.6.1 常用工程塑料76

2.6.1.1 常用热固性塑料的性能及应用76

2.6.1.2 常用热塑性塑料的性能及应用77

2.6.2 工业用橡胶板的性能及应用79

2.6.3 沥青的种类、标号及应用80

2.6.4 平毛毡的规格及应用81

2.7 常用模具材料简介81

2.7.1 模具常用硬质合金材料的化学成分与物理力学性能81

2.7.2 常用冷冲模具钢的牌号、成分、热处理及应用81

2.7.3 常用热作模具钢的牌号、成分、热处理及应用83

2.7.4 冷冲模主要零件的材料及热处理84

2.7.5 塑料模具零件的材料及热处理84

2.7.6 压铸模零件的材料及热处理85

3 工程图样86

3.1 基本规定86

3.1.1 图纸幅面及格式(GB/T 14689—1993)86

3.1.2 比例(GB/T 14690—1993)87

3.1.3 字体(GB/T 14691—1993)87

3.1.4 图线(GB/T 4457.4—2002)88

3.1.5 剖面符号(GB/T 4457.5—1984)89

3.1.6 标题栏和明细栏89

3.2 图样画法90

3.2.1 基本视图(GB/T 17451—1998)90

3.2.2 向视图(GB/T 17451—1998)90

3.2.3 局部视图(GB/T 17451—1998)91

3.2.4 斜视图(GB/T 17451—1998)91

3.2.5 视图的其他表示法(GB/T 4458.1—2002)92

3.2.6 剖视图(GB/T 17452—1998)95

3.2.6.1 剖切面的分类96

3.2.6.2 剖视图的分类96

3.2.7 断面图(GB/T 17452—1998)96

3.2.7.1 移出断面图96

3.2.7.2 重合断面图97

3.2.8 剖视图和断面图的画法(GB/T 4458.6—2002)97

3.2.9 剖切位置与剖视图、断面图的标注(GB/T 4458.6—2002)102

3.2.9.1 剖切位置与剖视图的简化标注102

3.2.9.2 剖切位置与断面图的标注102

3.2.10 图样画法的简化表示法(GB/T 16675.1—1996)104

3.2.11 轴测图(GB/T 4458.3—1984)111

3.2.12 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GB/T 4458.2—2003)114

3.3 尺寸注法114

3.3.1 一般尺寸注法(GB/T 4458.4—2003)114

3.3.2 锥度和斜度的标注(GB/T 4458.4—2003)117

3.3.3 简化注法(GB/T 16675.2—1996)118

3.3.4 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GB/T 4458.5—2003)118

3.3.5 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GB/T 15754—1995)121

3.3.6 几何公差的注法(GB/T 1182—2008)124

3.3.6.1 几何公差特征符号124

3.3.6.2 几何公差附加符号125

3.3.6.3 几何公差框格126

3.3.6.4 被测要素127

3.3.6.5 公差带128

3.3.6.6 基准130

3.3.6.7 附加标记131

3.3.6.8 理论正确尺寸132

3.3.6.9 限定性规定132

3.3.6.10 延伸公差带133

3.3.6.11 最大实体要求133

3.3.6.12 最小实体要求134

3.3.6.13 自由状态下的要求134

3.3.6.14 几何公差的定义、标注和解释134

3.3.6.15 废止性的标注方法150

3.3.7 表面结构的表示法(GB/T 131—2006)151

3.3.7.1 标注表面结构的方法151

3.3.7.2 表面结构要求图形标注的新旧标准对照161

3.4 常用结构要素表示法162

3.4.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GB/T 4459.1—1995)162

3.4.1.1 螺纹的表示法162

3.4.1.2 螺纹的标注方法164

3.4.1.3 在装配图中螺纹紧固件的画法166

3.4.1.4 螺套的画法和标记171

3.4.2 齿轮表示法(GB/T 4459.2—2003)172

3.4.2.1 齿轮、齿条、蜗轮及链轮的画法172

3.4.2.2 齿轮、蜗杆、蜗轮啮合画法176

3.4.3 花键表示法(GB/T 4459.3—2000)182

