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选择及对策评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秀莲,姜克隽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63202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选择及对策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执行总结1
1.1 项目背景1
1.2 研究目标2
1.3 主要研究内容2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
1.5 课题总体目标评价4
1.6 研究成果4
1.7 成果推广应用前景的评价5
1.8 研究创新点5
1.9 计划制定和专题设置的后评估5
1.10 组织管理经验6
2 研究方法论7
2.1 研究回顾7
2.1.1 国内相关研究项目回顾7
2.1.2 减排技术与措施的评价方法9
2.2 研究框架12
2.3 分析方法13
2.4 一般模型方法13
2.5 分析中所使用的模型16
2.5.1 AIM/能源技术模型16
2.5.2 EFOM模型18
2.6 AIM技术模型中情景的定义18
2.7 方法评价19
3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选择及对策评价21
3.1 概述21
3.2 中国能源效率与国际国内技术的发展21
3.3 中国能源效率与技术发展对策回顾与评价26
3.4 能源与减排技术评价与分析28
3.5 主要技术评价参数30
3.5.1 能源服务量参数30
3.5.2 能源效率参数30
3.5.3 技术经济参数31
3.5.4 燃料类型、热值、价格及CO2排放系数32
3.6 未来发展情景的设定32
3.7 技术评价结果分析35
3.8 分析结论41
3.9 政策建议43
4 钢铁工业减排技术选择及对策评价46
4.1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46
4.2 钢铁工业的技术发展48
4.3 中国未来钢产量预测49
4.4 主要技术发展评价与模型参数设置52
4.4.1 生产工艺过程的划分52
4.4.2 各工艺中可供选择的技术52
4.5 技术经济分析参数与模型评价53
4.5.1 炼焦工艺53
4.5.2 熄焦技术55
4.5.3 烧结56
4.5.4 高炉炼铁57
4.5.5 高炉喷煤技术61
4.5.6 炼钢工艺63
4.5.7 铸造工艺66
4.5.8 轧钢工艺67
4.5.9 熔融还原技术69
4.6 钢铁工业CO2减排技术评价70
4.6.1 钢铁工业CO2排放趋势70
4.6.2 技术选择72
4.6.3 技术发展对策评价74
4.7 研究结论与技术政策建议76
4.8 未来的研究工作77
5 水泥行业减排技术选择及对策评价79
5.1 建材工业基本情况79
5.2 能源消耗80
5.3 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81
5.4 水泥行业的技术发展82
5.4.1 概况82
5.4.2 技术发展现状83
5.4.3 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84
5.4.4 未来技术发展趋势86
5.4.5 水泥生产中的二次能源回收技术89
5.4.6 减排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措施91
5.5 主要技术发展评价与模型参数设置92
5.5.1 未来水泥产量(服务量)预测情景92
5.5.2 工艺过程的选择93
5.5.3 技术分析和参数设定93
5.5.4 情景设计95
5.6 模型模拟结果分析95
5.6.1 能源消费情景95
5.6.2 CO2排放情景96
5.6.3 水泥产量中的技术构成98
5.6.4 CO2排放中的技术构成98
5.6.5 能源需求结构101
5.6.6 水泥生产中的技术排序101
5.6.7 技术发展情景评价总结102
5.7 水泥行业政策回顾和建议103
5.7.1 水泥行业政策回顾103
5.7.2 水泥行业政策建议104
6 化学工业减排技术选择及对策建议109
6.1 研究回顾109
6.2 化学工业的发展110
6.3 合成氨113
6.3.1 合成氨工业的技术发展113
6.3.2 主要技术发展评价与模型参数设置118
6.3.3 合成氨工业CO2减排技术评价122
6.3.4 合成氨工业技术政策回顾与政策建议127
6.4 乙烯128
6.4.1 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128
6.4.2 主要技术发展评价与模型参数设置132
6.4.3 乙烯工业CO2减排技术评价134
6.4.4 乙烯工业政策回顾与政策建议138
6.5 其他139
7 交通运输部门减排技术选择及对策评价142
7.1 有待研究的问题142
7.1.1 交通运输的整体结构优化142
7.1.2 城市交通运输工具结构与发展方向142
7.1.3 我国交通领域的高新技术发展142
7.1.4 制定激励我国交通部门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和措施143
7.2 交通运输部门的基本状况143
7.2.1 交通运输部门的服务量状况143
7.2.2 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费状况144
7.3 交通运输部门与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147
7.3.1 交通运输部门的发展状况147
7.3.2 中国的交通运输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151
7.3.3 中国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状况153
7.3.4 中国大城市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55
7.4 未来技术发展与能源环境效益157
7.4.1 公路运输部门158
7.4.2 铁路运输部门162
7.4.3 航空运输部门164
7.5 未来结构与服务量预测164
7.5.1 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的相关关系164
