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海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章士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530411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海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类历史上曾经强盛和目前仍然强盛的国家和民族,都拥有过或者仍然拥有着海权1
一、生存、发展·海战·海权1
●人类战争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人类经济发展史3
●人类较早的战争就表明,海战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荣辱和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争夺制海权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4
●法国兵败“斯勒伊斯”和日本兵败“露梁”昭示天下,有海权者则国家、民族安,无海权者则国家、民族亡9
●俄罗斯打通海上通道的努力和“威一土联合舰队”失败的后果表明,海上通道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极为重要,没有海权就没有稳定的“外向型经济”10
●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灭,荷兰“海上马车夫”的败北,开辟了英国“日不落帝国”的海上霸权和殖民道路15
●“三十年战争”中荷兰海军的大胜改善了陆战场上的战略态势,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法国海军的失败结束了法国在西欧的霸主地位19
●初生的美国海军在“经济独立战争”中小试锋芒,百年后世界第三的美国海军逞威西太平洋21
●日本海、陆军在中国逞威,俄罗斯太平洋海军舰队全军覆灭,军事上的失利使俄国人失去了大量在华利益2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如若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战争的结局很难预料2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的制海权是控制海战场、实施诺曼底登陆和在太平洋上赢得对日作战胜利的基础26
●英国海军如若不是“风韵犹存”,远隔上万公里之外的马岛再是“风水宝地”也只能望洋兴叹27
●海湾战场上多国部队强大的海上力量成为解决政治、经济、军事矛盾的重要工具和决定胜负的重要基础28
●掩卷而思,明史鉴远30
二、马汉理论·美国·超级大国33
●A.T.马汉是美国走向辉煌的指导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34
●强大的海上力量至今仍然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骨干力量43
●美国海军正在为未来世纪的国家利益而大力发展新的海上“杀手锏”50
三、海洋权益·海权·海军53
●“军舰甲板就是流动的国土”,谁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谁就拥有海上权益的“发言权”54
●东盟国家“逆裁军热”方兴未艾57
●韩国海军正在从“保卫沿海”走向“保卫海上通道”62
●朝鲜海军舰艇如“群狼”64
●印度海军“印度湖”的梦想64
●日本海军想圆昔日梦68
●亚洲其他国家发展海军的脚步未停76
●英国海军从本国实力出发开创了发展轻型航母之路78
●法国海军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流海军”79
●加拿大海军痛定思痛,亡羊补牢81
●俄罗斯海军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81
一、文明·帆影·海洋87
第二章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辉煌与耻辱在海洋上并存,但“海权”对于中国人始终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字眼87
●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时期中华民族迈出了走向海洋的第一步88
●夏、商、西周时期中国开始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较大规模航海活动,东周时的齐国已是“海王之国”90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航海事业基本形成91
●秦汉时期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航海进入蓬勃发展时期9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航海事业处于徘徊状态,但远洋海船越过印度半岛抵达波斯湾94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航海事业进入繁荣期,并出现大规模的与外族的海上军事冲突95
●宋、元时期中国的航海事业进入全盛期,远洋船队达到“虽天际穷发不毛之地,无不可通之理焉”的高超境界97
●明初时期中国航海事业进入顶峰,郑和“七下西洋”99
●明中叶至清末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海洋事业衰败至极,海上外侮接踵而来101
●历史上中国面对海洋的四大问题105
二、晚清·蒙耻·海权丧尽107
●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开了中国“国耻”若干个“之最”的先河108
●清朝曾经计划建立一支现代海军111
●从福州船政局到马尾惨败112
●腐败透顶的清朝政府葬送了强大的北洋水师,导致了 “甲午”惨败114
●终清之世仍然没有摆脱“坐地看海”、“不争大洋冲突只专海口设防”的海防观120
●“国耻”与“居安思危”的联想123
三、历史·今天·几多辉煌126
●历史上的辉煌12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军的海上胜利128
●80年代中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两件海上大事129
●中国军队大规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取得成功130
