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万明国,王成昌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179257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卫生管理-中国-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公共卫生事件概论1
第一节 公共卫生1
一、国外对公共卫生概念的界定1
二、我国公共卫生概念的提出2
第二节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3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3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界定4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5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7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7
第三节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8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指导思想8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8
第四节 形势与任务10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状11
二、近年来国内外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11
第二章 公共卫生体系15
第一节 公共卫生体系的内涵15
第二节 构建公共卫生体系的意义16
一、坚持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紧迫任务16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17
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17
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17
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18
第三节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历史及现状19
一、改革开放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经验及教训19
二、改革开放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21
三、现阶段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22
第四节 中国特色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25
一、关于公共卫生体系的构成25
二、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构成26
三、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措施28
第三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系统31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31
一、构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依据32
二、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的基本要求36
三、体制建设要适应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长期需要39
第二节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40
一、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内容40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原则要求45
三、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预案46
第三节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法制50
一、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制的现状50
二、“非典”事件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立法51
三、构建公共卫生应急法律体系的基本要求52
四、从紧急状态法到突发事件应对法53
第四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估55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与评估体系的关系55
二、应急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56
三、构建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要求57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评估系统的具体实施60
第五节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人才资源62
一、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资源现状62
二、公共卫生管理人才资源不足的原因63
三、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人才资源建设64
第四章 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心理69
第一节 危机状态下的社会心理69
一、危机状态下的社会心理机制69
二、群体性社会心理机制72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媒体传播与接受75
一、媒体传播的规律75
二、媒体传播的阻隔77
三、媒体传播造就应急管理的舆论环境78
四、媒体传播的舆论引导80
五、构建政府与媒体的和谐关系82
相关链接 海城豆奶事件86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心理冲突87
一、“非典”状态下的公众非正常心理症状87
二、“非典”状态下的中国社会心理解读88
第四节 社会心理的疏通与引导89
一、辩证看待媒体与公众的互动关系89
二、正确发挥媒体与网络的传播功能90
三、调控公众社会心理92
第五章 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监测与报告97
第一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97
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必要性97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98
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类型100
四、现场样品的采集与运送101
五、医护人员的防护与保障101
第二节 应急管理的信息系统103
一、公共卫生信息系统103
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特征104
三、应急管理信息的采集与处理107
四、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软件设计108
第三节 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110
一、公共卫生信息监测体系111
二、准确判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112
三、突发公共卫生监测的要求113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通报113
第四节 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116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的特点与内容116
二、预警机制的基础分析117
三、谣言监测的预警模式119
第五节 奥运与公共卫生安全121
一、奥运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121
二、奥运会公共卫生风险识别与应对123
三、积极发挥北京市红十字会的应急管理职能128
第六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131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决策131
一、应急决策的内涵132
二、预案的制定与完善136
三、流程模式140
四、应急决策质量的影响因素143
第二节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控制144
一、有效应急控制的基本要求144
二、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方案149
相关链接 上海市力求筑起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屏障152
第三节 应急响应的技术支持154
一、技术支持体现为科技力量的储备154
二、强化公共卫生技术研究与应用156
三、我国的公共卫生实验室建设157
第四节 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导向158
一、始终关注社会舆论走向158
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159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导向措施159
相关链接 “非典”信息误导止于信息公开160
第七章 基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163
第一节 基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必要性163
一、基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地位163
二、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需求分析165
三、强化基层公共卫生管理单位职能166
四、努力形成有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格局167
第二节 县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建设169
一、县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亟待加强169
二、基层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协作机制169
三、基层政府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170
相关链接 深圳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171
第三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173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部署173
二、明确学校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任务174
三、学校应急管理的外部沟通175
第四节 企业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176
一、企业医疗机构的职能176
二、企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面临新的形势177
三、依据企业类型开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177
第八章 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参与179
第一节 社会参与的意义180
一、社会参与的方式180
二、应急管理社会参与的目的181
三、社会参与程度体现应急管理的能力181
四、提倡自救与互救182
第二节 医院参与183
一、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任务183
二、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184
三、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措施184
四、强化应急知识教育185
第三节 社区参与186
一、发挥社区参与的积极作用186
二、社区公共卫生危机应对能力的缺失188
三、不断拓展社区参与的管理平台189
四、社区参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措施190
五、科学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92
第四节 国际合作与交流193
一、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时代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需要193
二、国际卫生合作机制的发展与缺陷194
三、全球卫生治理与全球卫生安全196
第九章 SARS事件的经验教训与反思199
第一节 SARS事件的经验教训199
一、国际上SARS防治措施及其经验教训199
二、中国SARS防治措施及其经验教训202
第二节 SARS事件引发的反思206
一、政府公共管理责任反思206
二、公共信息披露机制反思208
三、科技管理体制反思209
四、卫生管理体制反思210
第十章 美、英、日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215
第一节 美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分析215
一、美国公共卫生体系216
二、CDC——“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17
三、HRSA——“卫生资源和服务部”(Health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dministration)217
四、MMRS——“城市医疗应对系统”(Metropolitan Medical Response System)217
五、完整的立法体系217
六、美国公共卫生应急系统在应对SARS中的表现221
第二节 英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分析222
第三节 日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分析223
第四节 国际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经验的启示223
一、政府应该设立常设应急管理机构224
二、明确规定应急管理组织权责224
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运作以计划和预案为准225
四、建立灵敏的、以最基层为触觉的突发事件响应体系225
五、预防为主225
附件一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27
附件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35
附件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43
附件四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51
附件五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263
附件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73
主要参考文献279
热门推荐
- 2321486.html
- 2668958.html
- 3788113.html
- 2736143.html
- 1401719.html
- 1763695.html
- 2072339.html
- 2197806.html
- 1684882.html
- 8115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06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06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42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42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81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38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6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16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19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0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