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乡村医生针灸指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金盾出版社
- ISBN:978750825498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06页
- 文件大小:160MB
- 文件页数:522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指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乡村医生针灸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经络1
一、经络概论1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1
(二)经络的生理功能2
(三)经络的病理反应3
(四)经络的临床应用4
二、经络各论7
(一)十二经脉7
(二)奇经八脉9
(三)十五络11
(四)十二经别13
(五)十二经筋14
(六)十二皮部16
第二章 腧穴总论17
一、腧穴的含义与分类17
(一)腧穴的含义17
(二)腧穴的分类18
二、腧穴的定位19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19
(二)解剖标志定位法22
(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23
(四)简便取穴法24
三、腧穴的作用24
(一)近治作用24
(二)远治作用24
(三)特殊作用25
四、特定穴25
(一)五输穴26
(二)原穴30
(三)络穴31
(四)俞穴33
(五)募穴34
(六)八脉交会穴34
(七)八会穴36
(八)郄穴37
(九)下合穴38
五、十四经常用穴39
(一)手太阴肺经39
(二)手阳明大肠经47
(三)足阳明胃经57
(四)足太阴脾经72
(五)手少阴心经80
(六)手太阳小肠经87
(七)足太阳膀胱经93
(八)足少阴肾经114
(九)手厥阴心包经122
(十)手少阳三焦经128
(十一)足少阳胆经136
(十二)足厥阴肝经148
(十三)督脉154
(十四)任脉164
六、常用经外奇穴172
(一)头面部经外奇穴172
(二)腰背部经外奇穴175
(三)四肢经外奇穴176
第三章 针刺疗法180
一、毫针的基本知识180
(一)毫针的结构180
(二)毫针的规格181
二、针刺的练习181
(一)纸垫练针法182
(二)棉团练针法182
(三)手法练习182
三、针刺前的准备183
(一)针具的选择183
(二)体位的选择183
(三)消毒186
四、针刺的方法187
(一)刺手与押手187
(二)持针的姿势187
(三)常用进针法187
(四)针刺角度与深度189
(五)针刺得气191
(六)行针手法192
(七)针刺补泻195
(八)留针与出针197
五、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198
(一)晕针198
(二)滞针199
(三)弯针199
(四)断针200
(五)血肿201
(六)外伤性气胸202
(七)刺伤其他重要脏器203
第四章 灸法205
一、灸法的分类与治疗作用205
(一)灸法的分类205
(二)灸法的治疗作用206
二、常用灸法208
(一)艾炷灸法208
(二)艾卷灸法212
(三)温针灸法215
(四)注意事项215
第五章 其他针法217
一、三棱针217
(一)操作方法217
(二)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218
二、皮肤针219
(一)操作方法219
(二)叩刺部位220
(三)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220
三、皮内针221
(一)操作方法221
(二)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221
四、浮针222
(一)特点222
(二)针具223
(三)操作方法224
(四)适用范围225
第六章 特殊部位针法226
一、头针疗法226
(一)头针刺激区的分布与主治226
(二)操作方法234
(三)注意事项235
二、耳针疗法236
(一)耳郭表面解剖236
(二)耳穴分布与主治237
(三)耳穴探查法240
(四)操作方法242
(五)适应证244
(六)选穴原则245
(七)注意事项245
三、眼针疗法246
(一)眼球经区划分方法246
(二)看眼察病的方法246
(三)取穴原则与方法247
(四)操作方法248
(五)适应证248
(六)注意事项249
四、鼻针疗法249
(一)鼻针穴位249
(二)操作方法251
(三)配穴原则与注意事项253
五、脊针疗法254
(一)穴位定位与主治254
(二)取穴原则255
(三)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255
六、腕踝针疗法255
(一)分区与主治256
(二)进针点与适应证258
(三)选点原则260
(四)操作方法261
(五)注意事项262
七、第二掌骨侧针刺疗法262
(一)穴位分布262
(二)取穴方法262
(三)适应证264
(四)操作方法与疗程264
八、相应针疗法265
(一)取穴方法266
(二)常见经脉穴位对应267
(三)临床应用特点273
(四)适应证273
第七章 针灸治疗总论275
一、针灸治疗作用275
(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275
(二)调理脏腑276
(三)平衡阴阳276
(四)扶正祛邪278
(五)防病保健278
二、针灸治疗原则279
(一)补虚泻实279
(二)清热温寒280
(三)标本缓急282
(四)三因制宜283
(五)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285
三、针灸治疗处方286
(一)选穴方法286
(二)配穴方法289
第八章 内科病症针灸治疗292
一、感冒292
二、支气管炎295
三、支气管哮喘298
四、心律失常302
五、冠心病304
六、高血压病308
七、高脂血症311
八、糖尿病313
九、胃炎317
十、胃下垂320
十一、膈肌痉挛323
十二、神经性呕吐326
十三、肠炎329
十四、便秘331
十五、中风后遗症334
十六、面神经麻痹338
十七、面肌痉挛341
十八、血管神经性头痛344
十九、三叉神经痛347
二十、癫癎351
二十一、神经衰弱355
二十二、失眠357
二十三、癔症360
二十四、泌尿系感染363
二十五、遗精366
二十六、阳痿369
第九章 外科病症针灸治疗372
一、疗疮372
二、丹毒374
三、乳腺炎377
四、阑尾炎380
五、疝气382
六、痔疮385
七、肋间神经痛388
八、坐骨神经痛390
九、胆石症392
十、前列腺炎395
十一、落枕398
十二、颈椎病401
十三、肩关节周围炎404
十四、肱骨外上髁炎407
十五、桡骨茎突腱鞘炎410
十六、急性腰扭伤411
十七、腰椎间盘突出症414
十八、膝关节痛416
十九、足跟痛419
第十章 妇产科病症针灸治疗422
一、月经不调422
二、痛经424
三、闭经426
四、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29
五、带下病432
六、外阴瘙痒435
七、妊娠呕吐437
八、胎位不正439
九、产后乳少441
第十一章 儿科病症针灸治疗444
一、小儿高热444
二、小儿厌食症446
三、小儿疳积证447
四、小儿腹泻450
五、小儿遗尿453
六、小儿脱肛455
七、流行性腮腺炎458
第十二章 五官科病症针灸治疗461
一、麦粒肿461
二、急性结膜炎463
三、眼睑下垂466
四、青光眼467
五、鼻炎469
六、鼻出血472
七、咽喉肿痛474
八、慢性咽炎477
九、耳鸣、耳聋478
十、中耳炎481
十一、牙痛484
十二、复发性口腔溃疡486
十三、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489
第十三章 皮肤科病症针灸治疗492
一、神经性皮炎492
二、皮肤瘙痒症494
三、荨麻疹496
四、湿疹499
五、带状疱疹501
六、痤疮504
热门推荐
- 506952.html
- 1710821.html
- 415300.html
- 1319801.html
- 43610.html
- 452480.html
- 1926235.html
- 2256931.html
- 550790.html
- 6441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33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57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2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26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60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90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34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36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4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