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借鉴德国工业4.0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58820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制造工业-研究-德国;制造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借鉴德国工业4.0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总报告30
第二篇主题报告30
第1章 工业4.0的国际经验30
1.1 国际上有关工业4.0的概念和定义30
1.2 工业4.0发生的国际背景31
1.2.1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生变革31
1.2.2 制造强国希望继续保持全球竞争优势32
1.2.3 工业4.0有着巨大经济潜力33
1.2.4 工业4.0是应对一些全球性挑战的关键35
1.3 工业4.0的战略框架与基本特征35
1.3.1 工业4.0的战略框架35
1.3.2 工业4.0的基本特征36
1.4 工业4.0的核心技术37
1.4.1 物联网38
1.4.2 云计算38
1.4.3 大数据38
1.4.4 机器人38
1.4.5 3D打印39
1.4.6 自动化39
1.4.7 软件40
1.4.8 网络安全40
1.4.9 虚拟现实40
1.4.10 人工智能40
1.5 推进工业4.0的有关国际经验41
1.5.1 加大市场培育,推进工业4.0战略41
1.5.2 构建有利于工业4.0的良好创新体系41
1.5.3 工业4.0需要高度重视标准的制定41
1.5.4 工业4.0需有高技能的人力资源支撑42
1.5.5 工业4.0要加强数据安全保护42
1.5.6 工业4.0要注重商业模式创新42
1.5.7 着力消除工业4.0发展的政策障碍43
第2章 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情况47
2.1 中国制造业在总体规模和竞争力方面的持续进展47
2.1.1 总体规模持续增长,迅速完成追赶并保持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地位47
2.1.2 新常态以来,中国制造业进入中高速增长区间48
2.1.3 制造业内部出现技术升级的特征49
2.1.4 中国制造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仍保持在较高水平51
2.2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52
2.2.1 国内消费市场升级带动制造业升级需求是制造业发展的最大机遇52
2.2.2 在信息化和互联网等方面中国具有天然的规模优势54
2.2.3 传统规模扩张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是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第一个挑战54
2.2.4 中国制造还面临后发国家的低成本竞争和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的双重挑战55
2.2.5 新一轮产业革命对中国的比较优势可能形成重要挑战56
2.3 中国制造业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取得了较快进展57
2.3.1 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诸多引导和支持措施57
2.3.2 不少企业紧跟世界先进潮流,在推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进展58
2.3.3 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近年来获得了蓬勃发展58
2.4 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呈现巨大的差异性59
2.4.1 少数企业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59
2.4.2 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存在很大差异60
2.4.3 使用智能设备的企业比重快速上升,但智能制造生产企业仍然很少61
2.4.4 中国制造总体上正处于从工业2.0向工业3.0过渡的阶段61
第3章 以工业4.0引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路与路径64
3.1 中国制造业的“数字深化”战略:战略定位与战略形成64
3.1.1 驱动力与战略定位64
3.1.2 战略形成——“战略两分法”69
3.2 把准中国工业4.0战略取向71
3.2.1 误区1:工业4.0只是未来制造业理想蓝图,中国当下最迫切需要的是“补课”71
3.2.2 误区2:中国应采用先模仿跟随再竞争超越的战略捷径72
3.2.3 误区3:工业4.0只适用于大型工业企业72
3.2.4 误区4:工业4.0应主要靠企业自下而上地自发推动73
3.2.5 误区5:工业4.0将进一步强化机器替代人工的进程,从而减少工业就业岗位74
3.3 中国工业4.0战略框架的基本构想75
3.3.1 宏观战略——基于CPS的结构优化升级75
3.3.2 微观战略——基于CPS的效率提升77
3.3.3 中国工业4.0战略目标与时序安排:“三步走”路线图79
第4章 借鉴工业4.0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84
4.1 中德制造业智能化战略比较:技术经济范式84
4.1.1 数据将成为核心投入86
4.1.2 通信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将超过交通基础设施87
4.1.3 制造智能发挥先导产业的作用88
4.1.4 新型生产组织方式的兴起89
4.1.5 中德智能制造范式对比90
4.2 德国工业4.0计划的政策演进脉络及实施机制91
4.2.1 德国工业4.0计划政策演进脉络91
4.2.2 实施机制与主要措施95
4.3 德国工业4.0对推动我国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借鉴意义100
4.3.1 完善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战略体系100
4.3.2 优化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实施机制102
4.4 政策保障体系研究专题104
4.4.1 专题:以“示范工厂”建设为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104
4.4.2 专题:加强中德两国智能制造合作方式106
4.4.3 专题:加强服务内容建设109
4.4.4 专题:加快促进智能制造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的政策建议112
第三篇专题报告之行业篇118
第5章 行业专题——汽车产业118
5.1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119
5.1.1 新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已成为全球共识119
5.1.2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出新趋势120
