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乾隆皇帝评点古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清)乾隆皇帝著;胡卫平,孙海洋今译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20935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乾隆皇帝评点古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提要1
乾隆皇帝自序1
卷一帝王治化之要1
一天有四德,以化生万物1
二为天地立心2
三圣人之道,与天同方2
四先王制法,以道諴民3
五克明俊德3
六万民之从利,如水之走下4
七网无纲则不张5
八成王之勉周公6
九人君之职,惟用人为要7
一○今之知人,其难十倍于古8
一一好贤之心,实不可少替9
一二乡举里选必当行10
一三北魏崔亮立停年格11
一四祁奚能举善13
一五汉命造乎高祖14
一六山公启事,当时传为美谈15
一七自虞廷九官有命15
一八人君莫善于以天下之大为聪明16
一九贤君不世出17
二○坐而论道,启心沃心18
二二唐太宗自谓以五事自勉19
二一唐杨绾相代宗19
二三朝有诤臣,谠言日闻20
二四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21
二五三代以下,汉文帝之于贾谊22
二六人臣事君,苟无确乎不拔之守22
二七孔子告哀公以取人之法23
二八筑室而经理爰谋之24
二九人君为政,必自养民始24
三○人臣有权,乃人主之大忌25
三一王道仁渐而义摩26
三二古昔圣王立教化之防27
三三过刚必屈,过明必暗28
三四人君以敬天为心29
三五宣王不耤千亩29
三六古大臣之忠爱其君者30
三七君人者,代天而子民31
三八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32
三九三代以下,称汉文帝、唐太宗为贤主32
四○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33
四一天使阳出布施于上34
四二上下与天地同流35
四三圣人之文所以化成天下36
四四叔孙通起朝仪37
四五贵贱有等,上下有别37
四六居蔀屋者,不知天地之高39
四七先王之政,固不可泥于必行39
四八光武起自南阳40
四九太宰统百官,其专司也41
五○刘晏领度支42
五一天府掌祖庙之守藏43
五二 “来岁之宜”,即象魏所布之政44
五三自古有一治必有一乱44
五四富岁子弟多懒,凶岁子弟多暴45
五五欲行井田而致乱者,王莽也46
五六轩辕氏命伶伦取嶰谷之竹47
五七寓兵于农,时无养兵之费49
五八常平、社仓之设,均贵乎得人50
五九宋曾巩之议赈51
六○唐开元二十九年立赈饥法52
六一宋韩琦请留没入户绝田不鬻52
六二 自禹以历山之金铸币53
六三私盐之害,莫若巧法自利之大商55
六四人禀五常而备五伦56
六六天之于民,呼吸相关57
六五明德即慎德57
六七汉文帝除肉刑58
六八皋陶之称舜59
六九 《春秋》传云,兵事以严终60
七○文以治内60
七一人君一日万机61
七二谦尊而光62
七三麹蘖盐梅,和而不同63
七四天下至广,万事至赜63
七五大田之诗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64
七六遐方入贡,梯山航海65
七七天下之治,不生于富庶之日66
七八君子终日乾乾67
卷二天人性命之旨68
七九天命之谓性,性之与理本非有二68
八○秉乎天者,即生生不息之理70
八一天有四德,而元为长71
八二圣人之言,其远如天72
八三行道而有得于己之谓德73
八四报者,天下之利74
八五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者也75
八六廓之配天地76
八七修身莫过乎知礼77
八八中人可与为善78
八九太上无思,非无思也79
九○邵子谓指节可以观天80
九一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81
九二聚而上者谓之升81
九三不物,故能物物82
九四至人无己83
九五庄周谓无用乃可以得大用84
九六君子谨言慎行85
九七人君慎德,而后德盛85
九八文之兴也,敬之所以漓也86
九九张子谓不闻性与天道87
一○○天子之贵,四海之奉88
一○一圣门弟子三千,其贤者七十有二88
一○二谦尊而光,卑不可逾89
一○三天之生圣贤90
一○四身欲劳而心欲安91
一○五心统性情92
一○六君子之治喜怒哀乐93
一○七一物各有一理94
一○八忠信不主,则或存或亡94
一○九圣贤教人,惟在收其放心95
一一○君子之学96
一一一 周茂叔有光风霁月气象97
一一二福善祸淫,天地之心也97
一一三学者希圣而希天98
一一四中也者,天下之大本99
一一五理虽在物,而莫不涵于此心99
一一六物无终始而一归于朽100
一一七舜之告禹102
一一八学者内而无适102
一一九至人无心,以万物为心103
一二○地主载,以任养万物为功104
一二一海若之见少,非谦言也105
一二二圣人虚其心而心存106
一二三谓天地为有心乎107
一二四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108
一二五思虑,人之所必有108
一二六老氏之绝仁弃义109
一二七仁之未发也,浑然廓然110
一二八观书所以长我志气111
一二九圣贤之学,即见乎圣贤之书111
一三○尊所闻则高明112
一三一大学端本于明德而已112
一三二敬者,志之所由以立者也113
一三三先王之祭川114
一三四四子言志,于由、点一与一哂115
一三五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115
一三六万物具同乎116
一三七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也118
一三八诚者,圣人之本118
卷三礼乐法度之用119
一三九君子之车,既庶且多119
一四○人惟无思120
一四一阴阳相感而生万物121
一四二雷风,天下之至变也122
一四三圣人之觉世牖民123
一四四子路治蒲,孔子过之124
