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与中国社会的变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邓小平与中国社会的变迁
  • 郭学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ISBN:7801281713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邓小平与中国社会的变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伟大转折中国社会实现良性运行1

第一节 1976年:中国社会将如何运行2

一、中国人忧心忡忡的年头2

二、“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重灾难4

三、中国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7

四、中国社会将如何运行9

第二节 邓小平复出历史性转折得以实现11

一、何谓“伟大历史转折”11

二、邓小平的革命生涯与第三次复出12

三、率先抨击“两个凡是”19

四、历史性的伟大转折24

第三节 重点转移中国社会初步实现良性运行28

一、工作重点转移及其意义28

二、经济建设,中国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30

三、政治本制实现正常运作34

四、开放型社会体系的建立36

五、营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37

第二章 特色道路全新的社会发展战略43

第一节 谱写中国走向21世纪的“三部曲”44

一、步履艰难的现代化历程44

二、面向新世纪的战略“三部曲”49

三、战略特点与历史机遇54

第二节 奠定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60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6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认识6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模式70

第三节 制定推进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72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72

二、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75

三、农业、能源和交通是战略重点77

一、成就辉煌的第一步发展战略82

第四节 社会发展战略实施的阶段性成果82

二、令人鼓舞的第二步战略成果84

第三章 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旋律88

第一节 农村改革第二次革命的兴起89

一、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次革命89

二、改革之先声:为“包产到户”正名93

三、改革之深入:农业结构发生突变99

第二节 城市改革的探索与成效104

一、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实行经济责任制104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发动108

三、改革的横向扩展与深化119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122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与起步122

二、政治体制改革提到重要议事日程127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31

第四节 对外开放中国走向世界131

二、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前沿138

三、全面开放格局的形成145

第五节 邓小平南巡改革开放再掀巨澜150

一、关键时刻的关键谈话150

二、强烈的反响全新的态势155

三、国门洞开向世界159

四、改革向纵深挺进163

第四章 科技教育的历史性转变168

第一节 科技教育大发展春天的到来169

一、自告奋勇分管科技和教育169

二、推翻“两个估计”,恢复高考制度175

第二节 科技事业的发展及辉煌成就181

一、新的认识新的举措181

二、绘制蓝图迎接挑战185

三、巨大的进步辉煌的成就190

第三节 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194

一、教育发展战略的确立和实施194

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200

三、教育发展中的新热点204

四、教育事业的繁荣及其成就207

第五章 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新突破211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提出及指导意义212

一、历史背景和发展战略212

二、科学体系和丰富内容216

三、理论贡献和指导意义21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高尚精神与中华大地的文明之风221

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221

二、中华大地的文明之风225

一、新形势下文化价值观的实现途径232

第三节 文化价值观的变迁232

二、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价值观的变迁238

第四节 百花齐放的文化艺术事业243

一、繁荣文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243

二、文艺改革的方向和发展道路247

三、文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254

第六章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与优化261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的转型与演化262

一、旧的所有制结构及其弊端262

二、邓小平对所有制改革的思考和重新设计266

三、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新格局271

第二节 城乡社会结构的变革及发展趋势280

一、改革开放前的城乡社会结构280

二、城乡流动与农村城市化285

三、城乡社会结构的演变289

一、社会新阶层的分化与成长293

第三节 社会的阶层分化及意义293

二、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和意义305

第七章 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310

第一节 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及其特点311

一、居民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311

二、不断增长的居民生活收入315

第二节 居民的消费能力与实际生活水平320

一、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320

二、跨越温饱,迈向小康327

第三节 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变革338

一、居民生活的全面评价:生活质量338

二、居民生活方式的历史演变344

第八章 雄视世界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外交方略与成就352

第一节 新的“世界主题论”及其意义353

一、国际格局的变化与新的“世界主题论”的提出353

二、新的“世界主题论”的主要含义和基本内容357

三、新的“世界主题论”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360

第二节 调整外交战略发展全方位外交364

一、改变“一条线”,实现“一大片”364

二、反对霸权主义,坚持独立自主370

三、稳定周边,立足亚太,走向世界374

第三节 建立国际新秩序开创外交新局面379

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79

二、韬光养晦的外交方略383

三、外交关系新局面的开创387

第四节 “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389

一、把握契机,果断确定收回香港的时间表389

二、义正严词,彻底打破殖民主义的幻想392

三、深谋远虑,牢牢掌握过渡时期的主动权395

四、高瞻远瞩,确保香港回归后繁荣稳定397

主要参考文献402

后记4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