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运用工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刁立福主编;滕艳琼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1703298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汽车工程-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汽车运用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与性能评价1
1.1 汽车发动机的换气过程1
1.1.1 四行程汽车发动机的换气过程2
1.1.2 四行程汽车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及其影响因素5
1.1.3 改善四行程汽车发动机换气过程(充气效率)的措施8
1.2 汽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11
1.2.1 过量空气系数与空燃比11
1.2.2 汽油发动机的正常燃烧12
1.2.3 汽油发动机的不正常燃烧14
1.2.4 汽油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因素17
1.3 柴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20
1.3.1 柴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21
1.3.2 柴油发动机燃烧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23
1.3.3 柴油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因素23
1.4 汽车发动机的性能指标29
1.4.1 指示性能指标29
1.4.2 有效性能指标31
1.5 汽车发动机特性34
1.5.1 发动机的速度特性34
1.5.2 发动机的负荷特性35
1.5.3 发动机的万有特性37
第2章 汽车动力性46
2.1 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46
2.2 汽车驱动力47
2.2.1 汽车驱动力的产生47
2.2.2 汽车驱动力图49
2.3 汽车行驶阻力50
2.3.1 滚动阻力50
2.3.2 空气阻力53
2.3.3 上坡阻力55
2.3.4 加速阻力56
2.4 汽车行驶条件56
2.4.1 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56
2.4.2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57
2.4.3 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60
2.5 汽车动力性分析60
2.5.1 汽车驱动力平衡60
2.5.2 汽车动力平衡64
2.5.3 汽车功率平衡67
2.6 汽车动力性的影响因素69
2.6.1 发动机性能参数69
2.6.2 汽车结构参数70
2.6.3 汽车使用因素72
第3章 汽车燃料经济性78
3.1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78
3.1.1 等速行驶百公里燃料消耗量79
3.1.2 循环行驶试验工况百公里燃料消耗量79
3.2 汽车燃料经济性计算82
3.2.1 汽车等速行驶工况燃料消耗量的计算82
3.2.2 汽车等加速行驶工况燃料消耗量的计算83
3.2.3 汽车等减速行驶工况燃料消耗量的计算84
3.2.4 汽车怠速停车工况燃料消耗量的计算85
3.2.5 整个循环工况百公里燃料消耗量的计算85
3.3 改善汽车燃料经济性的措施85
3.3.1 汽车结构措施85
3.3.2 汽车使用措施88
3.3.3 汽车节能与营运管理92
第4章 汽车环保性95
4.1 汽车排放污染物95
4.1.1 汽车排放污染物来源96
4.1.2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形成与危害96
4.1.3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因素98
4.1.4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控制措施103
4.2 汽车噪声109
4.2.1 汽车噪声的度量与评价109
4.2.2 汽车噪声的产生与控制措施112
4.3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116
4.3.1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分析116
4.3.2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控制117
第5章 汽车制动性120
5.1 汽车制动时车轮受力121
5.1.1 汽车地面制动力121
5.1.2 汽车制动器制动力121
5.1.3 汽车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的关系122
5.2 汽车的制动效能122
5.2.1 汽车制动距离122
5.2.2 汽车制动减速度125
5.3 汽车制动效能的恒定性126
5.3.1 汽车制动效能的热衰退126
5.3.2 汽车制动效能的水衰退127
5.4 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127
5.4.1 汽车制动跑偏127
5.4.2 汽车制动侧滑128
5.5 汽车制动器制动力的轴间分配130
5.5.1 前、后车轮的法向反力131
5.5.2 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与同步附着系数132
5.5.3 汽车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制动过程分析134
5.5.4 具有变化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特性136
5.6 汽车理想的制动系统138
5.6.1 滑动率138
5.6.2 防抱死制动装置140
5.6.3 辅助制动装置141
第6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144
6.1 汽车纵向与横向稳定性145
6.1.1 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145
6.1.2 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146
6.2 汽车轮胎侧偏特性148
6.2.1 轮胎坐标系与术语148
6.2.2 轮胎的侧偏现象149
6.2.3 轮胎的侧偏特性151
6.3 汽车稳态转向特性与瞬态响应153
6.3.1 汽车稳态转向特性153
6.3.2 汽车瞬态响应158
6.4 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影响因素160
