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电器工业发展史 专业 卷2 用电设备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电器工业发展史》编辑委员会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24834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525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电器工业发展史 专业 卷2 用电设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大型电机及特殊电机制造业1
第一节 概述2
第二节 发展历程3
第三节 行业发展和生产能力的增长7
第四节 产品品种的发展8
第五节 技术提高与技术引进16
一 产品设计水平16
二 产品制造工艺水平17
三 技术经济指标18
四 科研工作22
五 技术引进23
六 技术队伍的成长24
第六节 经验与教训26
一 主要教训27
二 主要经验29
第二章 中小型电机制造业31
第一节 概述32
(一)抗日战争以前时期33
一 旧中国的电机制造业33
第二节 发展历程33
(二)抗战时期34
(三)抗战胜利至新中国成立时期35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型电机行业的发展37
(一)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时期37
(二)“二五”计划和调整时期40
(三)十年动乱时期44
(四)调整改革走向振兴的新时期46
第三节 技术发展51
一 产品品种发展52
二 科学研究64
三 标准化工作68
四 制造工艺70
五 人才培养79
第四节 经验教训81
第三章 小功率电动机制造业86
第一节 概述87
第二节 行业发展过程88
一 早期的小功率电动机制造业88
二 小功率电动机行业的形成89
三 小功率电动机行业的成长和挫折92
四 小功率电动机行业的新发展94
第三节 主要成就和贡献96
一 发展系列、品种,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96
二 技术进步99
三 产品质量提高与获奖产品105
四 技术引进与产品输出107
第四节 经验教训与建议109
一 主要经验109
二 差距与建议110
第四章 控制微电机制造业112
第一节 概述113
第二节 发展历程116
一 创业阶段116
二 自行设计开发新系列产品阶段122
三 充实提高上水平阶段125
第三节 主要成就129
一 基地建设和生产发展129
二 技术发展137
三 标准化工作143
四 援外146
五 科研建设和人才培养146
六 科技情报活动。学会活动和学术著作147
第四节 经验教训148
第五章 防爆电机电器制造业154
Ⅰ 防爆电机155
第一节 防爆电机概要及分类155
第二节 防爆电机的发展历程156
一 防爆电机制造业的开创时期157
二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59
三 十年动乱时期161
四 调整改革时期164
第三节 防爆电机行业的主要成就167
一 防爆电机行业的形成和发展167
二 主要企业的生产及技术经济发展168
第四节 防爆电机的技术发展171
一 主要产品品种系列171
二 科学研究和标准化工作172
三 防爆检验工作176
四 科技情报工作177
五 国际技术交往活动178
Ⅱ 防爆电器178
第一节 防爆电器概要及分类178
第二节 防爆电器行业的发展历程179
一 从无到有的创业时期179
二 稳步发展时期182
三 十年动乱期间185
四 调整改革新时期187
五 防爆电器行业的主要成就191
第三节 防爆电器的科技发展192
一 科研事业的发展192
二 设计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发展193
三 标准化工作和检验手段的完善和提高195
第四节 防爆电器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97
一 存在问题197
二 建议199
防爆电气事业中的经验教训200
第六章 专用电机电器制造业203
第一节 概述204
Ⅰ 船用电机电器204
第二节 发展历程205
一 “一五”期间206
二 “二五”期间207
三 十年动乱期间211
四 “六五”期间213
第三节 科学技术进步216
一 技术发展进程216
二 研究解决关键技术217
四 技术引进219
三 标准化工作219
五 国际交往与学术活动220
第四节 经验教训222
第五节 结语223
Ⅱ 汽车电器224
第一节 概述224
第二节 发展历程225
一 诞生与发展初期225
二 引进苏联技术、仿造期226
三 自行设计、大量投产期227
一 产品结构的演变229
第三节 技术发展229
二 生产方式的演变230
第四节 主要成就与存在问题231
一 主要成就231
二 存在问题232
Ⅲ 机床电器232
第一节 概述232
第二节 发展历程233
一 仿制苏联产品阶段233
二 更新仿苏产品阶段234
三 结合技术引进开发新产品阶段235
第三节 技术进步241
一 工艺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装备的完善241
二 测试中心站和质量检测中心的建立244
第四节 主要成就245
一 生产企业发展245
二 出口创汇245
三 科技成果246
第五节 结语247
第七章 牵引电气设备制造业249
概述250
Ⅰ 工矿电机车及电动轮自卸车251
第一节 行业及产品发展252
一 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时期252
二 “二五”计划和调整时期253
三 十年动乱时期254
四 新的发展时期257
第二节 科研、技术引进及试验基地建设259
一 科研工作259
三 试验基地建设260
二 技术引进260
第三节 工艺工作262
第四节 标准、情报工作264
一 标准化工作264
二 情报工作266
Ⅱ 干线电力机车和电传动内燃机车267
第一节 干线电力机车的诞生和发展268
一 初期阶段268
二 韶山1型电力机车开发阶段270
第二节 产品及生产、科研单位272
三 韶山3、韶山4型电力机车开发阶段272
第三节 电力机车的技术发展275
一 电力机车的技术改革经过275
二 进一步的技术改进276
第四节 电传动内燃机车的发展历程277
一 初期试制阶段277
二 东风型1800hp内燃机车开发阶段278
三 东风4型3300hp内燃机车开发阶段279
一 产品技术参数282
第五节 电传动内燃机车的技术发展282
二 结构、材料、工艺等的技术改进283
三 产品质量284
Ⅲ 城市公用电车及地铁电动车辆285
第一节 城市公用电车和地铁电动车辆概要285
第二节 公用电车生产发展过程287
第三节 三个主导厂的概况及其主要产品288
第四节 无轨电车电气系统的技术发展290
一 调速控制系统290
三 高压辅助电气装置291
二 牵引电动机291
四 直流电度表292
五 低压电气系统292
第五节 地铁车辆的发展阶段293
一 诞生和初期阶段293
二 稳步发展和提高阶段294
第六节 地铁车辆的技术发展295
一 凸轮变阻调速296
三 向先进技术水平迈进297
二 晶闸管斩波调速297
Ⅳ蓄电池工业车辆298
第一节 行业发展及产品品种298