7.5.2 中国交通运输部门的未来结构与服务量预测165
7.6 AIM模型所选技术清单170
7.7 AIM模型对中国交通运输部门的技术选择结果及分析171
7.8 主要政策建议173
7.8.1 针对具有很大的节能减排效果,但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的减排措施173
7.8.2 针对具有一定的减排效果,同时需要强力的政策支持的减排措施174
7.8.3 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会加快发展的技术174
8 民用部门减排技术选择及对策评价176
8.1 我国民用部门能源消费现状及特点176
8.1.1 概念176
8.1.2 居民生活用能现状及特点176
8.2 居民生活用能设备(技术)分析180
8.2.1 城镇居民生活用能设备(技术)分析180
8.2.1.1 采暖用能设备182
8.2.1.2 炊事和热水用能设备182
8.2.1.3 照明设备183
8.2.1.4 制冷设备183
8.2.1.5 家用电器183
8.2.2 农村居民生活用能设备(技术)分析184
8.2.2.1 采暖和炊事用能设备184
8.2.2.2 家用电器与照明186
8.3 居民生活用能技术发展趋势186
8.3.1 常规能源利用技术187
8.3.2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188
8.3.3 生物质能技术188
8.4 民用部门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评价189
8.4.1 模型方法和输入参数189
8.4.1.1 模型方法189
8.4.1.2 模型输入数据参数189
8.4.2 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服务量的定义与计算方法190
8.4.2.1 采暖服务量计算方法191
8.4.2.2 炊事和热水服务量计算方法192
8.4.2.3 照明服务量计算方法193
8.4.2.4 制冷服务量计算方法194
8.4.2.5 家用电器服务量计算方法195
8.4.3 城镇居民生活用能服务量未来发展情景设定196
8.4.4 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服务量定义与计算198
8.4.5 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服务量未来发展情景设定200
8.4.6 能源服务技术(设备)选择评价参数的确定202
8.4.7 模型模拟分析情景设定204
8.4.7.1 参照情景204
8.4.7.2 市场情景204
8.4.7.3 政策情景204
8.5 模型模拟结果分析204
8.5.1 城镇居民生活用能模型模拟结果分析204
8.5.2 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模型模拟结果分析214
8.6 居民生活用能部门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和政策建议222
8.6.1 现行政策评价222
8.6.2 居民生活用能部门减排温室气体的政策措施和建议223
9 电力工业减排技术选择及对策评价226
9.1 相关研究回顾226
9.1.1 2050年中国能源战略研究226
9.1.2 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选择研究227
9.1.3 全球气候变化国家研究228
9.2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228
9.2.1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基本情况228
9.2.2 我国电力工业燃煤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229
9.3 国内外发电技术现状及展望230
9.3.1 国外发电技术现状及展望230
9.3.2 我国电力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234
9.4 发电技术选择比较方法评价236
9.4.1 发电技术比较的一般性概念236
9.4.2 发电技术比较的方法学评价238
9.5 模型方法初步结果评价241
9.5.1 国内发电技术选择241
9.5.2 模型的基本数据假设及优化结果244
9.5.3 影响发电技术选择的因素分析246
9.6 结论与对策建议247
9.6.1 发电技术选择初步研究结论247
9.6.2 促进发电新技术发展的对策建议248
9.6.3 我国电力工业减缓二氧化碳排放政策建议249
热门推荐
- 2533239.html
- 3794481.html
- 330569.html
- 3409576.html
- 1199922.html
- 757907.html
- 3509284.html
- 309002.html
- 2120650.html
- 1770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2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24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32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89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86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28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0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20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47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2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