一四五 《六月》之诗美周宣王北伐125
一四六遂人治野126
一四七仲尼以万世为土128
一四八鼓无资于五声128
一五○易有太极,是生两仪130
一四九人不可无衣130
一五一君子观谦象而知物之难称132
一五二君子之道,本诸身133
一五三文周之系易133
一五四 《易》奇而法134
一五五天地运四时135
一五六下学上达,实惟圣人能之136
一五七 《易》以道阴阳136
一五八岂弟者,教养之本也137
一五九小行人之职,命之以五物138
一六○凡国祈年于田祖139
一六一周之王业,造于太王141
一六二人主之祥,莫大乎集福142
一六三蚕、马同以天驷143
一六四司勋掌有功者144
一六五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之官145
一六六鲁、卫中兴之际146
一六七膳夫、酒正、王及后、世子不会之文147
一六八颐之彖曰:“养正则吉。”148
一六九资烹饪者莫如水149
一七○周公之告成王151
一七一见善则迁,有过则改151
一七二君子以果行育德153
一七三涓涓之水,终成江河153
一七四廓然而大公者,圣人之存心也154
一七五太上立德155
一七六读六经、《语》、《孟》者,156
资之子以益其识之宏博156
一七七汉宣帝甘露四年157
一七八君子之守正159
一七九君子淡以成160
一八○神明而阳,乾之属也161
一八一唯敬五刑,以成三德161
一八三岂弟君子,求福不回163
一八二乾为至健之卦163
一八四君子进德修业165
一八五既富方谷,非使其臣廪禄有继166
一八六君子敬以直内167
一八七生民有欲,无主乃乱168
一八八君子求为己169
一八九黄叔度淳行可风170
一九○ 《春秋》责备贤者171
一九一君子之与君子处172
一九二大礼与天地同节173
一九三君子与虚受人173
一九四天下之动贞夫一174
一九五上之获不获175
一九六天德王道,其本一也175
卷四古今得失之迹177
一九七周之兴肇于文、武177
一九九自古拨乱反正之君178
一九八周宣王中兴之业178
二○○高祖修外而不修内179
二○一汉高、明高得天下之正180
二○二汉明帝画功臣于云台181
二○三考西汉享国二百余年182
二○四宋文帝元嘉十六年立四学于京师183
二○五汉光武与唐太宗皆不世出之君184
二○六唐太宗贞观之治184
二○七唐太宗之初即位185
二○八唐太宗论张元济寻究盗状186
二○九唐太宗以荀悦《汉纪》赐李大亮188
二一○唐玄元玄宗躬耕兴庆宫侧189
二一一唐明皇幸蜀190
二一二唐宪宗初年190
二一三唐文宗初志以拯乱为务191
二一四三代以下言利之朝192
二一五萧何与曹参尝有隙193
二一七孔明不遇昭烈,则抱膝隆中194
二一六汉博士之置194
二一八孔明用行舍藏之义195
二一九羊、陆二人,惟相知之深197
二二○唐史载虞世南志性抗烈197
二二一世之治也,人敦实行而去浮华198
二二二娄师德之荐狄仁杰199
二二三李光弼大败史思明于河阳200
二二四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201
二二五宋李沆为相201
二二六郭子仪、李光弼起朔方牙将203
二二七韩魏公与范文正公上殿争论,204
下殿不失和气204
二二八晋文之霸,成于城濮之战205
二二九韩昭侯任用申不害205
二三○晏平仲周及三族206
二三一汉法陵迟,狗尾致诮207
二三三汉武帝时,财穷民困209
二三二殷浩累辞征辟209
二三四东汉党锢之祸211
二三五钟、邓争入蜀之功213
二三六孙盛书枋头一事213
二三七陶侃才望素隆214
二三八古弼佐太武215
二三九北魏房景伯之母215
二四○范宁数进忠言217
二四一牛、李争纳维州218
二四二田畴被刘虞一日之知219
二四三唐自肃、代、德、顺,祸乱相仍220
二四四唐室藩镇之祸221
二四五唐之季世,民困极矣223
二四六王建起草贼224
二四七薛聪仕北魏为侍御史224
二四八鄙夫可与事君也欤226
二四九天下之事有败于怠忽而成于乾惕者228
二五○玉之在璞,追师知之229
二五一唐纲不振,教息风颓230
二五二王安石免役之令不为无补232
二五三天下治乱关宰相233
二五四徐有功当武氏肆毒于上234
二五五三代以下称贤君者,汉有文帝,唐有太宗235
二五六千古之学,无二端也236
二五七唐宪宗之始即位238
二五八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239
二六○人臣外而忘家240
二五九唐姚崇、宋璟为相240
《日知荟说》跋242
鄂尔泰跋242
张廷玉跋245
朱轼跋247
福敏跋250
邵基跋252
杨名时跋255
热门推荐
- 2538788.html
- 3804260.html
- 2920879.html
- 1118562.html
- 1594994.html
- 1409323.html
- 3796671.html
- 3054318.html
- 1573938.html
- 1913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13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9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19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91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65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35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78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24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88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6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