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2版
  • 刘玉林,王传虎,吴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32673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无机化学-高等学校-教材;分析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1

1.2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2

1.2.1 近代物质结构理论2

1.2.2 化学平衡理论2

1.2.3 元素化学3

1.2.4 物质组成的化学分析法及有关理论3

1.2.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3

1.3 定量分析方法简介4

1.3.1 化学分析法4

1.3.2 仪器分析法4

第2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述6

2.1 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6

2.2 有效数字及其应用6

2.2.1 有效数字的概念6

2.2.2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7

2.2.3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7

2.3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问题8

2.3.1 误差产生的原因8

2.3.2 误差与准确度9

2.3.3 精密度与偏差10

2.3.4 误差、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11

2.3.5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1

2.4 有限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12

2.4.1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12

2.4.2 可疑数据的取舍13

2.4.3 显著性检验14

2.4.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和报告16

习题16

第3章 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19

3.1 基本概念19

3.1.1 化学计量系数和化学反应进度19

3.1.2 系统和环境20

3.1.3 状态与状态函数21

3.1.4 过程与途径21

3.2 热力学第一定律21

3.2.1 热和功21

3.2.2 热力学能22

3.2.3 热力学第一定律22

3.3 热化学22

3.3.1 反应热和反应焓变22

3.3.2 热化学方程式24

3.3.3 反应热的计算25

3.4 化学反应的方向27

3.4.1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27

3.4.2 化学反应的熵变28

3.4.3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30

3.5 化学平衡34

3.5.1 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34

3.5.2 平衡常数及其相关计算35

3.5.3 多重平衡规则36

3.5.4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36

3.6 化学反应速率40

3.6.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法40

3.6.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1

3.6.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4

3.6.4 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关系(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46

