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村民自治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透析 对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的追踪考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村民自治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透析 对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的追踪考察
  • 尹焕三等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3419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农村-群众自治-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村民自治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透析 对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的追踪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基本观点、创新点和体系结构3

1.1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与研究的重要意义3

1.1-1本课题的国内研究现状3

1.1-2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3

总论篇3

1.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4

1.2-1本课题的研究视角4

1.2-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4

1.2-3本课题的研究途径4

1.3-2农村社会焦点问题对村民自治构成的新挑战5

1.3-3村民自治与社会焦点问题的关系梳理定位5

1.3本课题的重要观点5

1.3-1村民自治运行中农村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扫描5

1.2-4本课题的研究目的5

1.3-4社会焦点问题根源挖掘的基本着眼点6

1.3-5化解农村社会焦点问题的基本对策6

1.3-6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确立的历史追踪6

1.3-7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基本经验的概括提炼7

1.3-8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7

1.3-9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解决社会焦点问题的基本经验借鉴7

1.5本书的体系结构8

1.4-1本课题的理论推进与创新8

1.4-2本课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8

1.3-10目前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的几个疑难问题8

1.4本课题的理论创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8

村民自治运行中农村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透析10

2.1村民自治运行中农村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扫描10

2.1-1农村管理者阶层之间特别是“两委”之间矛盾摩擦复杂化的问题10

2.1-2农村社区利益多元化和各利益主体的分化与矛盾加深的问题11

2.1-3家族、宗族势力抬头干扰农村事务的问题11

2.1-4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泛滥干扰和破坏直选的问题12

2.1-5农村人口的全方位流动与农村管理阶层的优秀人选后继乏人的问题12

2.1-6村民自治的有关规定不完善,导致素质不高的村民竞选村委委员易上难下的问题13

2.1-7村务公开难特别是财务公开难的问题13

2.1-8农村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差距拉大,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特别是干群之间的矛盾升级的问题14

2.1-10农村封建迷信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的问题15

2.1-9农村居民中的鳏寡孤独、伤老病残的救助难度加大的问题15

2.2社会焦点问题对村民自治构成的新挑战16

2.2-1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和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16

2.2-2村民自治的民主权利得不到真正贯彻落实,分散了村民的向心力16

2.2-3村委会的直接选举受到干扰,村委会的合理性受到质疑16

2.3社会焦点问题与村民自治关系的梳理17

2.3-1因果关系17

2.3-2影响关系17

2.3-3虚假因果关系18

2.4社会焦点问题根源挖掘的基本着眼点18

2.4-1从引发的相关程度看,应区分为直接根源和间接根源18

2.5农村社会焦点问题化解的对策建议19

2.4-6从引发因素看,还可区分为单元因素和多元因素19

2.5-1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19

2.4-2从发生问题的层面看,应区分为表层的根源和深层的根源19

2.4-4从引发问题的性质看,又可区分为本质的根源和非本质的根源19

2.4-3从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因素着眼,应区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19

2.4-5从发生的范围上看,又可区分为微观根源和宏观根源19

2.5-2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村“两委”工作运行机制20

2.5-3加快村级组织制度创新,构建选拔和培养农村领导干部的新机制21

2.5-4修订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条款21

2.5-5努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2

2.5-6强化综合治理,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保持社会稳定23

专题篇27

农村“两委”关系摩擦的成因透析及其化解27

3.1-1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争权、争第一、闹对立、唱对台戏28

3.1农村“两委”关系摩擦现象扫描28

3.1-2片面强调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撇开和取代村委会的职能,党支部包揽一切具体事务29

