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政改革与政治权力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宪政改革与政治权力
  • 陈沧海著 著
  • 出版社: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113027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88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7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宪政改革与政治权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我国宪政发展历程的回顾1

一、宪政体制的纷扰与定制1

二、行宪与戡乱的二元宪政制度3

第二节 威权体制的解体与蜕变6

一、时代潮流的转变与影响6

二、后威权时期的台湾本土化政治10

第三节 九○年代宪改背景与发展13

一、两岸分治的宪法适用问题14

二、政治价值取向的转化16

三、三次修宪概述20

第二章 第四次修宪的外在环境31

第一节 总统直选后的政治情势31

一、首任民选总统的效应31

二、政党政治生态的演变33

第二节 国家发展会议与宪改共识37

一、国发会的先期作业37

二、国发会的会议概况41

三、国发会的性质与成效44

第三节 修宪集会的政治义涵48

一、香港回归前完成修宪的谜思48

二、连署召集国民大会的玄机50

第三章 第四次修宪的过程与争议61

第一节 开议与修宪审查的纷扰61

一、修宪提案纷陈,一读会草草朗读62

二、委员会不作決定,审查流於形式64

三、第一○七号案复议风波,民进党愤而退席67

第二节 反修宪代表的抗衡68

一、对审查结果提修正案,垃圾提案充斥68

二、修宪无共识,代表提出停止修宪动议69

三、決议延会,九七大限前完成修宪落空71

第三节 二读议決时各党策略运用74

一、再付审查引发暴力冲突,新党退出二读会74

二、总统选制与公投入宪,民进党增添筹码75

三、两阶段修宪保战果,国民党退求其次77

第四节 两党妥协完成修宪79

一、两党运用议事技巧,重要议案延后议決79

二、避免节外生枝,放任次要提案闯关81

三、关键议案集中表決,最后決战互有得失82

第五节 修宪前后宪改内容的比较84

一、国家发展会议的修宪议题84

二、国民党的修宪提案87

三、修宪条文比较89

第四章 第四次修宪的情势与演变111

第一节 修宪议题的決策与争议111

一、国民党的宪改方向及其问题111

二、民进党的修宪方案与決策过程116

三、新党的宪改态度与策略120

第二节 国民党的修宪阻力及排除策略123

一、精省议题的争议124

二、修宪会议前的道德劝说128

三、修宪会期中的压制策略130

第三节 民进党的路缐斗争及其派系运作150

一、中央政府体制议题的争论150

二、修宪期间派系的角力154

三、党中央的整合策略158

第五章 第四次修宪过程的政党协商177

第一节 政党协商的背景177

一、国民党的宪改方案与反弹180

二、民进党的体制与路缐之争182

三、各界对修宪的反应184

第二节 政党协商机制及程序性协商189

一、三党协商的机制与模式189

二、议事程序协商纪要193

三、议事程序协商评议196

第三节 三党的修宪议题协商198

一、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党团协商198

二、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党对党协商198

三、国民党与新党的政党协商216

四、民进党与新党的党团协商221

第六章 总统行政立法的关系229

第一节 政府的权力与结构模式229

一、权力分立的义涵229

二、三权分立的辨正232

三、权能区分的要义236

第二节 现行宪法的行政立法关系241

一、形式的权能区分体制241

二、实质的三权分立内涵243

三、最高行政权力的虚实246

第三节 修宪后的权力重整关系249

一、以总统为中心的修宪原则249

二、最高行政权的归属问题252

三、行政与立法的制衡问题261

第七章 省级组织的精简281

第一节 地方制度概说281

一、宪法的地方制度规范281

二、修宪前的地方制度285

三、昙花一现的地方自治法制化287

四、修宪后的地方制度294

