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1949-2012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751540732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152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1949-201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一、学科属性和学科背景1
二、研究对象和基本框架2
三、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4
四、主线和分期5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改造(1949—1956)8
第一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的重整9
一、土改与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9
二、厂矿民主改革与社会阶层的重构12
三、民族平等的落实与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15
四、基层社会组织和管理体系的创建18
第二节 社会改造与移风易俗21
一、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22
二、妇女解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24
三、批判封建、崇洋思想与宗教界的改革26
四、集体主义与崇尚英模的社会新风30
第三节 社会事业开始起步33
一、稳定物价与反失业治理33
二、社会救济与劳动保障制度的确立36
三、初级卫生保健与爱国卫生运动40
四、教育制度的改造与扫除文盲42
五、大规模经济建设与劳动力“统包统配”45
第四节 人民生活初步改善47
一、生育高潮的出现与身体素质的提升47
二、从供给制到工资制49
三、农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初步提高52
四、文化娱乐生活的新变化55
第二章 全面探索开启后的社会建设曲折发展(1956—1976)58
第一节 对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处理方式的探索和实践59
一、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59
二、“反右”斗争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继续探索62
三、超越阶段的社会构想和“五七指示”社会蓝图64
四、把“阶级斗争”当作社会主要矛盾和实现“安定团结”的努力68
第二节 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的社会管理74
一、单一公有制下的社会阶级、阶层74
二、以单位为主体的城市社会治理体系84
三、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下的农村社会88
四、人口增长、流动和户籍管理制度的强化90
第三节 服务于工业化战略的民生保障97
一、由工业“大跃进”转向大办农业、解决民生困难的国民经济调整98
二、民生建设重心由抓“吃穿用”向“备战备荒为人民”转移101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民生状况102
四、民生改善滞后值得注意的几点原因104
第四节 群众运动推动下曲折发展的社会事业107
一、发展以普及为主的群众文化、教育事业108
二、“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卫生事业111
三、与生产和战备相结合的群众体育事业116
四、社会救灾和环境保护制度的建立118
第五节 动荡时期的社会思潮126
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127
二、“阶级斗争扩大化”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29
三、抵制极左错误的社会思潮132
四、现实生活中的革命化、军事化色彩和地下读书活动134
第三章 拨乱反正与伟大历史性转折下的社会调整(1976—1982)136
第一节 社会关系的全面调整136
一、平反冤假错案137
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40
三、民族宗教政策的调整和落实141
四、各方面社会关系的调整144
第二节 社会结构的变化147
一、农村社会的结构松动148
二、城市单位体制的变化150
三、新社会群体开始出现152
四、人口结构的变化155
第三节 转折时期的社会政策157
一、休养生息157
二、恢复高考160
三、知青返城164
四、就业安置167
第四节 转折时期的社会生活170
一、逐渐告别短缺的日常生活170
二、婚姻家庭生活的变化172
三、精神生活的变化174
四、外来文化的冲击177
第五节 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出现179
一、“只争朝夕”的社会心理180
二、新时期的偶像崇拜181
三、文艺界的争论183
四、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185
第四章 全面改革推动下的社会巨变(1982—1991)188
第一节 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思潮的涌动189
一、政社分开与村民自治189
二、户籍制和单位制的松动191
三、“民工潮”的出现194
四、新社会阶层的形成196
五、社会思潮的涌动200
第二节 告别短缺后的大众生活202
一、温饱问题的初步解决202
二、生活消费的显著改善205
三、住房的商品化探索208
四、物价波动与民众生活211
第三节 社会政策的演变和完善214
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215
二、环境保护成为基本国策217
三、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220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23
第四节 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227
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227
二、扶贫事业的开展和成就228
三、卫生事业的改革和起伏232
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235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中的社会变革(1992—2002)240
第一节 社会阶层分化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240
一、人口结构和婚姻家庭类型的变化241
二、新阶层的成长和大规模的社会流动243
三、城镇化的加速发展246
四、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治理249
第二节 构建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保障安全网251
一、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252
二、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254
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59
四、环境保护事业的快速发展263
第三节 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266
一、居民收入增加,收入来源多元化266
二、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269
三、社会习俗的新变化277
第四节 思想再解放与共同理想建设281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的思想再解放281
二、市场经济转轨下的社会心态变迁283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87
第六章 新世纪新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2002—2012)291
第一节 以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92
一、社会建设任务凸显292
二、基本民生保障295
三、教育、健康和人力资源302
四、人民生活308
第二节 社会结构新趋势和新挑战311
一、人口和家庭的结构性变化312
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314
三、职业分类和阶层分化317
四、收入分配与社会分化322
第三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324
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健全社会管理新格局324
二、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以公共财政为基础的服务型政府327
三、强化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330
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334
五、注意发挥中共基层党组织的独特作用336
第四节 社会心态新表现和网络社会新挑战338
一、复杂多样的社会心态338
二、价值体系的重新构建341
三、发挥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344
四、网络时代的新气象、新课题346
结语351
一、分阶段看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351
二、横向对比显示的成绩和不足353
三、经验与展望356
主要参考文献360
后记364
热门推荐
- 3570872.html
- 3333192.html
- 880470.html
- 562348.html
- 3647913.html
- 3820416.html
- 3620755.html
- 3025198.html
- 2279259.html
- 12833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3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06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94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1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62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20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6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8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51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