5.2 工业4.0助推汽车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作用126
5.2.1 促进实现互联这个核心基础126
5.2.2 提供数字化工具等关键手段127
5.2.3 推动精益生产理念深入发展128
5.3 中国汽车产业借鉴应用工业4.0的基础条件129
5.3.1 产业规模体量巨大129
5.3.2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较好130
5.3.3 两化融合基础良好131
5.3.4 一些企业已开始积极探索132
5.4 中国汽车产业借鉴应用工业4.0实现转型升级发展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133
5.4.1 认知层面133
5.4.2 操作层面134
5.5 中国汽车产业借鉴应用工业4.0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与政策136
5.5.1 战略取向136
5.5.2 政策建议136
第6章 行业专题——电子信息产业138
6.1 德国工业4.0与电子信息产业的关系139
6.1.1 从标准支撑体系来看140
6.1.2 从平台支撑体系来看140
6.1.3 从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来看142
6.1.4 从人才支撑体系来看142
6.2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及转型升级的内涵144
6.2.1 当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些趋势144
6.2.2 对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解146
6.3 德国工业4.0中蕴含的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及启示150
6.3.1 从工业2.0到4.0——电子信息要素的变迁151
6.3.2 从工业2.0到4.0——电子信息产业的演进152
6.4 美日电子信息产业转型的经验借鉴及启示155
6.4.1 美国的经验与启示155
6.4.2 美国工业互联网与德国工业4.0的对比——基于代表企业159
6.4.3 日本电子巨头的转型启示162
6.5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新形势163
6.5.1 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163
6.5.2 面临的新形势164
6.6 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路径166
6.6.1 总体思路166
6.6.2 具体路径167
6.7 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政策措施建议176
6.7.1 开展企业体制创新,重视共享理念,实现“国有-民营”联动176
6.7.2 调整产业体系,优化上下游产业结构,打造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区域产业集群177
6.7.3 转换院校的人才教育模式,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政策激励178
6.7.4 加快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工业平台,为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做好强力支撑179
第7章 行业专题——家电产业180
7.1 中国家电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现状180
7.1.1 家电行业智能制造取得一定进展180
7.1.2 主要家电企业积极参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184
7.1.3 家电行业智能制造政策体系日趋完善185
7.2 中国家电行业智能制造存在的主要问题186
7.2.1 家电智能制造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187
7.2.2 家电行业智能生产体系尚不健全187
7.2.3 行业内部地区之间智能化发展差异很大187
7.2.4 家电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有待完善187
7.2.5 家电行业智能服务缺口巨大188
7.3 中国智能家电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88
7.3.1 中国家电行业智能制造面临难得的机遇188
7.3.2 中国家电行业智能制造也面临重大挑战189
7.4 中国家电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190
7.4.1 发展目标190
7.4.2 实施路径190
7.5 加快推动中国家电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的政策建议191
7.5.1 支持家电行业智能制造研发191
7.5.2 支持家电智能制造产业链建设191
7.5.3 推动家电行业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构建192
7.5.4 健全完善智能家电行业标准体系192
第8章 行业专题——装备制造业193
8.1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193
8.1.1 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点、规模和产业地位193
8.1.2 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特征和路径198
8.1.3 国际经验202
8.2 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和机遇207
8.2.1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07
8.2.2 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和机遇210
8.2.3 中国装备制造业具备参与全球新一轮竞争的条件214
8.3 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三阶段论218
8.3.1 初级阶段爬坡难点与基本方针219
8.3.2 中级阶段爬坡难点与基本方针221
8.3.3 高级阶段爬坡难点与基本方针222
8.3.4 小结224
8.4 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224
8.4.1 战略目标、思路与措施224
8.4.2 基本原则227
8.4.3 支撑体系与政策建议227
第9章 行业专题——石化产业230
9.1 中国石化行业发展新趋势230
9.1.1 世界能源消费趋势变化230
9.1.2 新的国家经济发展策略231
9.1.3 油价低位徘徊232
9.1.4 炼油与石化的结构性矛盾232
9.1.5 产品质量升级233
9.1.6 资源、环境与安全的双重约束233
9.1.7 新业态与新技术的发展233
9.2 中国石化行业借鉴应用工业4.0的基础条件235