3.1-3村委会与党支部各自为政,形成“两驾马车”、“两张皮”29

3.2农村“两委”关系摩擦的原由透析30

3.2-1认识误区导致“两委”关系的严重摩擦30

3.2-2体制不顺,导致“两委”缺少必要的运行规范31

3.2-3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素质不高导致“两委”关系的摩擦32

3.2-4宗族派性观念影响导致“两委”关系的摩擦32

3.3化解农村“两委”关系摩擦的对策建议33

3.3-1理顺村级领导体制,构建科学、高效的“两委”分工负责制33

3.3-2完善“两委”的决策、管理、工作和用人机制35

3.3-3强化村级“两委”管理,建设高素质“两委”班子37

3.3-4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条款,确保“两委”班子人选进出畅通39

村委会直选中贿选泛滥的成因、危害及治理41

4.1贿选的表现形式与特点41

4.1-1贿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41

4.1-2贿选的范围越来越广42

4.1-3贿选越来越具有隐蔽性43

4.2贿选的原因透析43

4.2-1非法经济利益的驱使43

4.2-2直选程序和操作过程的不规范44

4.2-3农民整体民主意识不高和政治参与热情衰退45

4.2-4社会大环境的影响46

4.3贿选危害的沉思47

4.3-1贿选对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严重冲击47

4.3-2贿选制约和削弱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47

4.3-3贿选阻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48

4.4治理贿选问题的对策与建议49

4.4-1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49

4.4-2完善有关法律,严格选举操作规程49

4.4-3构建良性运转的长效监督机制50

4.4-4强化思想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50

4.4-5从实质上落实村民的民主权利51

5.1-1村务公开在法律上的主要规定52

5.1村务公开的法律内涵及对村民自治的重要意义52

村民自治运行中村务公开难的症结探微52

5.1-2村务公开对村民自治的重要意义54

5.2村务公开难的主要表现55

5.2-1村务没公开55

5.2-2村务假公开56

5.2-3村务不按法律规定公开56

5.2-4村务无法公开56

5.3村务公开难的深层次原因挖掘57

5.3-1农村不同群体利益摩擦的原因57

5.3-2农村各群体政策水平、法制水平及思想观念上的原因59

5.3-3管理体制上的原因59

5.4-2调动农民的政治热情,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60

5.4村务公开难的疏导与治理60

5.4-1强化法律监督,健全村务公开的约束机制60

5.4-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理顺“两委”关系61

5.4-4推进政府改革,解决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61

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干群关系的整体透视63

6.1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干群关系的新内涵63

6.1-1农村的干群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63

6.1-2农村改革以前,农村干群关系的基本内涵64

6.1-3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干群关系的基本内涵64

6.2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干群关系的现实扫描65

6.2-1乡镇领导干部与农民似乎纯粹是一种要钱与交钱的对立关系65

6.2-2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与农民存在一种互不信任、冷漠紧张的关系67

6.2-3村委会成员特别是村主任与村民形成一种失望和淡漠的关系68

6.3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干群关系成因的深层透析70

6.3-1乡镇利益与农民利益的冲突71

6.3-2对农村基层组织没有一套规范的政绩评价体系72

6.3-3农村政治格局没有实现良性运转,监督机制不健全73

6.4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干群关系的疏导与矫正74

6.4-1规范乡镇财政的运行,拓宽乡镇财政收入渠道,大力培育财源经济,从根本上解决“要钱与交钱”的干群关系74

6.4-2构建一套可具操作的、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改变目前的单方面自上而下的评价方式,杜绝“花架子”等政绩工程75

6.4-3建立一套自下而上、以农民为主体、全方位的民主监督机制75

7.1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干部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77

7.1-1多数农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77

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的探究77

7.1-2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村干部后继乏人78

7.1-3领导水平及法律素质太低79

7.1-4政策水平、工作能力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80

7.1-5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欠缺81

7.1-6村干部职数设置太多,导致整体水平下降82

7.2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82

7.2-1有文化、有知识的农村“能人”外流82

7.2-2《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某些规定不完善,导致素质不高的人竞选上村委委员后易上难下,影响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83

7.2-3个别村干部缺乏民主意识且私心较重84

7.2-4其身不正,虽令不从84

7.3村民自治条件下提高村干部素质的对策85

7.3-1加强对农村干部队伍进行培训86

7.3-2农村干部要努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90

7.3-3进一步改革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方式94

村民自治运行中农村公益和社保事业发展滞后成因透析103

8.1村民自治运行中农村社会公益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滞后的现象扫描103

8.1-1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经费困难,发展举步维艰103

8.1-2农村的医疗条件和水平总体落后,农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尚未构建104

