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证明责任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民事证明责任研究
  • 毕玉谦著(国家法官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7618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56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574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事证明责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认识证明责任的基础1

第一节 对证明责任含义的基本界定1

一、对证明责任含义进行认识的基本切入点1

二、对证明责任含义进行界定的理论支点3

三、两大法系对此问题之比较与解析5

第二节 主张责任7

一、主张责任的基本含义7

二、主观的主张责任与客观的主张责任9

三、主张责任与证明责任之间的关系12

第三节 证明责任的基本属性16

一、对证明责任基本属性进行透析的前提与视角16

二、诸家学说与评析17

三、本书在此问题上的基本观点26

第四节 案件事实的认定与证明责任问题的产生29

一、裁判事实的认定与法律适用的效果29

二、抽象法规范的具体化31

三、证明责任问题的产生33

第二章 证明责任学说的历史渊源与流派35

第一节 古代证明责任学说的基本观念35

第二节 近代证明责任学说的重要流派37

一、近代史上证明责任学说的开启与学术流派的形成37

二、消极事实说40

三、外界事实说50

第三节 从近代向现代转型时期有关证明责任学说的流派与评析52

一、转型时期证明责任学说的开启与学术流派的形成52

二、推定事实说53

三、基础事实说56

四、通常发生事实说67

五、最少限度事实说67

第四节 现代证明责任学说的流派69

一、现代史上证明责任学说的开启与学术流派的形成69

二、法律要件分类说71

三、规范说78

四、全备说78

五、法官裁量说87

第五节 当代证明责任学说的流派与思潮88

一、当代史上证明责任学说的开启与学术流派的形成88

二、危险领域说89

三、盖然性说89

四、损害归属说93

五、利益衡量说97

六、证明说100

七、特别规范说101

八、消极规则说102

九、操作规则说之一103

十、操作规则说之二104

十一、危险提升说105

第三章 客观证明责任106

第一节 客观证明责任的界定与认识106

一、“客观证明责任”的源流106

二、对客观证明责任在概念上的界定107

三、对客观证明责任在含义及范畴上的基本认识108

第二节 客观证明责任的产生原因及影响111

一、客观证明责任的产生原因111

二、客观证明责任实际发生前对当事人的影响113

第三节 事实真伪不明状态与客观证明责任115

一、对真伪不明状态的界定115

二、导致事实真伪不明状态出现的原因116

三、发生事实真伪不明状态的前提条件118

四、对事实真伪不明现象的认识119

五、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状态与法院的自由心证121

六、克服事实真伪不明现象的方法122

第四节 客观证明责任的基本个性与基本属性127

一、客观证明责任的基本个性127

二、客观证明责任的基本属性133

三、客观证明责任与主观证明责任的关系138

第四章 主观证明责任142

第一节 主观证明责任的界定与认识142

一、“主观证明责任”的源流142

二、对主观证明责任在概念上的界定143

三、对主观证明责任在含义及范畴上的基本定位145

第二节 主观证明责任的基本个性及其基本属性147

一、主观证明责任的基本个性147

二、主观证明责任的基本属性152

第三节 主观证明责任架构下的基本问题155

一、主观证明责任的独立性问题155

二、主观证明责任的适用范围与应用空间162

三、主观证明责任的转移166

四、主观证明责任与反证172

第五章 证明责任的分配及其基本规则——以居于通说地位的规范说为重心181

第一节 规范说的渊源与通说地位之考察181

第二节 规范说的基本解义与主要立论根据185

一、规范说的基本解义185

二、规范说的主要立论根据189

第三节 规范说的基本思想190

一、证明责任发生的成因190

二、当事人的证明责任191

三、证明责任规范的适用及其效果193

四、“不适用规范说”195

五、规范说的基本构成197

六、对法规性质的判明199

七、对不同权利类型的识别201

八、证明责任的分配只能以实体法律规范为依归202

第四节 规范说中的基本规范——权利发生规范204

一、权利发生规范的旨意204

二、权利发生规范的基本表现204

三、权利发生规范的具体形态205

四、民国时期的有关司法判例209

五、我国台湾地区的有关司法判例210

第五节 权利规范说中的对立规范210

一、权利障碍规范210

二、权利消灭规范214

三、权利制约规范217

第六节 规范说的立法及实证分析219

一、各国有关立法的基本模式与成因解析219

二、规范说的实证分析220

第七节 规范说的缺陷与局限性226

一、对规范说的检讨与反思226

二、学术界对规范说存在缺陷和局限性的基本认识227

三、日本学者石田穰与仓田卓次之间关于证明责任分配问题的论战236

第八节 克服规范说局限性的对策与思考242

一、对克服规范说局限性的对策进行思考的背景242

二、克服规范说局限性的对策与思考243

第六章 证明责任的转换259

第一节 证明责任转换的基本法意259

一、对证明责任转换的界定259

二、证明责任转换的成因261

第二节 证明责任转换的类型266

一、因实体法的特别规定所出现的证明责任转换266

二、因诉讼法的规定所出现的证明责任转换268

三、因法官据情裁量所出现的证明责任转换271

四、因当事人之间的特别约定所出现的证明责任转换275

第三节 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与证明责任的转换277

一、特殊侵权责任的由来及发展趋向与证明责任问题277

二、特殊侵权责任与证明责任的转换283

三、特殊侵权责任的变异——无过失责任、严格责任与证明责任301

第四节 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中因果关系的推定与证明责任的转换310

一、盖然性因果关系理论311

二、泛行业责任论(theory of industry-wide liability)312

三、市场份额责任论(theory of market share liability)312

四、对因果关系的推定与证明责任转换的基本解读313

第五节 英美侵权法上的“事实不证自明”(res ipsa loquitur)对证明责任转换的影响316

一、视觉与语境的定位316

二、“事实不证自明”的源由318

三、“事实不证自明”规则的适用范围320

四、“事实不证自明”的构成要件321

五、因适用“事实不证自明”规则导致证明责任转换324

六、“事实不证自明”与严格责任之间的关系325

