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往大国之路 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通往大国之路 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
  • 郑永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0605395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文化传播-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通往大国之路 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中国向世界解释自己,为什么都是错的1

1.中国还不能回答“中国是谁”1

2.西方“认识”中国的目的就是要“改造”中国3

3.“看着苹果(西方)来论述橘子(中国)”4

4.用西方价值观否定中国传统,使中国无法认识自己6

5.中国人曲解自己,是中西方相互“误解”的重要原因7

6.首要的任务是中国人自己要了解自己10

二、知识体系是最强的软力量13

1.没有知识体系,就没有国际话语权13

2.思维和思想的“被殖民”: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15

3.中国知识体系的未来:如何开始建设中国自己的知识体系19

4.中国“走出去”的现实途径23

三、知识的力量:知识体系、知识分子与权力27

1.知识就是权力:知识分子可通过创造知识获得权力27

2.“知识就是力量”:中国知识分子有责任学会解释世界29

3.西方知识分子的权力来自解释现实的能力33

4.中国传统知识体系、知识分子与权力37

5.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权力42

6.简单的结论47

四、知识、力量与责任:中国的知识群体向何处去49

1.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已进入危机的“百花齐放”时代?49

2.中国社会阶层及其思想状况51

3.知识、权力和责任:经验和教训62

4.如何建立一个负责任的知识体系69

五、中国能否为世界提供另一个文化选择77

1.中国能否为这个世界提供另一个文化选择77

2.文化创新的三个“解放”86

3.新的文化选择93

六、国际话语权:一种重要的软力量97

1.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还没有话语权97

2.中国必须提升国际话语权100

3.中国话语权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101

4.中国的话语体系建设105

七、中国意识形态的当代转型——从传统意识形态到社会意识形态109

1.新全球主义心态从何而来110

2.意识形态何以迅速变革112

3.政治秩序不断扩容114

4.国家建构与执政党之间的张力115

5.社会意识形态的崛起117

八、中国社会到了道德重建的时候了119

1.道德解体与中国人的生存危机119

2.道德解体的根源:是市场还是政治125

3.如何重建中国社会道德体系131

九、在“知”和“行”之间:智库的角色137

1.政策研究者的“知”与“行”137

2.政策研究者的职责140

十、知识创新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143

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问题145

2.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151

3.高等教育的知识创新体制155

十一、知识体系与中国教育哲学161

1.为什么要谈教育哲学问题161

2.中国教育界和知识界:除了专业主义,什么都不缺164

3.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与知识创新167

4.中国近现代教育哲学174

5.教育哲学的未来——专业主义176

十二、知识分子的使命是解释中国而不是改造中国181

1.先问“中国从哪里来”181

2.“别人有批评我的自由”183

3.解释比改造更重要184

4.最大的敌人是昨天的自己186

十三、与经济相比,当代中国文化其实很苍白189

1.当代中国的文化现状189

2.停止对中国模式的好坏之争190

3.文化创新要完成三个解放192

4.尝试用“共和国家”去解释中国193

十四、中国从历史到现在,从来不缺少公共知识分子这一群体195

1.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195

2.“中国模式”与知识体系198

十五、中国知识分子改造世界的心太急201

1.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靠政治家,而是靠专业人才204

2.新加坡教育系统的主要责任是培养熟练工人206

3.研究中国问题,还是离中国远一点好207

4.我不认同季羡林所讲“21世纪是东方文明的世纪”208

5.乐观看待“后李光耀时代”210

十六、儒学:能成为中国软力量的核心吗213

1.儒学与现代国家建设213

2.东亚的儒家特性216

3.文明竞争与儒学的未来225

十七、开放的知识体系与开放的社会——郑永年教授访谈录231

1.把握好价值与事实之间的关系232

2.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是知识体系封闭的心理根源236

3.社会科学的开放性与知识的创造性241

4.知识上的被殖民与观念更新247

5.克服学术的依附性250

6.地方政府应该在制度创新上更有作为254

7.保卫社会的意义256

8.不是土地的城市化,而应当是人的城市化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