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心理学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崔立中,程顶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203191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134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创造心理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创新心理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创新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1
一、创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二、创新心理学的任务4
第二节 创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
一、描述性研究方法6
二、实证性研究方法10
第三节 创新心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6
一、两条研究路线16
二、创造和创新心理学研究的阶段划分17
第二章 创新心理的实质22
第一节 创造、创新与创造力22
一、关于创造22
二、关于创新25
三、关于创造力29
第二节 对心理实质的新认识35
一、两类心理现象的思考36
二、三种心理实质观的思考39
第三节 创新心理的实质42
一、经典心理实质观对创新心理实质的认识42
二、反映创新统一论对创新心理实质的认识44
第三章 创新心理的理论49
第一节 创造心理的生物观和环境观49
一、创造心理的生物观49
二、创造心理的环境观51
第二节 创新心理的动力观和运作观52
一、创新心理的动力观52
二、创新心理的运作观56
第三节 创新心理的结构观和系统观62
一、创造心理的结构观62
二、创造心理的系统观64
第四节 经济创新理论对创新心理观的影响68
一、经济创新理论的基础68
二、熊彼得的经济创新理论69
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理论70
第四章 创造与创新的起源72
第一节 创新与人类进化的思考72
一、两种适应与两类进化72
二、创新与积极适应73
三、创新与超进化74
第二节 萌芽状态的创新75
一、积极适应性75
二、对本能的超越性76
三、改造性76
四、无意性向自觉性的转化77
五、发现和利用天然资源77
第三节 劳动的创造80
一、人类祖先创造了使用工具的劳动和制造工具的劳动80
二、人类祖先创造了劳动的社会集体性82
第四节 人类本身的创造84
一、劳动与创新的关系84
二、人类祖先在创造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人类本身86
第五章 创新活动的发生心理89
第一节 无意创新89
一、无意创新的涵义90
二、无意创新的特征91
三、引发无意创新的几种情况94
四、无意创新的意义97
五、无意创新对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依赖99
第二节 有意创新100
一、有意创新的涵义100
二、有意创新的几种启动类型101
三、有意创新的意义109
第三节 创新心理发生机制110
一、关于创新心理发生机制的主要观点110
二、创新心理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112
三、创新心理的发生机制114
第六章 创新的双向心理过程119
第一节 有关创新心理过程的主要观点119
一、创造过程的三阶段论119
二、创造过程的四阶段论120
三、创造过程的五阶段论121
第二节 信息的双向心理加工过程124
一、信息的自然形式与心理形式124
二、信息的内化过程与外化过程127
第三节 内化创新129
一、内化创新的涵义130
二、内化创新的特征132
三、内化创新的类型138
第四节 外化创新140
一、外化创新的涵义140
二、外化创新的特征与意义142
三、外化创新的种类143
第五节 内化创新与外化创新的关系146
一、内化创新与外化创新的相对独立性146
二、内化创新与外化创新的紧密联系147
第七章 创新视角154
第一节 视角固着156
一、传统思维方式对创新视角的影响157
二、知识经验对创新视角的影响160
三、个性倾向性与实践目的对创新视角的影响168
第二节 视角转换的类型173
一、无解视角转换173
二、有解视角转换176
三、失败时的视角转换178
四、成功时的视角转换179
第三节 视角转换的方法181
一、顺向视角转换法182
二、逆向视角转换法184
三、外向视角转换法188
四、内向视角转换法192
第八章 新异联系的形成机制195
第一节 创新性信息加工的几点哲学思考195
一、有关创新性信息加工的几种观点195
二、创新性信息加工是人的适应-发展心理的产物196
三、创新性信息加工是物与观念相互转化的产物197
第二节 双重信息加工的协同活动198
一、反映性信息加工199
二、创新性信息加工与反映性信息加工的区别200
三、创新心理过程与认知过程的联系201
四、创新性信息加工与反映性信息加工的协同活动203
第三节 “期望-创新”模型204
一、期望影响创新的理论发展204
二、期望影响创新的模型演变206
三、“期望-创新”模型的结构与内涵213
四、“期望-创新”模型的基本内涵214
第四节 双重调控系统的协同作用215
一、创新性信息加工中的双重调控系统215
二、双重监控下新异联系的形成217
第九章 创新心理结构226
第一节 创新心理机构概述226
一、个体创新心理结构226
二、创新心理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230
第二节 创新敏感区假说233
一、创新敏感区的理论依据233
二、创新敏感区的客观存在236
三、创新敏感区的特性237
四、创新敏感区形成的基础条件240
第十章 和谐与创新245
第一节 和谐与创新概述245
一、和谐的涵义245
二、和谐与创新的关系246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创新250
一、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250
二、心理健康与创新252
第三节 自我和谐与创新256
一、自我和谐257
二、自我和谐与创新258
附录262
一、创新心理训练示范活动方案262
二、创新心理训练案例选267
三、创造力自我检测一275
四、创造力自我检测二277
参考文献280
后记285
热门推荐
- 2248848.html
- 850219.html
- 3493858.html
- 2539310.html
- 906575.html
- 169801.html
- 1709800.html
- 3290536.html
- 1246201.html
- 12271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16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65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60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68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6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47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10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92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77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