8.1-3农民的养老方式传统依旧,社会化养老离农民还很遥远105

8.1-4农村内部的公用设施陈旧落后,投入明显不足,投资主体模糊106

8.1-5农村社会救助能力和水平极低,社会救助体系残缺106

8.2村民自治运行中农村社会公益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滞后原因探微107

8.2-1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衰落107

8.2-2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108

8.2-3农村基层组织的权威和作用弱化110

8.2-4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深层次的体制原因111

8.3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公益和社保事业加快发展的对策思路112

8.3-1加快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12

8.3-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113

8.3-3推进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构建城乡互动、良性运转的农村社保体系114

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封建迷信沉渣泛起现象的透析115

9.1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封建迷信活动现象扫描115

9.1-1以丧事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封建迷信活动表现得尤为突出115

9.1-6一些农村的迷信活动和农村的陈规陋习交织蔓延116

9.1-4有些农村的农民信神信鬼,热衷于求神拜佛,供奉各路神仙116

9.1-5有些农村的迷信活动与邪教活动相互渗透116

9.1-2理想信念出现危机116

9.1-3有些地方的农民遇灾、患病,请巫婆、神汉治病消灾屡见不鲜116

9.1-7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为迷信活动推波助澜117

9.2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泛滥的原因分析117

9.2-1历史遗留的根源117

9.2-2农村基层组织的权威和战斗力下降118

9.2-3经济分散化给封建迷信活动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础118

9.2-4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119

9.2-5社会大环境的影响119

9.3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泛滥的危害120

9.3-1对农村基层组织带来严重冲击120

9.3-2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121

9.3-4对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严重冲击122

9.3-3对农村社会治安带来诸多危害122

9.4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封建迷信现象的治理123

9.4-1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23

9.4-2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24

9.4-3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124

9.4-4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125

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利益群体矛盾的摩擦与协调126

10.1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利益矛盾冲突的主要类型126

10.1-1村民所属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127

10.1-2农村利益群体与国家倾斜政策之间的矛盾138

10.1-3村民与基层乡镇政府之间的利益矛盾140

10.2-2间歇性143

10.2农村利益群体矛盾的特点143

10.2-1平和性143

10.2-3地域性144

10.3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利益群体矛盾冲突的成因145

10.3-1农民分化是导致农村利益群体竞争的社会土壤145

10.3-2权力分配机制的变迁为利益群体的竞争提供了机遇146

10.3-3村民思维模式的转变为利益群体的竞争提供了心理支持147

10.3-4二元社会结构和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无序化状态,是造成农民对基层政府群体性抗争的政策和现实原因147

10.4疏导农村各利益群体矛盾的基本原则149

10.4-1在认识上,要正确判断农村社会利益矛盾的性质与功能149

10.4-2在疏导矛盾的内部机理上,要逐步完善制度化的矛盾协调机制150

10.4-3在权力运行的方式上,要注重建立农村新型权力关系150

10.5疏导农村各利益群体矛盾的对策建议154

10.5-1必须加大调整农民利益的政策力度,缩小城乡差距155

10.5-2继续推进和完善村民自治,保障村民的政治权利160

10.5-3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疏导农村利益矛盾的能力163

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透析165

11.1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社会不稳定的主要表现165

11.1-1农村基层行政组织违法行政,侵犯村民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165

11.1-2农村权势阶层为谋求私利,侵犯村民的利益和合法权益168

11.1-3农村黑恶势力,欺行霸市、敲诈勒索,破坏农村社会的稳定170

11.1-4地痞流氓和“地下宗教”等构成的恶势力危害农村稳定173

11.2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175

11.2-1宏观政策的倾斜客观上侵害了农民的利益175

11.2-3阶层分化及由此形成的利益矛盾日益激化176

11.2-2国家的政治整合能力在不断下降176

11.2-4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交接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空白环节177

11.2-5社会转型期农村道德和伦理约束力量渐趋弱化178

11.2-6农村基层组织管理力度不足,使恶势力有机可乘178

11.2-7社会突生力量地位上升造成群体摩擦加剧179

11.3实现农村稳定的对策179

11.3-1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实现村民对民主政治的有序参与179

11.3-2完善法律体系,用法律理顺和规范乡村关系187

11.3-3严惩各种邪恶势力,保持农村良好治安环境190

11.3-4加强治安管理并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民事调解工作191

对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反思193

12.1-2部分农民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在市场行为中缺乏诚信道德194

12.1-3封建迷信思想沉渣泛起,信仰出现危机194

12.1-1集体观念淡薄,团结协作精神弱化194

12.1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的主要表现194

12.1-4亲情关系日渐淡化,传统家庭美德正逐步失去其内聚力195

12.1-5封建宗法思想和家族势力抬头195

12.1-6农村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远远滞后195

12.1-7市场经济观念不强195

12.2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的原因分析196

12.2-1农村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素质不高,互相争权夺利,群众威信低,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196

