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黑龙江屯垦史 第4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黑龙江屯垦史 第4卷
  • 曲伟主编;孙浩进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52011368X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89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424页
  • 主题词:屯垦-农业史-黑龙江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黑龙江屯垦史 第4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拨乱反正与垦区的历史转折(1979年)1

第一节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

一 解放思想讨论的展开2

二 工作重点转移的部署2

三 农场革委会撤销后的双层领导体制3

第二节 生产经营的战略调整4

一 “突出总体、加强两翼”发展思路的提出4

二 多层所有制结构的形成6

三 从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转变7

第三节 发展垦区的重大举措8

一 企业经营方针的调整8

二 《国营农场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的发布实施10

三 知青大批返城与补充垦区师资力量13

第四节 历史转折阶段垦区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14

一 垦区准军事化组织的延续和变革14

二 垦区社会组织的改革与演进16

三 垦区文化教育事业的机构与发展17

结语18

第二章 试验探索阶段的垦区改革(1979~1985年)20

第一节 垦区改革的发端20

一 全国农业改革的布局20

二 全国垦区改革的决策24

三 黑龙江垦区的改革部署27

第二节 积极探索承包经营责任制31

一 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财务包干责任制31

二 推广浮动工资和产量工资的联产承包责任制33

三 试行生产责任与浮动工资相结合的责任制35

四 试行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机农联合承包制35

五 实行场(厂)长负责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36

第三节 摸索推广职工家庭农场39

一 试办职工家庭农场的提出39

二 探索“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40

三 试行小农场“四到户、两自理”改革41

四 垦区家庭农场改革初见成效43

结语44

第三章 垦区的对外开放和生产发展(1979~1985年)46

第一节 引进利用外资与先进农机设备46

一 利用外资与引进农机的政策成效46

二 世行贷款与先进农机装备的应用引进48

三 利用国外政府贷款购置现代农机装备51

第二节 建设洪河农场的补偿贸易方式52

一 垦区补偿贸易试点获得国家批准52

二 中国洪河农场建设中的日本资金与美国设备54

三 通过补偿贸易建设洪河农场的主要成就56

第三节 垦区家庭农场建设的反复与完善57

一 对应否兴办家庭农场的争论57

二 铺开兴办家庭农场的实践59

三 实现兴办家庭农场的突破61

第四节 垦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63

一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示范作用63

二 机械化对粮食增产的推动作用65

三 农业机械化对出口增长的带动作用66

第五节 改革开放与垦区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69

一 准军事化组织的变革69

二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72

三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74

结语77

第四章 垦区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1986~1995年)82

第一节 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83

一 双层经营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83

二 垦区适度规模经营的“三田制”启动92

三 绥滨农场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95

四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条例》的正式颁布施行99

第二节 家庭农场改革的推进101

一 “四到户”与垦区家庭农场的建立101

二 “两自理”与垦区家庭农场的自主经营102

三 家庭农场“四到户、两自理”改革的显著成效103

第三节 场(厂)长负责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行105

一 场(厂)长负责制的全面推行106

二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逐步施行107

三 企业相关配套改革的同步推进108

第四节 垦区财务管理体制改革111

一 全国企业财务制度的全面改革111

二 统筹统支变为财务包干112

三 财务收支上划中央财政114

四 垦区财务包干体制改革的成效115

第五节 垦区第二、第三产业的改革117

一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的工业发展改革117

二 工商运建服企业试行承包经营责任制118

结语120

第五章 深化改革阶段的垦区发展(1986~1995年)122

第一节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对粮食产能的贡献122

一 “以稻治涝”,助推中低产田改造123

二 多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126

三 提高科技水平,促使科技垦区粮食大幅增产128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推广132