3.6.5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47

3.6.6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9

习题50

第4章 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55

4.1 酸碱平衡55

4.1.1 酸碱质子理论56

4.1.2 酸碱溶液的pH计算59

4.1.3 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64

4.2 强电解质溶液66

4.2.1 离子氛的概念66

4.2.2 活度和活度系数67

4.3 沉淀溶解平衡67

4.3.1 溶度积常数K?sp67

4.3.2 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换算68

4.3.3 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因素69

4.3.4 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71

习题76

第5章 氧化还原反应79

5.1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方程式的配平79

5.1.1 氧化数79

5.1.2 氧化和还原79

5.1.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80

5.2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81

5.2.1 原电池81

5.2.2 电极电势的产生84

5.2.3 电极电势的确定和标准电极电势84

5.2.4 电极电势的理论计算86

5.2.5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86

5.3 电极电势的应用88

5.3.1 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88

5.3.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89

5.3.3 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90

5.3.4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限度91

5.3.5 测定某些化学平衡常数93

5.4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95

5.4.1 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势图95

5.4.2 元素电势图的应用95

习题96

第6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99

6.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99

6.1.1 氢原子光谱99

6.1.2 原子的玻尔模型100

6.2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100

6.2.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100

6.2.2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102

6.2.3 四个量子数104

6.3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106

6.3.1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106

6.3.2 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的原理107

6.3.3 基态原子中电子的分布107

6.3.4 简单基态阳离子中电子的分布107

6.4 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109

6.4.1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系109

6.4.2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110

习题114

第7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117

7.1 离子键理论与离子晶体117

7.1.1 离子键的形成和特征118

7.1.2 离子的性质118

7.1.3 离子晶体120

7.2 共价键理论123

7.2.1 经典共价键理论123

7.2.2 现代价键理论123

7.2.3 杂化轨道理论127

7.2.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31

7.2.5 分子轨道理论134

7.2.6 键参数137

7.3 分子间力与氢键140

7.3.1 分子的极性和分子的变形性140

7.3.2 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142

7.3.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143

7.3.4 氢键143

7.4 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145

7.4.1 分子晶体145

7.4.2 原子晶体146

7.5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147

7.5.1 改性共价键理论147

7.5.2 金属能带理论148

7.5.3 金属晶体149

7.5.4 晶体类型小结151

7.6 离子的极化151

7.6.1 离子极化151

7.6.2 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152

习题153

第8章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157

8.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57

8.1.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157

8.1.2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158

8.1.3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160

8.1.4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161

8.2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63

8.2.1 价键理论163

8.2.2 晶体场理论167

8.3 配位平衡171

8.3.1 配位平衡常数171

8.3.2 配离子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计算172

8.3.3 配位平衡的移动173

习题176

第9章 化学分析法179

9.1 滴定分析法概论179

9.1.1 滴定方法分类179

9.1.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180

9.1.3 标准溶液的配制法和浓度表示法180

9.1.4 滴定分析中的基本计算182

习题9-1184

9.2 酸碱滴定法185

9.2.1 酸碱指示剂185

9.2.2 酸碱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布187

9.2.3 一元酸碱的滴定188

9.2.4 多元酸(碱)、混合酸(碱)的滴定193

9.2.5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195

9.2.6 终点误差199

9.2.7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简介200

习题9-2203

9.3 配位滴定法204

9.3.1 EDTA及其配合物的稳定性204

9.3.2 配位滴定曲线207

9.3.3 配位滴定中酸度条件的控制209

9.3.4 金属指示剂210

9.3.5 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212

9.3.6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215

习题9-3217

9.4 氧化还原滴定法218

9.4.1 条件电极电势及其影响因素219

9.4.2 氧化还原准确滴定条件和反应速率222

9.4.3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和终点的确定224

9.4.4 氧化还原预处理228

9.4.5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229

9.4.6 电势滴定法简介234

习题9-4236

9.5 沉淀溶解平衡在无机及分析化学中的应用237

9.5.1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237

9.5.2 沉淀的形成和沉淀条件239

9.5.3 重量分析法241

9.5.4 沉淀滴定法243

习题9-5247

第10章 吸光光度法249

10.1 概述249

10.1.1 光的基本性质249

10.1.2 分光光度法的特点250

10.1.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形成250

10.1.4 物质有色的原因251

10.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252

10.2.1 透光度和吸光度252

10.2.2 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s law)252

10.2.3 吸光度的加和性253

10.2.4 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253

10.3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254

10.4 显色反应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255

10.4.1 对显色反应的要求255

10.4.2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256

10.5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257

10.5.1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257

10.5.2 参比溶液的选择258

10.5.3 吸光度测量范围的选择258

10.6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259

10.6.1 定性分析259

10.6.2 定量分析259

10.6.3 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261

10.6.4 配合物组成的测定262

习题262

第11章 元素化学264

11.1 元素概述264

11.1.1 化学元素的自然资源264

11.1.2 化学元素与生命265

11.1.3 化学元素与环境265

11.2 s区元素267

11.2.1 s区元素的通性267

11.2.2 s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268

11.3 p区元素270

11.3.1 p区元素的通性270

11.3.2 p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271

11.4 d区元素281

11.4.1 d区元素的通性282

11.4.2 d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283

11.5 ds区元素286

11.5.1 ds区元素的通性286

11.5.2 ds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287

11.6 f区元素289

11.6.1 镧系元素的通性290

11.6.2 锕系元素概述291

11.6.3 钍和铀的化合物291

复习思考题292

习题292

第12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294

12.1 分离程序的意义294

12.2 沉淀分离法294

12.2.1 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295

12.2.2 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296

12.2.3 共沉淀分离法297

12.3 萃取分离法298

12.3.1 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299

12.3.2 重要的萃取体系300

12.4 色谱分离法301

12.4.1 柱上色谱分离法301

12.4.2 纸上色谱分离法302

12.4.3 薄层色谱分离法303

12.5 离子交换分离法304

12.5.1 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和性质304

12.5.2 离子交换亲和力305

12.5.3 离子交换分离过程306

12.5.4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306

习题307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318

附录318

附录1 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318

附录2 某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25℃标准态压力p?=100kPa)318

附录3 常见弱酸和弱碱的标准解离常数320

附录4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98.15K)321

附录5 常见难溶和微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18~25℃,I=0)322

附录6 标准电极电势(298.15K)323

附录7 条件电极电势(298.15K)324

附录8 常见的指示剂325

附录9 常见化合物的分子量327

参考文献3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