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
  • (日)川岛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9680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66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77页
  • 主题词:外交史-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文明国化”的使命与“近代”的概念6

二、中国外交史研究的地位17

三、既往研究与本书的位置(1)——前史:清末以前的对外关系20

四、既往研究与本书的位置(2)——民国前期的外交史42

五、关于史料56

第一部 “近代”外交行政制度的确立67

前言 关于“外交”的思考67

第一章 组织的变迁过程74

一、总理衙门的成立与组织制度76

二、从外务部到外交部——依据《外交部沿革纪略》80

三、部内各司局的组织83

四、驻外公馆的沿革94

第二章 人事行政方面的制度变化107

一、清末在培养外交官方面的争议109

二、从官制方面看北京政府的外交官资格118

三、外交部内部办事规则的制定121

第三章 北京政府的外交官考试128

一、外交官考试实施要领——制度方面的考察130

二、外交官、领事官考试的实施状况137

三、考生及合格者的性质141

第四章 地方外交制度148

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地方大员148

二、清末的地方交涉机构——从洋务局到交涉署149

三、民国交涉署制度153

四、交涉署的业务内容159

五、围绕交涉员的各种争论165

第五章 广东政府的外交行政制度167

一、军政府时期168

二、改组军政府时期172

小结187

第二部“文明国化”与不平等条约的修改前言191

第一章 清末的“近代”外交——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志向198

一、同治年间的条约观198

二、光绪年间的条约观——新政下为修改不平等条约所做的努力211

第二章 北京政府的修改不平等条约政策217

一、中华民国的成立与“文明国”——政府承认的获得218

二、对古巴的缔约交涉222

三、对智利条约225

四、对瑞士条约227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与山东问题之解决230

一、从第一次大战参战到巴黎和会230

二、巴黎和会与山东问题——依据全权代表团会议议事录232

三、尝试向国际联盟提出山东问题241

四、走向华盛顿会议的路程244

第四章“施肇基十原则”的形成过程247

一、“施肇基十原则”的制订时间250

二、“施肇基十原则”与各方面的反应251

三、远东问题议题——以驻英公使顾维钧与英国外交大臣寇松的会谈为中心256

四、驻外公使关于议题的讨论——美国提出议题之前261

五、国内的各种争论——美国提出议题之前267

六、日本对中国方面动向的认识270

七、日美关于远东问题会议议题的见解(1)——以日本方案为中心272

八、日美关于远东问题会议议题的见解(2)——以中美交涉为中心277

九、外交部第一次修正案的制定280

十、外交部第二次修正案的制定289

十一、“施肇基十原则”提出的经过293

第五章 与新独立各国的条约缔结——“修约外交”与大国化志向296

一、国际社会的变化296

二、对希腊的缔约交涉298

三、对玻利维亚条约300

四、与欧洲各国的交涉301

五、国际联盟外交305

第六章 广东政府的外交政策——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心308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广东政府308

二、巴黎和会与广东政府314

小结 中国外交史的通史性理解与对民国前期外交的评价321

第三部 中国式“传统”外交的潜流——宗主、大国化、空间认识327

前言327

第一章 对朝鲜外交——主权下的宗主331

一、重组宗主体制的“属国体制”——《清季外交史料》中的1880年代后半期332

二、关于废除朝鲜半岛中国租界的中日交涉340

第二章 对暹罗交涉——主权与宗主的纠葛353

一、从保护民到“中国国民”——暹罗华侨的选择354

二、“虐待华侨”的逻辑与保护国民356

三、华侨学校事件的发生与中国的舆论360

四、亚洲联合论与正式交涉的开始366

五、“皇帝”称号问题与要求派遣特使369

第三章 空间意识与地域外交——从俄国革命前后的对中亚外交看新疆省“外交”375

一、清末民初的新疆与中亚——《伊犁条约》376

二、俄国崩溃前后的秩序形成(1)——二月革命前后378

三、俄国崩溃前后的秩序形成(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385

四、阿富汗独立与“新阿”通行条件388

小结392

第四部 中央与地方的外交行为403

前言403

第一章 另一个中央政府及其外交行为——广东政府外交的三层结构405

一、广东政府外交的三层结构407

二、三层结构与北京政府的关系——依据北京政府外交部档案411

第二章 中央与地方的外交420

一、有关交涉署活动的具体事例——参与决策与处理地方事件422

二、中央与地方社会的重叠性437

第三章 北京政府外交部作为“中央政府”的表现——围绕参加1921年华盛顿会议的中国统一的争论445

一、参会条件的“统一”与北京政府的对策446

二、国内各界的“统一”争论与北京政府的应对454

第四章 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中华民国全权代表团的组成过程465

一、北京政府的对外一致政策与全权代表466

二、华盛顿会议与广东政府——以南北交涉为中心474

三、代表团的形成与解体483

第五章 关东大地震与中国外交——以北京政府外交部的应对为中心488

一、“震灾”外交案件的发生489

二、地方情况——外交部与浙江省、吉林省、上海市495

三、派遣王正廷与善后处理500

小结507

结语510

附录1首次发表一览表516

附录2参考史料及文献518

附录3人名索引544

附录4事项索引548

后记561

译者跋5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