●中国海军首次横跨太平洋远航美洲大陆131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再次成功地出访东南亚,远航大洋洲135
四、今天·中国·海权何在138
●“西沙战事紧哪”,蒋介石一语出口使中国海军免去了在台湾海峡的战火,并掌握了在西沙的海上主动权139
●“银河号”事件使美国声望大损,但也多少让中国人感到苦涩140
●黄海事件大有英国人远隔万里羞侮阿根廷人的味道144
●钓鱼岛事件表明中国海上力量力不从心145
●中国在南海诸岛争议中的处境颇似《伊索寓言》中的“农夫”148
●美国航母在南中国海北部演习嚣张至极150
●中国举行海上演习美国派军舰“以防不测”151
●美国人举行电脑演习兵败中国不过是又一个“信息战”游戏152
一、生存·发展·综合国力154
第三章 未来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中国必须大踏步走向海洋154
●国土面积、国家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等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155
●资源是综合国力中相对稳定而又影响重大的因素,随着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资源对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157
●包括农业生产能力、工业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在内的经济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59
●中国综合国力发展前景能否乐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海洋资源的获取、对国际市场的开发161
二、海洋·未来·空间·资源162
●目前中国是一个“海洋小国”,海洋是中国未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心所在162
●海洋是人类生存空间的延伸166
●海洋所给予人类的不仅仅是生存的物理空间,还有更为丰富的物质资源172
●中国人应当具有积极主动拓展生存空间的观念175
●人类早已开始了对海洋的分割,中国既是迟到者又是受害者177
●中国人要想获得本应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海洋权益还要靠自己182
三、“新海上丝绸之路”·经贸·通道187
●“海上丝绸之路”千万条,条条是坦途191
●“海上丝绸之路”有“咽喉”,处处“咽喉”皆重要194
●海运能力是走向海洋的重要工具,港口、码头是海上力量的“根据地”,有强大的造船业才能产生强大的海上力量200
四、海洋·未来·市场·劳动力就业207
●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市场不足”+“需求紧缩”+“生产过剩”207
●人口多、资源少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矛盾209
●总量高、人均量低标志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艰难211
●劳动力过剩加之结构调整导致就业困难212
●劳动力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218
●向海洋发展是解决市场不足、劳动力就业的积极有效措施221
●对于西方国家的“游戏规则”,应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27
五、知识经济·资源、市场、劳动力就业229
●知识经济必须以农业、工业和资本为基础230
●资源仍然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粮食”233
●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仍将保持物质交割的本质234
●知识产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就业特别是中国的劳动力就业问题237
●面对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符合国情的对策238
六、海洋·知彼知己、知天知地也知海·“外向型经济”239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怎么办?240
●亚洲南部属于“城镇郊区”+“农村”的“两搀和”地区242
●大洋洲既有“城市”或者“准城市”,但更多的是“农村”244
●非洲属于典型的“贫困农村”246
●南美洲在资源、产品市场、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48
●欧洲属于典型的“白区”,但欧洲并非欧洲人所独有250
●北美洲属于“大城市”,但也有发展中国家可钻的 “空子”253
●南极洲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255
第四章 走向未来的中国必须拥有海权257
一、地缘政治·中国·意识257
●“地缘政治”到底是什么?257
●“地缘政治”仍然是当今一种重要的认识世界的方法267
●中国的“老祖宗”都把“地缘政治”作为一种研究社会政治活动的方法277
●走向世界的中国应当善于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认识未来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280
二、海权·海洋空间·自由287
●海权是什么288
●狭义海权289
●广义海权291
●军事海权292
●综合性海权293
●当今世界的“海权四要素”296
●谋求未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应当以经略海洋、营造海权为突破口297
●海权是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299
三、海洋·利益·经济安全301
●21世纪海洋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海洋斗争将更加激烈302
●今天的中国面临着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严重威胁305
●美国的“国家利益”与中国的“国家利益”不应当存在严重冲突307
●经济安全是中国当前和今后最大的安全313
●维护中国的经济安全仍然离不开军事手段317
四、中国·海权·“不称霸”320
●中国的海权不是“霸权”,中国的海上力量必须具备 “五要素”323
