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学场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学场论
  • 吴小鸥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81731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17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231页
  • 主题词:教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学场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学场引论1

第一节 古代哲学思想中朴素的场观念1

一、“虚空”:古代西方原子论中朴素的场观念1

二、“气”:中国古代虚实观中朴素的场观念3

第二节 近代和现代物理学中的场学说6

一、以太学说6

二、超距作用理论10

三、经典电磁场论11

四、统一场论13

第三节 拓扑心理学中的场理论20

一、行为动力观21

二、心理场的提出23

三、团体动力学25

第二章 教学场概述29

第一节 教学场的涵义29

一、教学场界说29

二、教学场的特性32

三、教学场辨析35

第二节 教学场的构成37

一、生命态教学存在38

二、实物态教学存在40

三、虚物态教学存在43

第三节 教学场的分层46

一、教学心理场46

二、教学活动场47

三、教学文化场48

第三章 教学场的自组织50

第一节 自组织及其理论50

一、自组织的涵义51

二、自组织现象的几个实例53

三、自组织的理论55

第二节 教学场自组织的基本表现61

一、教学场自我认同62

二、教学场自我调控64

三、教学场自我激励66

第三节 形成教学场自组织的条件分析68

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68

二、教师的教育反思智慧73

三、教学场中心理契约的构建与维护79

第四章 教学场的演进88

第一节 自然性教学场89

一、自然主义思潮:自然性教学场的哲学基础90

二、顺性、自由、共处:自然性教学场的基本表征92

第二节 工具性教学场96

一、科学主义思潮:工具性教学场的哲学基础97

二、精确、控制、预设:工具性教学场的基本表征99

第三节 反思性教学场103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反思性教学场的哲学基础104

二、理解、对话、生成:反思性教学场的基本表征109

第五章 教学场中创新性学习114

第一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知识观114

一、新的知识性质观115

二、新的知识类型观117

第二节 对教学场中创新性学习的理解120

一、立足于新知识观的创新性学习要义分析120

二、教学场中创新性学习的实质是一种非线性学习122

三、教学场中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125

第三节 教学场中创新性学习的影响因素及效果分析127

一、教学场中创新性学习的影响因素127

二、教学场中创新性学习的效果分析131

第四节 教学场中创新性学习的机制建立133

一、学习时空的转变:从封闭到开放134

二、学习态度的转变:从被动到参与135

三、学习动机的转变:从等待重复到预期未来137

四、学习指向的转变:从理解到解构再到建构138

五、学习内容的转变: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再到意义140

六、学习方法的转变:从割裂到整合141

第五节 构建适合创新性学习的生态环境144

一、心理环境:宽松而自由144

二、文化环境:获得“意义的发现”145

三、问题环境:留有思考的空间145

四、网络环境:可自主协作学习146

五、课程环境:可供学生灵活选择146

六、交往环境:主体间平等地对话147

七、学科知识环境:呈现生命态148

八、课堂教学环境:粗线条设计149

九、活动环境:体现综合性主题149

十、评价环境:动态而多样化150

第六章 教学场中道德学习152

第一节 对道德学习的理解152

一、关于道德学习的基本观点153

二、教学场中道德学习的要义155

第二节 生命及其关怀158

一、生命的涵义158

二、生命关怀思想的演进160

第三节 教学场中生命关怀的异化165

一、教学场中生命关怀的忽略165

二、教学场中生命关怀的强迫171

第四节 关怀型情感场及其构建172

一、关怀型情感场的提出172

二、关怀型情感场的意蕴177

三、关怀型情感场的构建178

附录一 研究性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价值181

附录二 问诊大学课堂教学188

附录三 关怀型课堂:生活世界的还原与超越195

附录四 社会转型期道德学习的难为与有为205

后记2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