第二节 设计、工艺等技术改进301
第三节 成就和差距304
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305
一 主要经验306
二 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308
第八章 工业电炉制造业314
第一节 概述315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317
第二节 发展历程317
二 “大跃进”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318
三 十年动乱时期319
四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321
第三节 品种发展与科研成果321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322
二 “大跃进”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323
三 十年动乱时期325
四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327
一 制订行业技术发展规划331
第四节 技术工作与学术活动331
二 开展情报出版工作332
三 推进标准化工作332
四 开展学术活动334
五 技术引进和对外技术交流334
第五节 主要成就与差距336
一 主要成就336
二 与国外相比主要差距339
第六节 经验教训与建议343
一 经验教训343
二 几点建议344
第九章 电焊设备及焊接材料制造业346
Ⅰ 电焊设备347
第一节 概述347
第二节 发展历程348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348
二 第二个五年计划和调整时期349
三 十年动乱时期350
四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351
一 品种发展353
第三节 技术发展353
二 技术进步357
三 科研工作361
四 科技情报与对外学术交流362
五 人才培养363
第四节 主要成就与存在问题364
一 主要成就364
二 存在问题367
三 发展方向369
第五节 经验教训与建议370
一 经验教训370
二 几点建议371
Ⅱ 焊接材料373
第一节 概述373
第二节 行业发展373
第三节 技术发展377
一 品种发展377
二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技术引进380
三 产品质量与标准化工作382
四 科研工作383
第四节 主要成就与存在问题385
五 人才培养385
一 主要成就*385++二 存在问题386
三 发展方向387
第十章 电动工具制造业391
第一节 概述392
第二节 发展历程394
一 早期的电动工具制造业394
二 电动工具行业的形成395
三 在十年动乱中艰难发展397
四 新时期的发展403
一 科学研究工作405
第三节 技术发展405
二 产品设计406
三 品种发展408
四 制造工艺的改进409
五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411
六 测试技术的发展*412++第四节 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413
一 主要成就413
二 存在问题414
三 几点建议418
第五节 经验教训418
第十一章 家用电器制造业421
第一节 概述422
第二节 发展历程424
一 新中国成立前家用电器工业概貌424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及“一五”期间恢复阶段425
三 “二五”期间初步发展阶段426
四 十年动乱时期曲折前进阶段426
五 国民经济改革时期大发展阶段427
第三节 主要成就430
一 企业迅速发展、形成行业体系430
二 适应人民生活需要、生产大幅度增长435
三 品种大量增加,涌现一批优质产品436
第四节 科学技术进步443
一 技术政策和科研规划443
二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444
三 技术引进446
四 标准化和质量管理447
五 培养人才449
第五节 经验教训450
一 基本经验450
六 学术活动和技术交流450
二 两点教训452
三 结语452
第十二章 电光源装置制造业454
第一节 概述455
第二节 发展历程456
一 诞生及发展初期456
二 新中国建立后的五个发展阶段459
三 照明灯具的兴起与发展461
四 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462
一 品种增加和应用范围的扩大464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科学研究464
二 科研机构的建设466
三 科学研究成果467
四 标准化工作471
第四节 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472
一 主要成就472
二 存在问题473
第十三章 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474
第一节 概述475
一 行业的形成过程477
第二节 行业发展过程477
二 制造厂的发展480
三 科研设计机构的发展和行业技术力量483
第三节 技术发展与成就486
一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发展487
二 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496
第四节 经验教训505
后记509
彩色插图细目511
英文目录514
热门推荐
- 2180735.html
- 2901192.html
- 2462125.html
- 2498750.html
- 2804032.html
- 841379.html
- 2042438.html
- 475624.html
- 1393592.html
- 12494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91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9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35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90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19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66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71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78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1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