6.4.1 汽车质量在轴间的分配160
6.4.2 轮胎160
6.4.3 汽车驱动方式160
6.4.4 侧倾时左、右车轮垂直载荷的重新分配161
6.5 汽车转向轮的摆振与稳定效应162
6.5.1 汽车转向轮的摆振162
6.5.2 汽车转向轮的稳定效应164
6.6 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166
6.6.1 电控助力转向系统(EAS)166
6.6.2 四轮转向系统(4WS)167
6.6.3 稳定性控制系统(VSC)167
6.6.4 巡航控制系统(CCS)168
第7章 汽车舒适性171
7.1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与平顺性的评价172
7.1.1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172
7.1.2 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方法174
7.2 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与单质量系统的振动分析176
7.2.1 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176
7.2.2 汽车车身单质量振动系统分析178
7.3 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结构因素180
7.3.1 悬挂结构180
7.3.2 轮胎183
7.3.3 悬挂质量183
7.3.4 非悬挂质量183
7.3.5 座椅184
7.4 汽车车内噪声185
7.4.1 汽车车内噪声的产生185
7.4.2 汽车车内噪声的控制185
7.5 汽车车内空气调节与居住性186
7.5.1 汽车车内空气调节186
7.5.2 居住性187
第8章 汽车通过性189
8.1 汽车通过性的评价指标190
8.1.1 汽车牵引支承通过性的评价指标190
8.1.2 汽车几何通过性的评价指标190
8.2 提高汽车通过性的主要措施193
8.2.1 改进汽车结构193
8.2.2 合理选择和使用轮胎195
8.2.3 提高驾驶技术196
第9章 汽车运行材料及其使用198
9.1 汽车燃料及其使用199
9.1.1 车用汽油及其使用199
9.1.2 车用柴油及其使用204
9.1.3 石油代用燃料211
9.2 汽车润滑剂及其使用213
9.2.1 发动机油及其使用213
9.2.2 车辆齿轮油及其使用222
9.2.3 汽车自动变速器油及其使用227
9.2.4 汽车润滑脂及其使用233
9.3 汽车特种液及其使用240
9.3.1 汽车制动液及其使用240
9.3.2 汽车冷却液及其使用245
9.4 汽车轮胎及其使用247
9.4.1 汽车轮胎的分类247
9.4.2 汽车轮胎的规格249
9.4.3 汽车轮胎的合理选用251
第10章 汽车在特定条件下的使用256
10.1 新车的选配与使用257
10.1.1 新车的选配257
10.1.2 新车的使用259
10.2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261
10.2.1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特点262
10.2.2 改善汽车低温使用性能的主要措施263
10.3 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266
10.3.1 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特点266
10.3.2 提高在高温条件下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措施268
10.4 汽车在高原和山区条件下的使用269
10.4.1 汽车在高原山区条件下的使用特点269
10.4.2 改善高原山区条件下汽车性能的主要措施272
10.5 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274
10.5.1 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274
10.5.2 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使用时采取的主要措施276
第11章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与等级评定280
11.1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因素280
11.1.1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原因280
11.1.2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影响因素281
11.2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284
11.2.1 汽车技术状况的函数变化规律284
11.2.2 汽车技术状况的随机变化规律285
11.3 汽车技术等级与评定286
第12章 汽车使用寿命296
12.1 汽车使用寿命及其分类296
12.1.1 汽车使用寿命296
12.1.2 汽车使用寿命分类297
12.2 汽车的损耗与更新298
12.2.1 汽车有形损耗298
12.2.2 汽车无形损耗298
12.2.3 汽车综合损耗299
12.2.4 汽车更新299
12.3 汽车经济使用寿命的确定方法300
12.3.1 低劣化数值计算法301
12.3.2 应用现值及投资回收系数计算法303
12.3.3 面值计算法304
12.4 汽车报废标准304
参考文献311
热门推荐
- 3653909.html
- 1916304.html
- 2190947.html
- 2812323.html
- 2020714.html
- 1198916.html
- 3191781.html
- 3010660.html
- 2523781.html
- 32113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67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67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72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01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49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21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75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93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60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