第七章 危险领域说的理论支点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327

第一节 危险领域说的基本创意与思想源泉327

一、危险领域说面世的历史背景与基本创意327

二、危险领域说的立足点及作为思想源泉的基本立论328

第二节 危险领域说的概念与基本含义329

第三节 代表危险领域说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范例332

一、危险领域首次在判例中被划定332

二、危险领域的观念被提升至直接影响证明责任分配规则设置的程度333

三、将损害原因分配至债务人的危险领域与确认债务人违反合同义务相联系334

四、损害原因与无过错的证明责任335

五、损害赔偿请求权在侵权行为法上的适用337

第四节 危险领域说的基本观念与民法法意之解明338

一、修正“规范说”的成因338

二、对《德国民法》中危险领域观念的解读339

三、对我国民法中有关危险领域观念及运用规则的解析342

第五节 危险领域说在构建证明责任分配体系中的地位347

第六节 危险领域说的适用范围与应用价值351

一、确立应用范围的基础351

二、危险领域说的适用范围及其争论的焦点问题352

第七节 对危险领域说局限性的认识与评析363

一、认识危险领域说局限性的切入点363

二、来自学术界的消极评价366

三、本书的评析意见与实务论语368

第八章 表见证明与证明责任372

第一节 表见证明的法意372

一、表见证明的基本含义372

二、表见证明的基本功能374

三、表见证明的应用范围376

第二节 有关表见证明的学说及评述380

一、证明责任说381

二、证明评价说383

三、证明标准说385

四、实体法说387

五、推定证明说的立论391

第三节 表见证明的基本应用功能392

第四节 表见证明与事实推定396

第五节 表见证明与证明责任的转换398

第九章 推定与证明责任403

第一节 关于推定的基本法意403

一、推定的基本含义403

二、推定的机理408

三、推定的基本功能412

四、推定的分类417

五、法律上的拟制与推定424

第二节 法律上的事实推定430

一、法律上的事实推定之概述430

二、法律上的事实推定之意旨及特有功能与证明责任的设定431

三、法律上的事实推定之个性特征与证明责任433

四、法律上的事实推定之性质与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437

五、法律上事实推定的效果与证明责任问题439

第三节 法律上的权利推定451

一、法律上的权利推定之基本法意451

二、法律上的权利推定之基本个性453

三、权利推定的效果及排除与相关的证明责任问题455

第四节 司法上的事实推定462

一、司法上的事实推定之界定462

二、司法上的事实推定之基本个性464

三、司法上的事实推定与法律上的事实推定之比较468

四、司法上的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问题471

第十章 特殊侵权责任中的证明责任474

第一节 产品致人损害中的证明责任474

一、产品责任归责架构的演变及对证明责任的影响474

二、当代产品责任归责模式的形成与证明责任477

三、各国产品责任致人损害的归责模式与证明责任479

四、关于产品责任致人损害的归责要件与证明责任的理论学说483

五、我国有关产品致人损害归责的立法模式与证明责任484

第二节 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中的证明责任488

一、危险责任的概念与含义的界定488

二、英国历史上有关著名案例所确定的归责原则与证明责任489

三、两大法系有关危险责任归责原则的基本理念及对证明责任的影响490

四、我国高度危险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证明责任492

第三节 环境污染致人损害中的证明责任494

一、德国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归责模式与证明责任494

二、日本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归责模式与证明责任496

三、英美法系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归责模式与证明责任498

四、我国现行法上有关环境污染致人损害责任的归责模式与证明责任498

第四节 物件致人损害中的证明责任501

一、关于物件致人损害的界定501

二、德国法上物件致人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证明责任502

三、法国法上物件致人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证明责任503

四、日本法上物件致人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证明责任504

五、英美法系有关物件致人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证明责任505

六、我国现行法上有关物件致人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证明责任506

第五节 动物致人损害中的证明责任509

一、两大法系关于动物致人损害归责的原则与证明责任509

二、我国现行法有关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证明责任513

第六节 因雇佣关系致人损害中的证明责任516

一、转承责任及基本范畴516

二、雇佣关系致人损害与证明责任的转换517

三、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中的证明责任523

第七节 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中的证明责任528

一、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证明责任的基本定位528

二、德国法的基本模式529

三、法国法的基本模式529

四、日本法的基本模式531

五、英美法的基本模式533

六、我国相关立法模式与解读533

七、责任保险制度与证明责任问题534

八、关于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免责事由534

第八节 医疗侵权行为致人损害中的证明责任536

一、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及与证明责任的关系536

二、医疗纠纷诉讼中证明责任的确定539

三、英美法侵权法上的“事实不证自明”规则与医疗纠纷诉讼541

四、表见证明在医疗纠纷诉讼中的适用544

五、德国医疗纠纷诉讼中证明责任的转换547

六、日本证据法上的大致推定(一应の推定)规则与医疗纠纷诉讼553

七、关于我国医疗事故的界定及证明责任5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