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翻译:跨文化解释 哲学诠释学与接受美学模式 a mode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reception aesthetics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朱健平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4800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翻译理论-语言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翻译:跨文化解释 哲学诠释学与接受美学模式 a mode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reception aesthetics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1.1 翻译研究与诠释学和接受美学的本质联系1
1.2 翻译研究的诠释学派:研究现状与本书的目的9
1.3 研究方法23
1.4 写作思路和本书结构25
第二章 翻译研究:历史与现状27
2.1 关于翻译研究流派的分类27
2.1.1 对现有分类情况的分析28
2.1.2 对翻译研究各流派的分类考察38
2.1.2.1 按照研究层次进行分类38
2.1.2.2 按照研究对象进行分类42
2.1.2.3 按照研究方法进行分类46
2.1.2.4 按照对翻译(学)性质的认识进行分类50
2.1.2.5 按照对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关系的认识进行分类52
2.2 翻译研究——由从属走向独立64
2.3 翻译研究的哲学学派74
2.4 问题与方案80
2.5 小结84
第三章 哲学诠释学和接受美学基本原理评介87
3.1 诠释学和接受美学简史88
3.1.1 诠释学简史88
3.1.2 接受美学简史100
3.2 哲学诠释学基本原理103
3.3 批判与反批判121
3.4 我们对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立场124
3.5 小结130
第四章 诠释学与翻译研究的内在联系133
4.1 从“诠释学”的词源谈起133
4.2 诠释学家论翻译135
4.3 诠释学派的翻译研究现状分析:成果与不足154
4.4 小结163
第五章 翻译即解释——对翻译的重新界定165
5.1 对翻译定义的回顾与反思166
5.1.1 语文学派对翻译的界定166
5.1.2 语言学派对翻译的严格界定170
5.1.3 对语言学派翻译定义的批判与改进173
5.1.4 从符号学和信息论角度对翻译的界定176
5.1.5 翻译研究学派和文化学派对翻译的界定179
5.1.6 解构学派对翻译的界定182
5.1.7 对现存翻译定义的小结188
5.2 翻译即解释——对翻译的重新界定189
5.2.1 “翻译即解释”在特殊诠释学阶段的内涵190
5.2.2 “翻译即解释”在方法论诠释学阶段的内涵191
5.2.3 哲学诠释学对翻译的界定193
5.2.3.1 对“翻译”范围的确定193
5.2.3.2 对“解释”范围的确定196
5.2.3.3 翻译是视域融合的过程197
5.3 小结205
第六章 解释是翻译的普遍特征207
6.1 文本特征决定了翻译的解释性209
6.2 “翻译即解释”是语言差异的必然结果234
6.3 “翻译即解释”是文化差异的必然结果240
6.4 译者视域决定了翻译的解释性244
6.5 “翻译即解释”是语境差异的必然结果247
6.6 关于零度解释现象的讨论249
6.7 小结254
第七章 翻译是有限度的解释256
7.1 文本的确定性决定了翻译是有限度的解释257
7.1.1 文本的确定性257
7.1.2 文本的确定性决定了翻译解释的有限性262
7.2 公共视域决定了翻译是有限度的解释266
7.3 公共视域与规范277
7.3.1 关于规范277
7.3.2 公共视域与规范的异同282
7.4 小结292
第八章 视域差与翻译解释的度:理想与现实294
8.1 视域差295
8.2 视域差与理想的解释度——一种动态的翻译标准观298
8.3 视域差与实际的解释度317
8.4 小结326
第九章 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的关系328
9.1 对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关系的讨论的简要回顾328
9.2 从标准读者概念看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之间的关系336
9.3 从隐含读者概念看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之间的关系352
9.4 视域融合概念对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关系的动态描述368
9.5 哲学诠释学和接受美学在对待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关系的问题上与其他翻译理论之间的异同383
9.5.1 与语文学派和语言学派的异同384
9.5.2 与文化学派和解构学派的异同385
9.5.3 与许钧观点的异386
9.6 小结397
第十章 结束语400
附录一 与本文相关的诠释学与接受美学术语汉英对照表409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413
热门推荐
- 1625489.html
- 521803.html
- 2411429.html
- 946495.html
- 1367116.html
- 2513551.html
- 66220.html
- 1096088.html
- 2672548.html
- 26018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4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63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4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33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71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51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3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42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87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