12.2-2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至今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使农民的利益长期受到损害,导致农民对国家社会利益漠不关心197

12.2-3市场经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197

12.3-2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在农村工作中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198

12.3-1抓好农村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班子建设198

12.2-4在各级领导班子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倾向198

12.3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198

12.2-5不少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形式主义严重,脱离群众实际,工作不细致,不到位198

12.3-3党政齐抓,形成合力199

12.3-4增加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200

12.3-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只有紧紧围绕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来进行,才有强大的生命力201

12.3-6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贴近实际,突出重点,形式灵活多样202

个案追踪考察篇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207

13.1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市)确立的历史追踪207

13.1-1莱西市的概况207

13.1-2莱西市探索村民自治的实践207

13.2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的基本经验209

13.2-1“莱西经验”的“三配套”210

13.2-2“莱西经验”的“四特色”211

13.2-3“莱西经验”的十项制度创新212

13.3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212

13.3-1在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上,存在不少认识误区,使“两委”关系出现较严重的摩擦212

13.3-2《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某些规定不完善,导致素质不高的人竞选村委委员易上难下,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214

13.3-3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与农村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215

13.3-4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216

13.3-5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与广大农民强烈的致富愿望不相适应217

13.3-6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所要求的社会稳定、精神文明不相适应218

13.4-1体制不顺,“两委”缺少必要的运行规范219

13.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挖掘219

13.4-2对“两委”职责认识定位不准220

13.4-3“能人”外流,党员队伍老化,部分党员作用减弱,影响了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220

13.4-4部分农民群众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不高,无法摆脱来自宗族宗教势力的影响221

13.4-5农村思想教育出现“断层”,各级党组织尤其是村级党组织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力度不够,对村民自治的意义理解不深不透222

13.4-6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减弱223

13.5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新问题的对策建议223

13.5-1认识到位,责任明确,措施得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23

13.5-2坚持农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不动摇224

13.5-3建立科学、高效的村“两委”工作运行机制225

13.5-4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229

13.5-5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条款231

13.5-6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233

13.5-7强化综合治理,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保持社会稳定234

13.5-8努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35

个案访谈笔录篇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市)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访谈笔录239