第二节 精省的決策思维299

一、外在的环境情势299

二、精省的逻辑辨证302

三、一国两区与叶尔钦效应305

第三节 精省的法制与实际309

一、省的地位问题309

二、台湾省功能业务与组织的调整318

三、精省的实际义涵321

第八章 司法制度的改革335

第一节 九七宪改的司法改革条款335

一、司法改革的修宪提案335

二、司法改革提案的审议过程340

第二节 我国司法制度的演变342

一、行宪前的司法组织342

二、宪草对司法体制的研议343

三、宪法的司法制度346

第三节 现行司法制度的问题351

一、司法院组织的问题351

二、大法官制度的问题353

三、司法制度的改革方案358

第四节 九七宪改司法制度条款的评析362

一、司法院组织的改革362

二、过渡时期司法院人事递补的问题367

三、增修条文文义及其他相关问题376

四、司法制度改革的建议378

第九章 教科文预算下限的取消391

第一节 宪法教科文经费规范的演变391

一、教科文预算条款产生的背景391

二、行宪后教科文预算编列问题397

三、教科文预算条款的性质400

第二节 取消教科文预算下限的決策与影响403

一、教科文预算条款的法理论辩403

二、修改教科文预算条款的过程407

三、各界的反应及相关回应411

第三节 取消教科文预算下限的法理与实际407

一、订定教科文预算下限的制宪背景407

二、取消教科文预算下限的法理421

三、取消下限后的教科文预算编列原则425

第十章 国家机关组织员额的弹性化439

第一节 机关组织理论与现况概述439

一、机关组织原理439

二、政府组织现状443

第二节 国家机关组织员额弹性的法制化449

一、入宪決策经纬449

二、立法研议概况449

第三节 国家机关组织员额弹性化的评析455

一、国家机关组织基准法455

二、中央政府机关总员额法458

三、针对基准法与总员额法草案的总体建议460

第十一章 第五次修宪的缘起与过程467

第一节 国会改革的修宪动机467

一、国大与立院的争议467

二、国会制度改革的研究469

三、延任案与国会改革的挂鉤471

四、修宪与其他议题的联结474

第二节 修宪议题的政治角力477

一、国大开议政治气氛瀰漫477

二、国民党的宪改基调479

三、民进党修宪议题的争议482

四、新党的国大虚级化主张486

第三节 政党协商与策略运用486

一、第一階段的党团协商486

二、第一階段的党对党协商490

三、宪政改革扩大谘询会议493

四、两国论的提出及其效应499

五、第二階段的政党协商500

第十二章 国代延任案与违宪宪法审查517

第一节 延任案内容及其法理517

一、修宪内容要点517

二、政党比例代表制概述521

三、国代产生方式论辨526

第二节 延任案的合宪性疑义535

一、议事程序问题535

二、宪政法理问题537

三、救济途径论述538

第三节 延任案的违宪审查541

一、修宪违宪的义理541

二、释字第四九九号解释评析545

第十三章 第六次修宪与国民大会虚级化555

第一节 第六次修宪概述555

一、修宪的目的与内容556

二、修宪的決策与过程558

三、修宪的正当性疑义560

第二节 修宪与宪法空洞化564

一、宪法规范本质的变迁564

二、宪法基本结构的调整565

第三节 六次修宪后宪政制度探微568

一、国会制度问题568

二、宪政体制问题570

三、政党政治问题573

第十四章 结论579

第一节 修宪的程序与決策579

一、宪法内容不宜频频修改579

二、修宪程序不宜草率急就580

三、宪政決策不宜由上而下581

第二节 现行增修条文的检讨583

一、中央政府体制方面583

二、地方制度方面584

三、司法改革及其他方面587

四、国民大会延任与虚级化问题591

第三节 未来修宪发展的观察592

一、中央政府体制议题593

二、公民投票入宪议题594

三、总统选举方式议题596

四、国会制度改革议题597

参考书目601

附録一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619

第一次修宪宪法增修条文(八十年制定)619

第二次修宪宪法增修条文(八十一年增订)622

第三次修宪宪法增修条文(八十三年修订)628

第四次修宪宪法增修条文(八十六年修订)634

第五次修宪宪法增修条文(八十八年修订)642

第六次修宪宪法增修条文(八十九年修订一现行条文)651

附録二 中华民国宪法改革大事纪(七十八年元月至九十一年八月)6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