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发展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60849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14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529页
- 主题词:机械工业-工业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发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通用机械全行业发展史1
一、概述1
二、旧中国的通用机械工业概况2
三、改革开放前的通用机械行业发展(1950—1977年)2
(一)新中国通用机械行业迎来了新生2
(二)通用机械行业基本形成4
(三)通用机械行业的曲折发展8
四、开创通用机械行业新局面(1978—2000年)12
(一)建立横向联系加强成套服务13
(二)开展通用机械产品节能改造13
(三)建立质量体系,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15
(四)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行业水平全面提升16
(五)积极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17
(六)国有企业开启改革步伐21
(七)民营企业蓬勃兴起22
(八)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23
五、行业步入较好的发展机遇期(2001—2010年)24
(一)良好政策环境提供大好发展机遇25
(二)产能规模快速扩大,整体水平大幅提高25
(三)行业重组改革为发展增添活力26
(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又实现新的突破27
(五)行业重点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30
(六)对外贸易稳步提高35
(七)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36
(八)“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38
(九)举办中国国际流体机械展览会39
六、行业发展进入调整期(2011—2015年)39
(一)行业经济指标增速放缓40
(二)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取得新的成果41
(三)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加快45
(四)行业整体综合实力提升45
(五)发展制造服务业49
(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兴起50
(七)产品节能开发与应用取得成效51
(八)实施“走出去”战略,打造国际化企业53
七、结束语55
第二章 中国泵工业发展史56
一、概述56
二、旧中国的泵工业概况57
三、泵工业的起步(1949—1957年)58
(一)新中国第一批泵专业厂的形成58
(二)恢复时期的产品生产情况58
(三)“一五”期间的发展59
四、泵工业的发展壮大(1958—1965年)60
(一)泵工业布局基本形成61
(二)为重点建设项目生产配套泵62
(三)建立泵产品科研基地63
(四)行业活动活跃64
五、泵工业在曲折中前进(1966—1976年)65
(一)泵厂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65
(二)泵技术和生产曲折发展66
(三)行业活动的恢复70
六、泵行业开创新局面阶段(1977—1984年)78
(一)调整改革管理方式78
(二)以节能为中心发展节能泵产品80
(三)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83
(四)开展卓有成效的行业工作84
(五)开展泵技术开发性研究88
(六)测试工作的发展92
(七)开展情报信息交流活动93
(八)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94
七、泵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1985—2004年)102
(一)国外泵公司开始在中国投资103
(二)民营企业异军突起105
(三)国有泵企业在改变105
(四)泵行业协会成立并发挥作用106
八、泵制造业的发展机遇期(2005—2015年)108
(一)依托重大工程项目积极推进泵产品国产化108
(二)泵企业搬迁改造项目投资展示新面貌118
(三)科技成果硕果累累125
(四)成功举办展览会开展对外交流活动131
(五)“十二五”期间行业进入新的发展期132
九、结束语146
第三章 中国风机工业发展史147
一、概述147
二、旧中国的风机工业概况148
三、风机工业的起步与发展(1949—1977年)149
(一)风机工业的起步149
(二)风机工业基本形成152
(三)风机制造业的曲折发展158
四、风机行业开创新局面(1978—1985年)163
(一)在调整中抓改革,整顿中求提高163
(二)消化引进技术,提高我国风机技术水平164
(三)卓有成效地开展行业活动165
(四)开发新产品,加速引进技术转化167
(五)电站风机的研发与应用168
五、风机行业整体水平全面提升(1986—2005年)168
(一)大力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169
(二)新产品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171
(三)企业改制重组,推进管理创新176
(四)企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突飞猛进177
(五)风机行业协会的组建179
(六)风机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179
六、风机行业的发展机遇(2006—2010年)179
(一)风机行业经济运行持续平稳发展180
(二)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日渐成熟183
(三)新产品及科研成果进入崭新阶段187
(四)风机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191
七、“十二五”风机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2011—2015年)191
(一)风机行业“十二五”经济运行情况191
(二)“十二五”风机行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194
(三)协会工作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219
(四)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流体机械展览会和对外交流活动225
八、结束语227
第四章 中国压缩机工业发展史228
一、概述228
二、旧中国的压缩机工业概况229
三、压缩机工业的起步(1949—1977年)229
(一)我国压缩机专业力量的形成229
(二)压缩机产品制造的起步230
(三)压缩机制造业体系基本建立231
四、行业发展开创新局面(1978—2000年)251
(一)调整改革251
(二)科技工作的进展252
(三)以节能为中心,提高产品质量260
(四)标准工作264
(五)结合新形势开展专业工作266
(六)国企、民企、合资、外企并存270