3.4.4 弹簧表示法(GB/T 4459.4—2003)186

3.4.4.1 弹簧的视图、剖视图及示意图画法186

3.4.4.2 装配图中弹簧的画法187

3.4.5 中心孔表示法(GB/T 4459.5—1995)189

3.4.5.1 中心孔的要求189

3.4.5.2 中心孔的标记190

3.4.5.3 中心孔表示法191

3.4.6 滚动轴承表示法(GB/T 4459.7—1998)191

3.4.6.1 基本规定191

3.4.6.2 通用画法192

3.4.6.3 特征画法194

3.5 图样识读201

3.5.1 识读201

3.5.1.1 识读图的一般知识201

3.5.1.2 识读图的步骤和方法202

3.5.1.3 图样识读举例203

3.5.2 识读零件图203

3.5.3 识读装配图205

4 极限、配合和表面结构211

4.1 尺寸公差211

4.1.1 基本术语(GB/T 1800.1—1997)211

4.1.2 标准公差等级(GB/T 1800.3—1998)212

4.1.3 标准公差等级的选择与应用213

4.1.3.1 标准公差等级的应用213

4.1.3.2 标准公差等级和加工成本216

4.1.3.3 各种加工方法的一般加工精度216

4.1.3.4 各种加工的经济精度217

4.1.4 基本偏差(GB/T 1800.3—1998)219

4.1.4.1 基本偏差的代号219

4.1.4.2 轴的基本偏差数值220

4.1.4.3 孔的基本偏差数值223

4.2 配合228

4.2.1 配合的种类(GB/T 1800.1—1997)228

4.2.2 基准制(GB/T 1800.1—1997)229

4.2.3 优先、常用配合(GB/T 1801—1999)230

4.2.4 配合的选择232

4.2.4.1 选择配合时一般应考虑的几个问题232

4.2.4.2 选择配合的一般规定232

4.2.4.3 一般配合的选择233

4.2.4.4 各种配合特性及其装配方法的应用235

4.3 圆锥公差与配合237

4.3.1 圆锥公差(GB/T 157—2001,GB/T 11334—2005)237

4.3.1.1 圆锥和圆锥公差的术语、定义及图例237

4.3.1.2 圆锥的公差项目和给定方法239

4.3.1.3 圆锥公差数值239

4.3.1.4 圆锥直径公差所能限制的最大圆锥角误差242

4.3.2 圆锥配合(GB/T 12360—2005)244

4.3.2.1 术语及定义244

4.3.2.2 圆锥配合的一般规定244

4.3.2.3 圆锥角偏离公称圆锥角时对圆锥配合的影响248

4.3.2.4 内圆锥或外圆锥的圆锥轴向极限偏差的计算250

4.3.2.5 基准平面间极限初始位置和极限终止位置的计算255

4.4 形状和位置公差257

4.4.1 形位公差有关符号257

4.4.2 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关系257

4.4.3 形位公差等级的应用258

4.4.3.1 直线度、平面度各公差等级的应用258

4.4.3.2 圆度、圆柱度公差等级的应用259

4.4.3.3 平行度、垂直度公差等级的应用260

4.4.3.4 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等级的应用260

4.4.4 形位公差值261

4.4.4.1 直线度、平面度公差值261

4.4.4.2 圆度、圆柱度公差值262

4.4.4.3 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公差值263

4.4.4.4 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值263

4.4.4.5 位置度公差值的数系264

4.4.5 形位公差值的选用原则264

4.4.6 常用加工方法能达到的各项目公差等级265

4.4.6.1 常用加工方法能达到的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等级265

4.4.6.2 常用加工方法能达到的圆度和圆柱度公差等级266

4.4.6.3 常用加工方法能达到的平行度和垂直度公差等级267

4.4.6.4 常用加工方法能达到的同轴度和圆跳动公差等级267

4.5 表面结构268

4.5.1 概述268

4.5.2 不同加工方法可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269

4.5.3 表面结构的应用举例271

5 技术测量274

5.1 常用量具274