14.1牛溪埠镇YJ村访谈笔录240

14.1-1关于村民自治240

14.1-2关于农村工作241

14.1-3关于“两委”关系244

14.1-4关于干群关系245

14.1-5关于镇村关系246

14.2孙受镇DJ村访谈笔录247

14.2-1 DJ村的历史状况247

14.2-2不相信村干部的原因248

14.2-3不相信镇政府的原因249

14.2-4我们老百姓大部分都觉得村民自治也就是那么回事250

14.2-5我们村的那个小庙的事情250

14.3望城街道办事处XL村访谈笔录251

14.3-1关于村民自治与“两委”关系252

14.3-2关于农村公益事业问题253

14.3-3关于农村目前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255

14.4望城街道办事处DL村访谈笔录255

14.4-1曾任该村赤脚医生256

14.4-2到县医院去看病,治疗费真杀人256

14.4-3要办成社区医疗,我看并不那么简单256

14.5-2我这三年整天跟支部书记斗,什么事情也没有办成257

14.5望城街道办事处SD村访谈笔录257

14.5-1我的基本情况257

14.5-3我们村的账目太混乱了258

14.5-4刚当上村主任时,我的威信很高,村里的大部分党员也都支持我258

14.5-5我这个村主任有职无权,所以我得把大印拿过来259

14.5-6现在农村的“两委”关系是很难办的259

14.5-7关于贿选问题及宗族问题260

14.5-8关于今天村民自治条件下的农民致富问题261

14.5-9关于村民自治条件下的干群关系262

14.6马连庄镇WJ村访谈笔录263

14.6-1我当干部的经历263

14.6-2现在当村干部其实也有难处264

14.6-3现在农村集体的日子不好过265

14.6-4关于选举的事情266

14.7姜山镇JS村访谈笔录266

14.7-1现在农村中每年的村务公开大部分内容是假的266

14.7-2村里的村务公开,老百姓也不怎么关心267

14.8姜山镇DZ村访谈笔录268

14.8-1我有一点简单的木工手艺268

14.8-2我现在在县城的建筑工地上打工268

14.8-3现在农民出来务工有好几怕268

14.8-4现在农民种地不挣钱270

14.9-1贿选的现象在不少地方都是有的271

14.9水集街道办事处WT村访谈笔录271

14.9-2宗族问题在我们村表现得不是很明显272

14.9-3现在农村中还有这样的事,就是村干部比较容易出在一家中273

14.10周格庄街道办事处GQ村访谈笔录273

14.10-1我们村的基本情况273

14.10-2现在大部分地方集体经济是空的273

14.10-3我们村干部们都干什么呢274

14.10-4说真的,现在农民还是穷的,有了大病不敢看,看不起275

14.11河头店镇XZ村访谈笔录275

14.11-1我本是政府机关干部,其实到现在也是机关干部275

14.11-2我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集体的几个平塘收回来了276

14.11-3第二件事情就更有意思了,到底让我逮着了一个放火的村民276

14.11-4第三件事就比较复杂了,在农村中最得人心的事情就是尊老277

14.11-5现在我说说这个村民自治278

14.12望城街道办事处HT村访谈笔录280

14.12-1我本是个工人,现在却又成了农民了280

14.12-2农村干部与老百姓的关系280

14.12-3集体经济差不多都垮了啊282

14.12-4老百姓的生活差别比较大282

14.12-5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的一些事282

14.12-6别看我是个党员,其实我也有旧思想呢283

14.13牛溪埠镇QM村访谈笔录283

14.13-1我们村是怎么乱的284

14.13-2我们村的老百姓还不是很穷,大部分户家里都有存款285

14.13-3农村的一些政策为什么不容易落实啊286

14.13-4现在农村的其他事情287

14.14开发区NL村访谈笔录288

14.14-1关于我的一些经历288

14.14-2我生了三个孩子290

14.14-3对村民自治的一些认识291

14.14-4农村现在复杂啊,村干部不干净,村民也不怎么听话292

14.14-5对村务公开的一些看法293

14.15望城镇HT村访谈笔录294

14.15-1我的奋斗历史294

14.15-2我所知道的村民自治的一些事情295

14.15-3有的乡镇在拉我过去呢,说是要给我个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当当296

14.15-4现在农民挣钱真不容易呢!但许多方面农民花钱却不少297

14.16开发区BM村访谈笔录298

14.16-1对村民自治的一些认识298

14.16-2对村干部和村务公开的一些看法299

个案历史资料篇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市)的历史文件303

15.1中共莱西县委 莱西县人民政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试点方案303

15.2中共莱西县委 莱西县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县五百个村委会推行牛溪埠等三个村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做法的意见307

15.3莱西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莱西市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310

15.4莱西市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实施意见310

15.5中共莱西市委办公室转发市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农村建立村民活动日制度的意见》的通知314

15.6关于在全市农村建立村民活动日制度的意见314

15.7莱西市民政局关于切实抓好有关村级管理制度落实的通知316

15.8莱西市民政局关于落实《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制度》的实施细则319

15.9莱西市民政局关于落实《村务公开制度》的实施细则320

15.10莱西市民政局关于开展村民“民主日”活动的实施细则322

15.11中共莱西市委 莱西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中有关问题的规定326

15.12中共莱西市委 莱西市人民政府关于修订《莱西市村级管理十项制度规范》的通知329

15.13莱西市村级管理十项制度规范329

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市)的历史经验344

16.1立足配套改革 强化村级组织建设344

16.2开展村民“民主日”活动 深化村务公开 实现村务民主管理353

16.3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巩固村委会换届选举成果361

16.4深化“三配套” 搞好“三结合” 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发展基层民主有机统一起来366

主要参考文献376

后记3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