9.2.1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35
9.2.2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235
9.2.3 两化融合逐步深化236
9.2.4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36
9.2.5 劳动者素质显著提升236
9.3 中国石化行业借鉴应用工业4.0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237
9.3.1 工业4.0对中国石化行业的影响239
9.3.2 中国石化行业应用工业4.0的重点和难点241
9.4 典型案例分析244
9.5 中国石化行业在推行智能制造中出现的问题251
9.6 中国石化行业借鉴应用工业4.0的战略和政策252
9.6.1 战略252
9.6.2 政策建议253
第四篇专题报告之支撑体系篇256
第10章 支撑体系——工业互联网256
10.1 工业互联网的定位、内涵和架构256
10.1.1 工业互联网的定位256
10.1.2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257
10.1.3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58
10.2 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国际经验260
10.3 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现状262
10.3.1 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良好262
10.3.2 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挑战严峻263
10.4 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战略思路265
10.5 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建议266
第11章 支撑体系——制造业全生命周期管理268
11.1 智能制造驱动制造业全方位的转型升级268
11.1.1 传统制造业面临的六大挑战268
11.1.2 形成全新的制造价值链网络270
11.2 我国制造业急需突破三大短板271
11.2.1 “新常态”下我国工业发展宏观态势出现变化271
11.2.2 智能制造面临三大门槛272
11.2.3 突破瓶颈的手段276
11.2.4 高档工业软件问题是跨越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的破局焦点279
11.2.5 工业大数据分析是完成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280
11.3 国际经验与案例282
11.3.1 数字化设计的国际经验与案例282
11.3.2 精益生产的国际经验与案例282
11.3.3 服务型制造的国际经验与案例284
11.4 布局推进思路285
11.4.1 数字化设计的布局推进思路285
11.4.2 精益生产的布局推进思路286
11.4.3 生产服务化的布局推进思路287
11.4.4 高档工业软件的布局推进思路287
11.5 发展政策与措施288
11.5.1 建立与制造大国相匹配的工业思想和工业文化288
11.5.2 培育国家级软件研究院及技术联盟生态288
11.5.3 加大开放社区的技术研发支持288
11.5.4 打造最佳实践样板与支撑体系288
11.5.5 鼓励基于社会反馈机制下的工匠精神,倡导品质革命288
11.5.6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型制造,支持服务创新与生产能力云化289
第12章 支撑体系——工业云平台290
12.1 平台经济与平台正在崛起290
12.1.1 平台经济的内涵290
12.1.2 工业云平台战略的定义和范畴292
12.2 工业云平台建设的国际经验293
12.2.1 企业层面的行动与案例293
12.2.2 产业层面的行动与案例298
12.2.3 国家层面的行动与案例298
12.2.4 经验总结与思考301
12.3 中国工业云平台的现状与问题303
12.3.1 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工业云平台储备了丰富的资源303
12.3.2 中国工业云平台战略尚属于“认知分裂、各自为政”的初始阶段304
12.3.3 中国工业云平台战略的可行路径与欧美国家截然不同306
12.3.4 中国工业云平台的实践307
12.3.5 主要问题309
12.4 中国工业云平台建设的思路与对策309
12.4.1 总体目标与思路309
12.4.2 总体原则310
12.4.3 产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平台经济发展310
12.5 中国工业云平台建设的政策与措施311
12.5.1 培育行业主体,驱动工业基础夯实与IT融合311
12.5.2 加强生态支持,鼓励多点渗透和平台建设311
12.5.3 充实技术储备,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群发展311
12.5.4 加强人才培养与财政支持312
第13章 支撑体系——人才资源和人才培养313
13.1 引言313
13.2 问题识别314
13.3 国际经验315
13.4 国内现状分析319
13.5 思路与策略321
13.5.1 职业认证等级制度的完善321
13.5.2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梳理322
13.5.3 建立具有活力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市场环境323
13.5.4 加快推进学校教育体系改革323
13.6 保障措施与政策324
13.6.1 开展基础调研324
13.6.2 建立全国性职业教育协调与研究机构324
13.6.3 建立面向第四代工业社会的统计手段及工具325
热门推荐
- 973862.html
- 1039989.html
- 3817407.html
- 1196092.html
- 462052.html
- 1213273.html
- 1182635.html
- 1292658.html
- 2827379.html
- 28378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23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49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32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8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45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9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5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1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39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