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学说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社会学说史
  • 杨善民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72517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学说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国社会学说史”的界定1

二、中国社会学说史研究的方法论3

三、中国社会学说史的分期8

第一章 中国文明的兴起12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12

一、人类起源的非洲说和亚洲说12

二、中国人的祖先13

第二节 中国文明的兴起18

一、中国文明的起源18

二、中国文明的演进20

三、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位置23

四、中国文明是土生土长的27

第三节 中国文明发展的地理背景30

一、寻找古代的中国30

二、中国文明发展的地理背景31

三、地理背景对中国文明发展的影响33

第四节 中国文明发展的种族背景43

第二章 前孔子时代的中国社会观念49

第一节 前孔子时代的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50

一、夏:狩猎和采集的社会50

二、殷商:简单园耕社会51

三、西周:先进园耕社会54

第二节 自然崇拜:天和帝55

一、西方的研究55

二、殷周时期的上帝和祖先56

三、祖先崇拜57

四、由祖先崇拜到上帝崇拜61

第三节 卜筮和巫术64

一、卜筮的盛行64

二、巫术与宗教65

第三章 孔子69

第一节 一个不幸的私生子69

第二节 正名:社会秩序论71

一、何谓正名71

二、正名以礼73

三、以仁解礼76

第三节 中庸:社会关系论79

第四节 君子:理想的社会个体81

一、君子的意义81

二、君子:一种理想的人格82

三、君子、小人与士:不同的身份集团82

第五节 天命、鬼神与父母崇拜86

一、天命86

二、鬼神86

三、父母崇拜87

第六节 孔子死了吗90

第四章 墨子93

第一节 生平与背景93

一、钱穆说93

二、冯友兰说94

三、李泽厚说95

四、胡怀琛说95

第二节 政府的起源与管理96

一、政府的起源96

二、尚同:统一社会标准97

三、尚贤:保持政府效力99

第三节 崇天事鬼与非命:自然法的萌芽100

一、崇天事鬼100

二、政府的合法性101

三、天志与自然法102

四、非命与尚力106

第四节 兼相爱:理想的社会行为规则108

一、自利导致了动乱108

二、何谓“兼相爱”108

第五节 交相利:功利主义启蒙109

一、“兼相爱”目的是“交相利”110

二、义即利110

第六节 墨子对儒家的批评及杨朱对墨家的反动112

一、墨子对儒家的批评112

二、杨朱对墨子的反动113

第五章 孟子115

第一节 生平背景115

第二节 仁政:理想社会论116

一、仁政的一般原则117

二、仁政中的君民关系118

三、仁政中的君臣关系119

第三节 劳心劳力:社会分工论121

第四节 个体:社会的根本123

一、个体是社会之本123

二、人性本善124

三、舍生取义125

四、恶的预防128

五、自我负责129

第五节 血缘:秩序的来源131

一、国家兴亡的关键是社会秩序131

二、孝顺是根本132

第六节 男女:授受不亲134

第六章 老子137

第一节 生平背景137

第二节 自然法:社会的准则138

一、崇尚自然138

二、无为而治139

第三节 柔之胜刚:弱者的生存方式141

一、贵以贱为本141

二、不敢为天下先142

三、祸福相依142

第七章 庄子144

第一节 生平背景144

第二节 冷眼望世界145

一、万物的标准都是相对的145

二、人生一梦146

第三节 人和天:自然的同一148

一、人在天地中的位置148

二、人源于自然148

三、自然是人的本质148

四、天与人不相胜149

第四节 文化:人类堕落的根源150

一、抨击文明150

二、抨击文化制度151

三、抨击圣人153

四、理想社会155

五、理想统治156

六、理想个人156

第五节 坐忘:超脱自我和社会164

一、忘己165

二、养生166

第八章 孙子175

第一节 生平背景175

第二节 军事是政治—社会系统中的有机部分176

一、兵者,国之大事176

二、上兵伐谋:避免正面冲突179

三、致人而不致于人:取得战略主动181

第三节 形势比人强183

一、造势:求之于势,不责于人183

二、任势:斗乱而不可乱184

三、变势:兵无常势,水无常形184

第四节 军事行动的伦理准则185

一、非危不战:战争是军事行动的最后手段185

二、全国为上:保护生命和财产185

三、兵以诈立:计谋与道德的背反186

第五节 孙子以后188

第九章 荀子190

第一节 生平背景190

第二节 文化:社会发展的阶梯192

一、对庄子的批评192

二、人性恶192

三、化性起伪193

四、人袄可畏195

五、君子役物196

第三节 社会分工和分层197

一、群体的起源197

二、群体的维持197

三、等级制度的必要性198

第四节 社会控制和管理200

一、控制的必要性200

二、规范和制度的建立200

三、社会奖赏的实行203

四、法治和人治并举203

五、君主的中心作用205

第十章 韩非212

第一节 计算:人际关系的本质212

第二节 法的起源与社会作用214

一、为什么必须用法214

二、法的社会作用216

第三节 法、术、势:社会控制的手段218

一、不同利益集团分析218

二、法与术220

三、法、术、势的结合222

四、正明法,陈严刑225

五、秩序的设计229

第四节 极权的形成230

第十一章 邹衍233

第一节 生平背景233

第二节 大九州说234

第三节 五行观236

一、五行的来源236

二、五行观念的发展237

第十二章 《周易》240

第一节 阴阳观念240

一、阴阳的来源240

二、阴阳为道241

三、循环论242

第二节 师法自然247

第三节 刚健中正252

第四节 女内男外253

第十三章 管子255

第一节 管仲与《管子》255

一、冯友兰说255

二、余敦康说257

第二节 作内政而寄军令:社会构造论259

一、以天地为心260

二、士、农、工、商的划分261

三、君主集权与地方自治263

第三节 礼法并用:社会管理论265

一、四维265

二、五辅266

三、礼法结合269

第四节 以民为本:社会稳定论272

一、以民为本272

二、倾听民意274

三、富民易治275

第十四章 佛教中的人与社会278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278

一、佛教的传入278

二、佛学的发展279

第二节 佛学的一般概念280

一、业280

二、无明281

三、觉悟和涅槃281

四、二谛义282

第三节 僧肇的思想283

一、非有非无284

二、非动非静284

三、不知之知285

第四节 道生的思想285

一、善不受报286

二、顿悟成佛286

三、众生皆佛287

四、佛无净土287

五、一阐提人皆得成佛288

第五节 禅宗:静默的哲学290

一、印度的传统290

二、中国的宗系290

三、第一义不可说291

四、修行的方法293

五、顿悟295

六、无得之得296

学习参考书308

主要参考文献309

一版后记310

再版后记3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