5.1.1 常用量具的规格和应用274

5.1.2 常用量具的结构和使用277

5.1.2.1 各种游标卡尺的结构和使用277

5.1.2.2 各种千分尺的结构和使用278

5.1.2.3 百分表的结构和使用280

5.1.2.4 万能游标量角器的结构和使用282

5.1.3 塞尺283

5.1.4 量块283

5.2 常用检测技术285

5.2.1 线性尺寸的检测285

5.2.2 角度的检测286

5.2.3 圆锥的测量287

5.2.4 形位误差的检测(GB/T 1958—2004)288

5.2.4.1 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288

5.2.4.2 检测方案的常用符号289

5.2.4.3 部分常用检测方案289

5.2.5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330

5.2.6 普通螺纹的测量332

5.2.6.1 单项测量332

5.2.6.2 螺纹的综合测量333

5.2.7 装配精度的检测334

6 模具标准件和紧固件337

6.1 冷冲模常用标准件337

6.1.1 冷冲模导向装置337

6.1.1.1 导柱337

6.1.1.2 导套(GB/T 2861.3—2008)340

6.1.2 冲压滑动导向模架342

6.1.3 聚氨酯橡胶(JB/T 7650.9—1995)346

6.1.3.1 聚氨酯橡胶的规格346

6.1.3.2 聚氨酯橡胶的压缩量与工作负荷347

6.1.3.3 聚氨酯橡胶的性能347

6.1.4 弹簧348

6.1.4.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GB/T 2089—1994)348

6.1.4.2 碟形弹簧351

6.2 塑料注射模具常用标准件352

6.2.1 模架(GB/T 12556.1—1990)352

6.2.2 导柱和导套352

6.2.2.1 导柱352

6.2.2.2 导套357

6.2.3 浇口套358

6.2.4 杆359

6.2.4.1 A型推杆(GB/T 4169.1—1984)359

6.2.4.2 B型推杆361

6.2.4.3 C型推杆361

6.3 紧固件363

6.3.1 紧固件总表363

6.3.1.1 螺栓、螺柱总表363

6.3.1.2 螺钉总表365

6.3.1.3 螺母总表367

6.3.1.4 垫圈及挡圈总表369

6.3.1.5 销总表370

6.3.2 六角头螺栓374

6.3.3 内六角圆柱头螺钉(GB/T 70.1—2000)376

6.3.4 内六角紧定螺钉378

6.3.5 吊环螺钉(GB/T 825—1988)380

6.3.6 圆锥销(GB/T117—2000)382

6.3.7 圆柱销383

第二部分 钳工基础篇384

7 钳工基本操作384

7.1 钳工常用工具384

7.1.1 扳手384

7.1.1.1 活扳手(GB/T 4440—1998)384

7.1.1.2 双头呆扳手(GB/T 4388—1995)384

7.1.1.3 双头梅花扳手(GB/T 4388—1995)384

7.1.1.4 套筒扳手(GB/T 3390—1989)387

7.1.1.5 内六角扳手(GB/T 5356—1998)388

7.1.2 虎钳388

7.1.2.1 普通台虎钳(QB/T 1558.2—1992)388

7.1.2.2 多用台虎钳(QB/T 1558.3—1995)389

7.1.3 手钳389

7.1.3.1 钢丝钳(QB/T 38531—1999)389

7.1.3.2 鲤鱼钳(QB/T 2349—1997)390

7.1.3.3 尖嘴钳(QB/T 3851.1—1999)390

7.1.3.4 大力钳391

7.1.4 螺钉旋具391

7.1.4.1 一字形螺钉旋具(QB/T 3863—1999)391

7.1.4.2 十字形螺钉旋具(QB/T 3864—1999)392

7.1.5 其他常用工具393

7.1.5.1 丝锥扳手393

7.1.5.2 圆板牙扳手(GB/T 9703—1994)393

7.1.5.3 钢号码393

7.1.5.4 弓形夹(JB 3459—83)394

7.1.5.5 顶拔器394

7.2 常用设备394

7.2.1 钳台(工作台)394

7.2.2 钻床395

7.2.2.1 机床类别代号395

7.2.2.2 机床特性代号395

7.2.2.3 机床的组、系(设计顺序号)及各参数395

7.2.2.4 台钻396

7.2.2.5 摇臂钻床397