五、企业迅速发展,行业全面提升(2001—2010年)273
(一)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273
(二)退市进园,加大技改投入275
(三)国际知名企业本土化进程加快277
(四)政策指引、市场拉动,压缩机制造业发展提速278
(五)压缩机行业对外贸易的较好时期289
(六)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发展290
六、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2011—2015年)291
(一)压缩机制造业进入增速换档期291
(二)一批中、高端产品在重大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292
(三)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行稳致远294
(四)空压机节能工作成绩显著299
(五)压缩机产品走向国外,参与国际化竞争301
(六)标准化体系形成303
(七)压缩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验收303
(八)知识产权保护得到进一步重视304
(九)“三类”压缩机快速发展,行业形成新的格局305
(十)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开展308
七、结束语309
第五章 中国阀门工业发展史310
一、概述310
二、旧中国的阀门工业概况311
三、阀门工业的起步阶段(1949—1959年)312
(一)组织起来为恢复国民经济服务312
(二)阀门工业起步314
(三)小结316
四、阀门工业的发展壮大时期(1960—1966年)317
(一)阀门行业的形成317
(二)为化肥工业建设服务318
(三)开展产品联合设计319
(四)生产管理的重大变革320
(五)骨干和重点企业的形成321
(六)石油开发促进了阀门工业大发展322
(七)小结324
五、阀门工业的持续发展(1967—1978年)324
(一)行业发展受到影响324
(二)采取措施,拉长“阀门短线”325
(三)小结334
六、开创行业新局面时期(1979—1990年)335
(一)贯彻八字方针,跟上调整步伐335
(二)以提高阀门产品质量为中心开展行业活动336
(三)对外开放初见成效337
(四)贯彻“三上一提高”开创新局面339
(五)小结341
七、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1991—2000年)342
(一)阀门协会替代阀门行业组织342
(二)阀门科技情报网发挥作用343
(三)AZ安全注册到TS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344
(四)异军突起的阀门民营制造企业345
(五)小结345
八、21世纪初期行业发展情况(2001—2005年)346
(一)行业现状346
(二)与国外差距348
(三)阀门市场前景广阔349
(四)阀门行业经济指标情况350
(五)阀门进口和出口情况350
(六)企业改革情况351
(七)小结354
九、市场经济下取得重大突破的十年(2006—2015年)354
(一)阀门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354
(二)推动高端阀门国产化攻关355
(三)行业装备水平得到提升367
(四)试验检测条件得到改善368
(五)质量管理及标准化工作得到强化368
(六)上市融资步伐加快369
(七)向现代制造服务业转型升级369
(八)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369
(九)小结371
十、结束语372
第六章 中国气体分离设备工业发展史374
一、概述374
二、气体分离设备工业的开创与形成(1949—1961年)375
三、调整、曲折发展时期(1962—1977年)378
四、重新振兴、全面发展时期(1978—1999年)383
(一)技术进步与产品开发383
(二)中国空分设备公司成立与行业分工390
(三)行业组织成立392
(四)国有企业改制393
(五)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393
(六)行业中民营企业萌起394
五、高速发展、走向世界时期(2000—2015年)394
(一)制造企业所有制呈多样化394
(二)空分设备规模大型化、特大型化397
(三)空分设备产品拓展400
(四)产品领域延伸402
(五)关键配套部机的研制有了重大突破405
(六)大型空分设备走出国门,远销世界各地408
(七)气体产业迅速发展409
(八)变压吸附技术发展迅猛410
(九)水电解制氢装置持续发展411
(十)气体膜分离设备兴起413
六、结束语415
第七章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2016—2017年的发展情况417
一、通用机械工业发展增速回升417
二、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持续深入418
三、行业创新技术成果不断涌现421
四、行业创新成就获得社会的认可421
五、大力推进团体标准化工作422
附录424
附录A 重大技术装备专篇424
一、大型炼油化工成套设备424
(一)大型炼油设备国产化425
(二)大型乙烯设备国产化431
(三)百万吨PTA工艺空气压缩机组国产化439
(四)石化用泵国产化443
二、大型空分成套装置446
(一)大型空分设备国产化现状446
(二)大型空分设备国产化历程447
三、大型火电机组关键设备451
(一)泵阀国产化451
(二)电站风机国产化455
四、核电关键设备456
(一)核电泵国产化456
(二)核电阀门国产化458
五、石油天然气输送成套装备460
(一)天然气长输管线压缩机组461
(二)大输量管道输油泵464
(三)大口径高压全焊接球阀467
六、天然气液化与接收成套装备471
(一)液化天然气潜液泵、海水循环泵471
(二)低温BOG迷宫压缩机474
(三)开架式海水汽化器476
附录B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大事记(1949—2015年)477
参考文献505
热门推荐
- 2585405.html
- 936556.html
- 3537059.html
- 1689769.html
- 2279441.html
- 2228125.html
- 3824434.html
- 270582.html
- 932929.html
- 23860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2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50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33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83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6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3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5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17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76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0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