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荒漠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内蒙古、河北、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为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荒漠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内蒙古、河北、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为例
  • 郝晋珉等著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 ISBN:753114634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沙漠化(学科: 影响 学科: 农业经济 学科: 可持续发展 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沙漠化 农业经济 可持续发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荒漠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内蒙古、河北、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荒漠化概论1

第一章 绪论1

一 荒漠、荒漠化、荒漠化地区1

1.荒漠1

2.干旱化、沙漠化、荒漠化3

(1)干旱化3

(2)荒漠化和沙漠化4

3.荒漠化地区6

二 荒漠化地区农业的地位和作用7

1.农业及其加工业的战略地位7

2.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粮食8

3.畜牧业、经济作物、林果业独具特色9

4.农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0

第二章 土地荒漠化的类型、分布和成因11

一 全球荒漠化土地的分布11

1.荒漠化影响地区的分布11

2.荒漠化土地的分布13

3.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14

二 中国荒漠化土地的分布15

1.受荒漠化影响地区的分布16

2.荒漠化土地的分布17

3.荒漠化成因类型及其分布19

三 荒漠化的成因20

1.自然成因21

(1)地理环境因素21

(2)干旱21

2.人为原因23

第二篇 荒漠化地区农业生态经济分析第三章 荒漠化地区农业生产自然环境诊断27

一 荒漠化地区自然条件与农业的关系27

1.地形28

2.土壤28

3.光·热·水28

4.生物29

二 荒漠化地区农业自然资源优势30

1.土地资源丰富多样,适于农业综合发展30

2.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31

(1)光资源31

(2)热量资源32

(3)降水资源33

三 影响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35

1.土地质量差,低产土壤广为分布35

2.水资源利用率低,长城沿线一带水蚀剧烈36

3.风蚀严重、蒸发强烈38

四 荒漠化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分析39

1.人口激增,耕地锐减39

2.森林惨遭破坏40

3.自然灾害频繁,土地沙漠化加剧41

4.水土资源退化45

(1)水土流失积重难返45

(2)土质退化,地力衰竭45

(3)湖泊干涸,水库淤塞,河流淤浅,抗旱防涝功能锐减46

5.环境污染严重47

(1)水质污染严重47

(2)大气污染频繁49

(3)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不断增加51

6.农业自身污染严重51

7.病虫鼠害加剧53

8.野生动物资源破坏严重55

第四章 荒漠化省区农业生产系统分析55

一 农业生产条件55

1.劳动力资源充足56

2.土地资源丰富多样59

3.农业化学物质60

4.农业机械化64

5.国内生产总值66

二 农业生产结构66

1.社会生产结构67

2.农业产业结构分析69

(1)农林牧渔结构70

(2)种植业结构71

三 农产品生产分析73

1.粮食作物73

2.天然纤维79

3.油料作物82

4.糖料作物84

5.林果、菜产品生产85

6.畜产品生产88

7.水产品92

四 农业生产效率95

1.农业生产效果分析95

(1)农业生产水平提高95

(2)生产和需求平衡,消费水平稳增96

(3)收入97

(4)投入99

(5)农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101

(6)农业商品性生产规模扩大102

(7)农业生产环境条件改善104

2.农村产业结构效益分析104

(1)产业结构偏离分析104

(2)产业结构效应值分析106

(3)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107

3.农户分析108

第三篇 荒漠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五章 农业持续发展分区115

一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牧农林持续发展区120

1.内蒙古北部牧业持续发展区123

2.内蒙古中南部牧农持续发展区125

3.长城沿线农牧林持续发展区127

二 黄淮海农业持续发展区129

1.燕山太行山麓平原农业持续发展区133

2.冀鲁豫低洼平原农业持续发展区135

3.山东丘陵农林持续发展区138

三 黄土高原农林牧持续发展区139

1.汾渭谷地农业持续发展区142

2.晋陕甘黄土丘陵沟壑牧林农持续发展区143

3.陇中青东山地丘陵农牧持续发展区146

四 西南农林牧持续发展区147

五 华南农林持续发展区150

六 甘新农牧林持续发展区153

1.蒙宁甘农牧持续发展区156

2.北疆农牧林持续发展区159

3.南疆农牧持续发展区162

七 青藏高原农牧林持续发展区164

1.藏南农牧持续发展区166

2.川藏滇林农牧持续发展区168

3.青甘牧农持续发展区169

4.青藏高寒牧持续发展区171

第六章 荒漠化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战略173

一 农林牧有机结合174

二 生态农业180

三 培肥地力和基本农田183

四 多样性保护186

五 节水农业195

1.灌溉水源丰富的充分灌溉模式197

2.灌溉水源不足的非充分灌溉模式198

3.灌溉水源短缺的浇关键水灌溉模式198

六 农业产业化199

七 生物技术202

八 优质高产204

九 区域综合治理207

十 非农产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208

第七章 荒漠化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模式210

一 大中城郊现代农业持续发展模式210

1.种养加模式214

2.肉牛异地育肥模式215

二 平原区农业持续发展模式216

1.黄淮海平原荒漠区农牧发展模式216

2.盆地农作深化利用模式218

3.草食畜农牧结合模式220

4.节水型农业模式221

三 生态脆弱区农林牧综合持续发展模式222

1.鄂尔多斯高原农林牧综合持续发展模式222

2.青东高原农牧业持续发展模式224

3.有限补充灌溉模式225

4.林(果)草、农套作持续发展模式225

5.绿洲模式226

四 牧区持续发展模式228

1.家庭牧场型牧业规模经营模式228

2.家庭草库伦农林牧综合发展模式229

3.天然牧草与人工草料结合型发展模式231

五 庭院立体农业持续发展模式232

1.庭院综合开发利用模式232

2.辽西丘陵沼气综合开发模式233

第八章 国外荒漠化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模式234

一 以色列节水、高效创汇农业模式235

1.节水灌溉农业235

2.径流农业237

二 美国持续农业模式238

三 澳大利亚农牧结合模式241

1.灌溉农业241

2.旱地农业242

四 印度绿色农业模式243

五 埃及节水开发农业模式247

1.节水灌溉农业248

2.开发型治沙249

六 前苏联农业生态化模式250

主要参考书目2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