7.2.3 砂轮机398

7.2.3.1 台式砂轮机(JB/T 4143—1985,JB/T 6092—1992)398

7.2.3.2 落地式砂轮机(JB/.T 3770—1984)399

7.3 划线399

7.3.1 划线的涂料400

7.3.2 划线的工具400

7.3.3 划线基准的选择401

7.3.4 划线的方法402

7.3.4.1 划线的步骤402

7.3.4.2 平面划线402

7.3.4.3 空间划线(立体划线)404

7.3.5 模具零件的划线方法406

7.3.6 利用分度头划线408

7.4 锯割和錾切409

7.4.1 锯割409

7.4.1.1 锯割工具409

7.4.1.2 锯割方法411

7.4.2 錾切412

7.4.2.1 錾切工具412

7.4.2.2 錾切方法414

7.5 锉削417

7.5.1 锉刀的类型、规格和用途417

7.5.1.1 普通锉刀的分类、规格和用途(QB/T 3846—1999)417

7.5.1.2 锉刀的锉纹规格418

7.5.1.3 整形锉(QB/T 3847—1999)418

7.5.1.4 电镀金刚石整形锉(JB/T 7991.3—1995)419

7.5.2 锉刀的选用及保养419

7.5.3 锉刀的操作方法420

7.5.4 锉削工艺422

7.5.4.1 工件的夹持422

7.5.4.2 平面的锉削423

7.5.4.3 圆弧面的锉削424

7.5.4.4 四方的锉削425

7.5.4.5 槽和孔的锉削与配合425

7.5.4.6 样板的锉削426

7.5.4.7 锉削废品原因及安全技术428

7.6 钻孔与铰孔428

7.6.1 钻孔428

7.6.1.1 钻头429

7.6.1.2 钻孔时装夹方法434

7.6.1.3 钻孔时的切削用量和冷却液435

7.6.1.4 钻孔的方法436

7.6.1.5 提高麻花钻钻孔精度的措施437

7.6.1.6 钻孔出现问题和原因及安全技术439

7.6.2 铰孔440

7.6.2.1 铰刀440

7.6.2.2 铰削余量、机铰切削用量的选择442

7.6.2.3 铰削时冷却液的选择442

7.6.2.4 铰孔方法443

7.6.2.5 铰孔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443

7.7 攻螺纹和套螺纹444

7.7.1 螺纹444

7.7.1.1 螺纹的形成444

7.7.1.2 螺纹各部分名称445

7.7.1.3 螺纹的种类446

7.7.1.4 普通螺纹和英制螺纹的基本尺寸447

7.7.2 攻螺纹447

7.7.2.1 丝锥448

7.7.2.2 攻螺纹前底孔直径的决定448

7.7.2.3 攻螺纹的方法450

7.7.2.4 攻螺纹时产生废品及丝锥折断的原因和防止方法452

7.7.3 套螺纹453

7.7.3.1 圆板牙、板牙架453

7.7.3.2 套螺纹时圆杆直径的确定453

7.7.3.3 套螺纹方法454

7.7.3.4 套螺纹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及防止方法454

7.8 刮削455

7.8.1 刮削工具455

7.8.1.1 刮削工具的种类和用途455

7.8.1.2 刮刀的刃磨456

7.8.2 显示剂的种类和应用456

7.8.2.1 常用显示剂种类457

7.8.2.2 显示剂的使用457

7.8.3 检验工具及刮削质量检验457

7.8.3.1 检验工具457

7.8.3.2 刮削质量检验459

7.8.4 刮削余量的选择460

7.8.4.1 平面刮削余量460

7.8.4.2 孔的刮削余量460

7.8.5 刮削方法460

7.8.5.1 准备工作460

7.8.5.2 平面刮削的方法460

7.8.5.3 曲面刮削的方法462

7.8.6 刮削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原因463

7.9 研磨与抛光464

7.9.1 研磨464

7.9.1.1 概述464

7.9.1.2 研具465

7.9.1.3 磨料和研磨剂467

7.9.1.4 研磨过程及研磨方法469

7.9.2 抛光471

7.9.2.1 抛光工具和应用471

7.9.2.2 模具的抛光方法473

7.9.2.3 其他形式的抛光473

7.10 夹具474

7.10.1 夹具的作用和分类474

7.10.2 夹紧机构475

7.10.2.1 夹紧机构的基本要求475

7.10.2.2 夹紧动力475

7.10.3 常用通用夹具476

7.10.3.1 分度头(GB/T 2553—1981)476

