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复古与求真:李攀龙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蒋鹏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246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李攀龙(1514~1570)-人物研究;李攀龙(1514~1570)-文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复古与求真:李攀龙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霍松林1
绪论4
第一章 李攀龙生平经历研究14
第一节 出身贫寒15
一 破落家道 贫寒家境15
二 胸怀大志 好古文辞18
三 科举及第 折节读书20
第二节 崭露头角23
一 入掌庶狱 公平听谳24
二 勤奋绩学 参与诗社31
三 高倡复古 组建诗社34
四 以诗会友 多方交际41
五 诸子飘散 五子和诗43
第三节 治理地方50
一 德政爱民 以文联谊50
二 提学陕西 辛勤教化66
三 不居名利 辞官归里67
第四节 归隐历下71
一 两三知己 交谊唱和71
二 赋诗选诗 沟通南北85
第五节 老骥伏枥92
一 痛遭家变 起家赴浙92
二 观察浙江 诗情高涨97
三 按察河南 丁艰回乡105
四 斯人陨落 清名长存112
本章小结118
第二章 李攀龙著作的刻本、流传及考辨120
第一节 李攀龙作品的结集及传播120
一 明代李攀龙诗文的结集及流传121
二 清代李攀龙作品的刊刻及传播133
三 当代对李攀龙作品的整理和出版134
四 后世托名书籍的辨析134
第二节 诗歌选本的版本及辨析138
一 《古今诗删》的编选及刊刻138
二 《诗删》选唐部分和《唐诗选》、《唐诗广选》的关系142
第三节 李攀龙作品辑佚及辨析147
一 佚诗(十首)147
二 佚词(一首)151
三 散佚书牍(二十通)151
四 散佚碑文(一则)159
本章小结160
第三章 李攀龙文学思想研究161
第一节 李攀龙文学思想的成因(上)161
一 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161
二 时代政治的影响167
三 齐鲁文化的影响172
第二节 李攀龙文学思想的成因(下)175
一 与前七子的关系175
二 与唐宋派的关系178
第三节 文学思想188
一 关于文学的功能188
二 文学以情为主,求真为尚192
三 理与辞的关系195
四 格调、才情与法196
五 变俗趋雅200
第四节 文学创作原则201
一 拟议成变与去粗取精201
二 虚静、精思和锤炼206
第五节 《古今诗删》反映的文学观念208
一 对《古今诗删》全书选目的检讨209
二 选目反映出的文学观念和审美心态210
三 选唐部分的选目及理论意义214
第六节 李攀龙对杜诗的传承227
一 选杜和评杜228
二 学杜235
本章小结238
第四章 李攀龙诗歌创作研究240
第一节 诗歌创作概述240
一 诗歌创作的基本情况240
二 诗歌内容及艺术风格分析241
第二节 拟古乐府创作的得与失258
一 拟古乐府的创作年限考辨259
二 理论指导思想和作品内容分析261
三 对拟古乐府作品的辩证分析265
第三节 古诗和律绝的艺术特色277
一 骨气遒劲 情思壮阔278
二 愤激悲凉 委婉深切282
三 声调宛亮 情韵流动284
四 规模法式 点化古人289
第四节 李攀龙的边塞诗294
一 明代的边患危机及政治危机295
二 独辟诗境的海防诗297
三 具有唐诗风调的塞防诗299
第五节 李攀龙诗歌意象研究303
一 李诗意象群类概述304
二 李诗“风尘”意象透析308
本章小结312
第五章 李攀龙文章创作研究314
第一节 关于文章的复古理念314
一 文章的理想标准315
二 文章的创作观念325
第二节 文章创作及其思想内容327
一 创作的基本情况328
二 思想内容及意义328
第三节 文章的审美情志和艺术特色338
一 崇尚“真”的审美特征338
二 散文的艺术特色342
三 韵文的创作及其特色352
四 存在的弊端357
本章小结359
结语362
参考文献367
附录 世系简表376
后记377
热门推荐
- 241340.html
- 2026080.html
- 461125.html
- 3403939.html
- 3546243.html
- 3752559.html
- 428796.html
- 1685948.html
- 143898.html
- 25856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03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26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42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6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02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17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65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66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85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1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