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艺术与语言的关系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宪章,王汶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2103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艺术-关系-语言-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艺术与语言的关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编 文学与语言的关系研究17
第一章 文学语言研究的理论前提17
第一节 对象的界定17
第二节 方法论19
第三节 文学观22
第四节 语言观24
第二章 文学与语言的关系27
第一节 文论史上的三大文学语言观27
第二节 语言中介与文学整体33
第三节 语言中介与文学过程36
第四节 语言中介与文学的审美交流性能41
第五节 语言中介对文学活动的整合作用45
第三章 文学语言的语用特性52
第一节 文学语用上的指义性与审美性53
第二节 文学语言的自指用法58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曲指用法65
第四节 文学语言的虚指用法70
第四章 文学文本的结构特性78
第一节 传统的文本构成论与现代的文本构成论78
第二节 文学文本结构的整体性86
第三节 文学文本结构的审美功能与意指功能的统一90
第四节 文本语言结构的开放性92
第五章 文学语言的生成96
第一节 “意”的酝酿96
第二节 “象”的构思99
第三节 “言”的书写101
第六章 文学语言的读解107
第一节 文学读解的双重性质107
第二节 文学读解的解释学性质109
第三节 文学读解的美学性质118
第二编 文学与图像的关系研究125
第七章 文学与图像的关系:历史与方法125
第一节 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可能125
第二节 “语——图”关系史及其诸问题129
第三节 语象和图像的统觉共享135
第八章 “语图合体”与“语”“象”关系141
第一节 语图合体形态的形成142
第二节“语”和“象”的重合150
第三节“语”和“象”的错位159
第九章 汉语言的形象性与“诗画一律”165
第一节 内在形象与诗画一律166
第二节 外在形象与诗画一律170
第三节 形象·生理·诗画一律174
第十章 莱辛顷间理论的再阐释177
第一节 莱辛的“顷间”177
第二节 汉代绘画中的决定性顷间178
第三节 史前岩画中的一般性顷间188
第四节 宋元文人画中的象征性顷间193
第十一章 语图互仿的顺势和逆势198
第一节 拉奥孔之“痛”199
第二节 顺势而为205
第三节 逆势而上212
第三编 艺术与话语的关系研究223
第十二章 话语与话语分析223
第一节 话语及其相关概念223
第二节 话语分析230
第十三章 艺术作为话语分析的对象236
第一节 艺术作为话语236
第二节 对艺术的话语分析240
第十四章 艺术批评话语与视觉性隐喻248
第一节 艺术批评话语的视觉性主题248
第二节 视觉转译为话语254
第三节 视觉性与视觉中心主义259
第十五章 艺术批评话语与艺术交流266
第一节 对话·交往·艺术交流267
第二节 艺术交流的条件、特征与效力277
第三节 以文学为例:艺术交流的过程与批评的主题285
第十六章 艺术批评的程序和逻辑295
第一节 思维程序295
第二节 表述逻辑298
第四编 地方文艺与方言的关系研究305
第十七章 导论305
第一节 方言305
第二节 地方文艺307
第三节 语言(方言)的功能及其与文艺的基本关系308
第十八章 地方文艺的基础方言及其混合性质310
第一节 地方文艺的基础方言310
第二节 地方文艺中的书面语成分314
第三节 演员的方言基础对地方文艺的影响321
第十九章 地方文艺与方言语音323
第一节 方言语音与地方文艺的关系概说323
第二节 方言声调与地方文艺的曲调327
第三节 方言韵母、声调与地方文艺的押韵和平仄333
第四节 方言字音与地方文艺的对白及其他337
第二十章 地方文艺与方言词汇343
第一节 方言词汇与共同语词汇343
第二节 方言词汇在地方文艺中的作用346
第三节 地方文艺中的方言熟语352
第二十一章 地方文艺与方言语法358
第一节 地方文艺与方言语法概说358
第二节 地方文艺中的方言语序和句式360
第三节 地方文艺中的方言虚词364
第二十二章 方言与地方文艺的传播368
第一节 方言区域与地方文艺剧种流行区域的重合度368
第二节 方言对地方文艺传播的影响376
第三节 方言对外来地方文艺的改造383
后记387
热门推荐
- 3139998.html
- 282904.html
- 1751009.html
- 2892806.html
- 1713018.html
- 2112381.html
- 2791199.html
- 3372817.html
- 684680.html
- 3567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10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5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15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87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78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43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52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27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02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