7.10.3.2 短圆柱型三爪自定心卡盘478

7.10.3.3 短圆柱型四爪单动卡盘479

7.10.3.4 钻夹头480

8 通用装配技术482

8.1 装配的概念482

8.1.1 装配的步骤482

8.1.2 零件连接的种类482

8.1.3 装配工作的一般要求483

8.2 螺纹联接及装配483

8.2.1 螺纹联接483

8.2.1.1 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及其应用483

8.2.1.2 成组螺纹的原则486

8.2.2 螺纹联接的装配486

8.2.2.1 螺纹联接的装配486

8.2.2.2 螺纹联接的防松装置487

8.3 键联结的装配489

8.3.1 键和键联结的类型、特点和应用489

8.3.2 键与键槽的配合及其公差带490

8.3.3 普通平键、导向平键和键槽的剖面尺寸及公差(GB/1095—2003)491

8.3.4 键联结的装配492

8.3.4.1 平键联结的装配492

8.3.4.2 楔键联结的装配492

8.4 花键联结492

8.4.1 花键的类型、特点和应用492

8.4.2 矩形花键493

8.4.2.1 矩形花键基本尺寸(GB/T 1144—2001)493

8.4.2.2 矩形花键的公差与配合494

8.4.2.3 矩形花键的装配495

8.5 销联结的装配495

8.5.1 销联结及其应用495

8.5.2 销联结的装配496

8.6 过盈连接的装配497

8.7 滚动轴承的装配499

8.7.1 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主要性能和特点500

8.7.2 滚动轴承的标识502

8.7.3 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及应用505

8.7.4 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506

8.7.4.1 轴承配合选择的基本原则506

8.7.4.2 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方法507

8.7.5 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510

8.8 滑动轴承的装配513

8.8.1 滑动轴承的类型513

8.8.2 常用滑动轴承轴瓦及轴承衬材料515

8.8.3 滑动轴承的装配516

8.8.3.1 整体式滑动轴承的装配516

8.8.3.2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装配517

8.9 铆接和粘接517

8.9.1 铆接517

8.9.1.1 铆接分类517

8.9.1.2 铆钉的种类和应用518

8.9.1.3 标准铆钉直径及通孔直径的选用518

8.9.1.4 铆钉长度的确定518

8.9.1.5 铆接方法519

8.9.1.6 铆接废品的原因520

8.9.2 粘接521

8.9.2.1 胶黏剂的选择521

8.9.2.2 接头型式及说明523

8.9.2.3 粘接工艺524

8.10 弹簧525

8.10.1 弹簧的类型和特点525

8.10.2 弹簧的应用527

8.10.3 弹簧的材料及制造527

8.10.4 衡量弹簧尺寸是否适宜的指标530

9 润滑油、润滑脂和切削液531

9.1 润滑油531

9.1.1 润滑油的特点531

9.1.2 选择润滑油应考虑的因素531

9.1.3 常用润滑油名称、代号及用途531

9.2 润滑脂533

9.2.1 润滑脂的特点533

9.2.2 常用润滑脂名称、代号及用途533

9.3 切削液534

9.3.1 切削液的作用535

9.3.2 切削液的分类与组成535

9.3.3 切削液的选用536

9.4 冲压工艺润滑剂537

9.4.1 精冲工艺润滑剂537

9.4.2 拉深工艺润滑剂538

9.4.3 冷挤压工艺的毛坯表面处理及润滑539

第三部分 模具钳工工艺篇541

10 装配钳工工艺541

10.1 模具在工业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541

10.1.1 模具在工业中的地位541

10.1.2 模具的发展趋势541

10.2 模具装配基础知识542

10.2.1 装配工作的类型及组织形式542

10.2.2 装配精度542

10.2.2.1 冲压模具装配精度543