一 先进农业机械的引进与生产132

二 现代化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136

三 农业机械动力的全面提升139

第三节 提升粮食产能的规划与实施141

一 靠政策支撑黑龙江国营农场综合发展141

二 垦区100亿斤商品粮目标的谋划立项145

三 粮食产能突破100亿斤的战略意义149

第四节 垦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152

一 工业发展步伐加快152

二 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的提速157

三 垦区多元产业发展的倍增160

结语161

第六章 垦区的改革深化与结构调整(1996~2000年)163

第一节 垦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163

一 调增水稻种植面积165

二 调增玉米种植面积168

三 调减大豆种植面积171

四 调减小麦种植面积173

第二节 垦区畜牧业发展情况174

一 奶牛养殖业的萎缩176

二 牛奶产量的减少177

三 扩大肉牛生产177

四 扩大生猪生产178

五 扩大禽类生产179

第三节 垦区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180

一 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的扩大181

二 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产值的提高183

三 绿色有机食品农牧企业的增加183

四 垦区绿色有机食品品牌的培育184

第四节 垦区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187

一 国企改革脱困目标如期实现188

二 中小企业产权改革基本到位189

三 全面实施农场内部政企改革191

四 深入推进多项体制配套改革191

五 垦区推进改革的三种实验模式193

结语199

第七章 垦区的农业产业化及其成就(1996~2000年)200

第一节 北大荒农垦集团的组建200

一 企业集团化改革的国家决策201

二 农垦北大荒集团的谋划建立204

三 集团化龙头发展的多元举措206

第二节 农垦北大荒集团的发展209

一 集团发展的战略规划209

二 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214

三 成为农业的领军龙头216

第三节 农垦北大荒集团业绩的提升217

一 提升绿色品牌的影响力218

二 进军国内、国外两个市场219

三 集团综合硬实力的跨越220

第四节 垦区产业化发展的举措222

一 加快集团化发展222

二 加快工业化步伐224

三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226

四 规模化集聚的加快228

第五节 产业化集团带动下的家庭农场229

一 企业与农场利益关联机制的建立229

二 龙头企业对家庭农场的反哺232

三 家庭农场成为企业原料的基地234

结语236

第八章 垦区在深化改革开放中阔步前行(1996~2000年)237

第一节 垦区职工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237

一 “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237

二 农垦区域管理、内部政企分开的推进240

三 家庭农场向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243

第二节 黑龙江垦区成为全国现代化大农业改革试验区246

一 垦区成为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条件246

二 垦区农业产业化的全面发展248

三 建设国家现代农业试验区252

第三节 新一轮农垦体制改革拉开大幕254

一 “整体政企合一、内部政企分开”的体制改革254

二 改革探索农业产业化的体制机制257

三 农垦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全面推行258

四 垦区推进改革的主要成就260

第四节 垦区扩大对外开放265

一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扩大265

二 新一轮垦区流通体制改革268

三 域外垦区农业开发取得的进展270

四 垦区外资企业发展与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应用271

结语273

第九章 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成就(1996~2000年)275

第一节 垦区农业机械化建设276

一 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装备工程的启动277

二 垦区机械化与空地立体化作业的实现282

三 农机管理体制的改革283

四 综合机械化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84

第二节 垦区科技建设285

一 自主创新农业新技术的推广286

二 农机创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289

三 畜牧新技术的推广292

四 科技成果获奖情况293

第三节 垦区水利化建设296

一 水利建设投资增加297

二 水利工程建设加快297

三 有效灌溉面积扩大,易旱易涝面积减少312

四 垦区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313

第四节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14

一 粮食产量实现历史跨越314

二 垦区纯收入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315

三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316

四 劳动力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317

结语324

第十章 垦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1996~2000年)325

第一节 垦区的生态建设325

一 保护生态的举措325

二 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327

三 节水垦区的兴建330

四 生态旅游的发展332

第二节 垦区的城镇化建设333

一 垦区城镇化发展的决策333

二 垦区城镇化建设的举措335

三 垦区城镇化建设的成效336

第三节 垦区社会发展的成果338

一 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339

二 教育科研质量的提升340

三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343

四 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344

第四节 垦区屯垦戍边的职责347

一 垦区军事组织的历史演进347

二 戍边维稳的重要力量351

结语353

第十一章 垦区文化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北大荒精神354

第一节 北大荒精神的形成与内涵354

一 第一阶段(1947~1985年):从实践探索到理论准备354

二 第二阶段(1986~1993年):从理论创立到总体形成356

三 第三阶段(1994~1999年):从理论形成到系统成熟359

四 第四阶段(2000之后):理论的深化与发展361

第二节 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涵362

一 北大荒精神主要内涵的阐释362

二 丰富北大荒精神的内涵364

三 繁荣北大荒文化的硕果366

四 出彩北大荒人物的典型368

第三节 北大荒精神的继承与发扬370

一 农垦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者371

二 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374

三 屯垦戍边的守护者376

四 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378

五 北大荒文化的传承者382

结语385

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黑龙江屯垦史第四卷后记3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