●强兵是安邦兴国的永恒主题323
●今天的中国最需要更新的是海防观念327
●中国具有拥有海权的诸多有利条件但缺乏海权观念和必要的手段331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当前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335
●“三次思想解放”使中国有了经济腾飞的今天341
一、走向海洋·思想解放341
第五章 谋求未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必须首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341
●中国需要再一次“思想解放”345
二、四代伟人·海洋·观念346
●孙中山:“海军实为富强之基”,中国欲富强非“兴船政以扩海军使民国海军与列强并驱齐驾”不可346
●毛泽东:在着眼防御海上外侮的同时,还从“保障海道运输的安全”、建立“海上铁路”的战略高度考虑海军建设问题348
●邓小平:“进军海洋,造福人民”,“发展海洋事业,振兴国家经济”,“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350
●江泽民:“开发和利用海洋,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351
●国门上的两个等式:“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蓝色国土)+领空”,另外还有管辖海域;“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353
三、经济·军事·相辅相成354
●经济历来与军事结伴而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并不等于战争的危险已经不存在了355
●经济实力强大了并不等于国防和军事实力“自然而然”地就强大了357
●物质的力量最终要通过物质的手段去战胜,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则是有限的和有条件的358
●“钱紧”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361
四、外交·后盾·军事实力362
●外交虽然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没有国防和军事作后盾就没有外交斗争的成就363
●如果中国的国防、军事实力再强大一点,外交斗争的成就会更大一些365
●中国的外交应当为国家“外向型经济”创造有利的条件366
五、中国威胁·神话·不动如山367
●“横空出世”的“中国威胁论”给中国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不利影响367
●“中国威胁”是否存在自有公论370
●问题的关键是中国人自己如何对待“中国威胁论”373
●必须正确认识中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实质374
六、国防观念·时代·内涵转变374
●“安全”和“自卫”应当具有新的内涵376
●“积极防御”不仅应当是“御敌于国门之外”,而且应当是“制敌于海洋之中”377
第六章 走向海洋的中国必须牢牢抓住台湾、南海诸岛这两个“闩”,拥有自己的“剑”380
一、台湾、南海·海权门户380
●台湾海峡是中国走向太平洋的咽喉要道381
●南海诸岛是中国走向“两洋”的枢纽部384
●中国历史上两次解决台湾问题都没有离开军事手段,今天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应当努力创造一个历史奇迹388
●美国在台湾、南海诸岛问题上贸然与中国进行军事对抗的可能性不大392
●东盟原本就不是“铁板”一块,解决南海诸岛问题中国应当抓住重点394
●解决台湾、南海诸岛问题的根本在于中国自己395
二、美国、日本、印度·海权影响·战略397
●美国,对华政策存在着严重的两面性和摇摆性,但其军事革命的结果将为遏制中国走向海洋提供更有利的物质支持399
●日本,历来野心勃勃,“不安分”的心已经骚动起来, “遏制”中国将是长期的对华政策405
●印度,一直想称霸南亚和印度洋,穷兵黩武,与中国相抗衡、攻巴防华将是其长期的军事战略412
三、海权·利剑·航空母舰420
●航空母舰是海上力量的核心和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海上威力的象征421
●第二次世界大战表明,航空母舰攻防兼备,在夺取制海权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423
●航空母舰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威风不减当年,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斗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威慑作用428
●航空母舰仍将是21世纪的“海上掌门人”432
●谋求未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应当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433
主要参考书目437
热门推荐
- 1497720.html
- 3776612.html
- 2606045.html
- 1667771.html
- 2036023.html
- 3682121.html
- 1703812.html
- 250454.html
- 3410169.html
- 21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79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42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95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5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02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39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75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46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67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