10.2.2.2 注射模和压铸模装配精度543

10.2.3 装配尺寸链544

10.2.3.1 尺寸链的基本概念544

10.2.3.2 装配尺寸链的应用544

10.2.4 装配方法545

10.2.5 模具装配工作内容546

10.2.6 装配工艺过程547

10.3 模具的分类、结构及成形特点547

10.3.1 模具的分类547

10.3.2 模具的结构548

10.3.2.1 冷冲压模具的结构组成548

10.3.2.2 型腔膜的结构组成552

10.3.3 模具的成形特点555

10.3.3.1 冷冲压模的成形特点555

10.3.3.2 型腔模的成形特点559

10.4 模具的制造工艺560

10.4.1 模具制造特点560

10.4.2 模具加工工艺的选择560

10.4.2.1 模具加工方法560

10.4.2.2 冷冲压模、型腔模加工工艺方法561

10.4.2.3 模具零件加工工序561

10.5 模具装配工艺562

10.5.1 冷冲模装配562

10.5.1.1 模具零件的装配方法562

10.5.1.2 低熔点合金在模具装配上的应用566

10.5.1.3 无机粘结在模具装配上的应用569

10.5.1.4 环氧树脂在模具装配上的应用572

10.5.1.5 冷冲模的凸、凹模间隙控制方法576

10.5.1.6 冷冲模的装配要点579

10.5.1.7 冷冲模装配实例580

10.5.2 塑料模(压铸模)装配580

10.5.2.1 塑料模部件装配580

10.5.2.2 塑料模(或压铸模)装配实例605

10.6 模具的试模与调整619

10.6.1 冷冲模的试模与调整619

10.6.1.1 冷冲模的试模与调整的要求619

10.6.1.2 冷冲模的安装步骤619

10.6.1.3 冲裁模的试模与调整621

10.6.1.4 弯曲模的试模与调整623

10.6.1.5 拉深模的试模与调整624

10.6.1.6 翻边模的试模与调整626

10.6.1.7 精冲制件常见缺陷和调整方法628

10.6.1.8 冷挤压制件常见缺陷和调整方法629

10.6.2 塑料模的试模与调整631

10.6.2.1 试模前模具检查内容631

10.6.2.2 热固性塑料压缩模的试模与调整632

10.6.2.3 热塑性塑料注射模的试模与调整635

10.6.3 压铸模试模中的缺陷和调整方法640

11 模具维护与修理643

11.1 模具维护643

11.1.1 模具维护的内容643

11.1.2 模具技术状态的鉴定643

11.1.3 模具的维护与保养643

11.2 模具修理645

11.2.1 模具修配工艺过程645

11.2.2 冲压模具的修理646

11.2.2.1 冲压模具损坏的原因及问题646

11.2.2.2 冲压模具使用中的维护性修理646

11.2.2.3 冲压模具的翻修647

11.2.2.4 冲压模具主要零件的修复648

11.2.2.5 各类冲压模具常见故障及修理方法650

11.2.3 塑料注射模的修理660

12 模具常用设备的型号及参数661

12.1 冲压设备的分类、型号及参数661

12.1.1 冲压设备的分类661

12.1.2 冲压设备的型号661

12.1.3 常用冲压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663

12.1.3.1 偏心压力机的主要技术参数663

12.1.3.2 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的主要技术参数664

12.1.3.3 闭式单点压力机的主要技术参数665

12.1.3.4 闭式双点压力机的主要技术参数665

12.1.3.5 闭式单点、双点双动拉深压力机的主要技术参数666

12.1.3.6 万能液压机的主要技术参数667

12.1.3.7 摩擦压力机的主要技术参数667

12.1.3.8 剪板机的主要技术参数667

12.2 注射机性能、型号及参数668

12.2.1 注射机简介668

12.2.2 注射机分类和特点及适用范围669

12.2.3 注射机的特性、型号及参数670

12.3 压铸机的结构、特点、型号和主要参数672

12.3.1 压铸机的结构形式及特点672

12.3.1.1 热压室压铸机的结构形式及特点672

12.3.1.2 冷压室压铸机的结构形式及特点673

12.3.2 压铸机的型号和主要参数676

12.3.2.1 热压室压铸机的型号和主要参数676

12.3.2.2 冷压室压铸机的型号和主要参数677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篇681

13 模具材料毛坯制造工艺681

13.1 模具常用材料进厂检验681

13.1.1 合金工具钢与高速工具钢化学成分允许偏差681

13.1.2 工具钢表面质量检验要求682

13.1.3 工具钢圆钢一边总脱碳层允许厚度682

13.2 铸件的铸造技术要求和工艺要点683

13.2.1 模具主要铸件的铸造技术要求683

13.2.1.1 灰口铸铁和碳钢铸件允许尺寸偏差683

13.2.1.2 铸件的非加工壁厚和筋厚偏差684

13.2.1.3 非加工表面上浇冒口允许残留高度684

13.2.1.4 铸件机械加工余量684

13.2.1.5 铸件表面质量和热处理685

13.2.2 模具铸件的铸造工艺要点685

13.2.2.1 铸型分型面的选择685

13.2.2.2 各类铸件的铸造收缩率及机械加工余量687

13.2.2.3 浇注系统687

13.2.2.4 冒口及其顶面覆盖物688

13.2.2.5 铸型种类及其制型材料689

13.2.2.6 冷铁使用690

13.2.2.7 金属熔炼及浇注691

13.2.2.8 铸件清理及热处理工艺要点691

13.3 模具零件毛坯的锻造技术要求和工艺要点693

13.3.1 毛坯的锻造技术要求693

13.3.1.1 锻件的几何形状车加工余量693

13.3.1.2 锻件的硬度694

13.3.1.3 毛坯的改锻695

13.3.2 模具钢材的锻造工艺要点695

13.3.2.1 碳素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的锻造695

13.3.2.2 高铬钢与高速钢的锻造696

13.3.3 锻件的退火698

13.4 型材毛坯的制备699

13.4.1 毛坯制备的方法699

13.4.2 零件制备的加工余量699

14 模具加工基础701

14.1 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701

14.2 切削运动和切削用量701

14.3 金属切削刀具704

14.3.1 刀具材料必备的性能704

14.3.2 刀具的几何参数和耐用度705

14.3.2.1 主切削刃和三个辅助平面705

14.3.2.2 四个基本几何角度706

14.3.2.3 通用机床切削用量和刀具耐用度调查实例706

14.4 金属切削过程707

14.4.1 金属切削变形过程707

14.4.2 切屑的种类708

14.5 金属切削加工方法709

14.5.1 车削加工709

14.5.2 刨削加工710

14.5.3 铣削加工711

14.5.4 钻削加工712

14.5.5 磨削加工713

14.6 特殊加工方法714

14.7 零件磨削前的留磨余量715

14.7.1 坯料刨削后的留磨余量715

14.7.2 轴类坯件上、下面留磨余量716

14.7.3 套类零件内孔与外圆留磨余量716

15 模具设计与工艺的基础知识717

15.1 冷冲模设计和工艺知识717

15.1.1 冲裁717

15.1.1.1 冲裁力的计算717

15.1.1.2 精冲力的计算718

15.1.1.3 搭边与条料的宽度719

15.1.1.4 冲裁件的排样720

15.1.1.5 普通冲裁模的间隙721

15.1.2 弯曲722

15.1.2.1 弯曲力的计算722

15.1.2.2 弯曲件毛坯尺寸计算724

15.1.2.3 斜楔的设计727

15.1.3 拉深729

15.1.3.1 拉深力的计算729

15.1.3.2 拉深件修边余量的确定731

15.1.3.3 拉深件展开尺寸的计算733

15.1.3.4 无凸缘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和拉深次数739

15.1.3.5 各种金属材料的拉深系数740

15.1.3.6 带凸缘的筒形件第一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741

15.1.3.7 带凸缘的筒形件拉深次数的确定742

15.1.3.8 矩形件的拉深系数743

15.1.3.9 采用压边圈的范围744

15.1.3.10 拉深模的凸、凹模间隙确定745

15.1.3.11 拉深凹模与凸模的圆角半径746

15.1.4 成形747

15.1.4.1 起伏成形747

15.1.4.2 翻边747

15.1.4.3 胀形749

15.1.4.4 缩口750

15.1.5 冷挤压751

15.1.5.1 对冷挤压件的基本要求751

15.1.5.2 毛坯尺寸计算752

15.1.5.3 冷挤压力的计算753

15.2 塑料模设计和工艺知识754

15.2.1 塑件设计的工艺要求754

15.2.1.1 脱模斜度754

15.2.1.2 塑件的壁厚755

15.2.1.3 圆角756

15.2.1.4 塑件尺寸公差756

15.2.2 压塑模具757

15.2.2.1 塑料性能与模具结构的关系757

15.2.2.2 塑件形状与模具结构的关系757

15.2.2.3 塑件批量与模具结构的关系761

15.2.2.4 压机与模具结构的关系761

15.2.3 注射模763

15.2.3.1 型腔数的确定763

15.2.3.2 选择分型面763

15.2.3.3 成形收缩和尺寸计算764

16 机械传动知识767

16.1 带传动767

16.1.1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767

16.1.2 带传动的型式767

16.1.3 单根三角带的初拉力768

16.1.4 三角带型号及基本尺寸(GB/T 11544—1997)768

16.2 圆柱齿轮传动768

16.2.1 齿轮传动分类769

16.2.2 基本术语及基本参数769

16.2.3 圆柱齿轮传动各级精度的加工方法及应用范围770

16.3 联轴器与离合器771

16.3.1 联轴器和离合器应满足的使用要求772

16.3.2 常用联轴器性能、使用条件及优缺点772

16.3.3 两种常用的离合器773

16.3.3.1 牙嵌离合器773

16.3.3.2 摩擦离合器774

16.4 链传动775

16.4.1 链的结构775

16.4.2 链条的型号及规格(GB/T 1243—1997)776

16.4.3 链传动的布置和润滑776

主要参考文献7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