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破解三农难题 30年农村改革与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韩俊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 ISBN:978780234194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农村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破解三农难题 30年农村改革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2
一、改革开放前的农业、农村、农民2
二、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与主要进展8
1.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8
2.取消了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全面放开搞活农产品购销9
3.改革单一的集体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创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和混合型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11
4.实施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税费改革,国家对农民实现了由“取”向“予”的重大转折12
5.废除了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不合理限制,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在城乡和地区间全方位流动的新格局13
6.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序展开,农村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化14
三、农村发展的重大成就15
1.农产品供给告别长期短缺,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15
2.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大幅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16
3.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扶贫开发成效显著16
4.农村社会流动性显著增强,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17
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深层矛盾和突出问题18
1.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18
2.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协调工农、城乡利益关系任重道远19
3.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前景堪忧22
4.农村社会不平等程度加深,兼顾各方利益和搞好社会管理难度加大23
五、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和重点25
1.强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25
2.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6
3.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28
4.放松对农村金融的管制,加快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31
5.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制度33
6.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35
7.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35
8.更新农村治理理念,转换社会治理方式36
第二章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39
一、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政策和法律框架40
1.农民土地权利的范围41
2.土地的重新调整42
3.农村土地流转43
4.颁发土地证书和登记45
5.妇女的土地权利46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流转现状47
三、强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49
第三章 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与农民合作组织发展55
一、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现实要求57
二、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61
1.发展已初具规模,分布广泛,多类型并存61
2.顺应了中国农村发展形势的需要,已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62
3.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各具特色64
4.合作经济组织的注册不统一,多数属于非赢利性实体65
5.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不断出现新趋势和新动向66
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68
1.覆盖面偏窄,合作紧密性还不强,功能和作用有限68
2.规范性发展不足70
3.内部治理多数不健全,制度创新任重道远71
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72
1.对合作社缺乏正确的了解72
2.府支持政策不明晰、难落实73
3.过度依赖政府或龙头企业74
4.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资源和客观条件有限75
五、促进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框架76
1.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的基本原则76
2.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的政策重点76
第四章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84
一、新阶段农业的基础作用85
二、改革以来农业发展的重大变化88
三、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95
四、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制度98
1.我国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的进展98
2.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100
3.我国支持和保护农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102
4.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104
5.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重点107
第五章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113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回顾113
二、我国粮食产销区域格局的变化115
三、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收益与价格变化119
1.粮食生产成本变动特征119
2.粮食价格变动特点121
3.粮食生产收益124
四、我国粮食对外贸易126
五、我国粮食政策的演变128
1.粮食购销体制改革128
2.粮食市场发育129
3.国有粮食企业改革131
4.粮食储备和政策演变133
5.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136
6.粮食生产补贴138
六、我国粮食需求变化特点和趋势139
七、我国未来粮食增产的潜力与制约因素145
八、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147
第六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工权益保障157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概况157
二、现阶段我国农民工的主要特点160
三、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回顾167
1.逐步取消了限制农民进城就业、损害其劳动权益的政策规定168
2.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有了更充分的制度保障171
3.农民工子女教育逐步得到重视并改善173
4.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得到广泛关注175
5.农民工就业培训纳入了公共财政支持范围177
6.对农民工的社会管理逐步向维护权益和服务转变178
四、农民工社会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181
五、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思路185
1.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开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185
2.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187
3.推进户籍制度改革189
4.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和创业190
5.保障农民工享有更多民主权利,健全维权机制194
第七章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97
一、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成就197
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1
三、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205
四、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207
五、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209
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211
七、推进农村扶贫开发212
第八章 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216
一、改革征地制度217
1.现阶段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弊端219
2.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改革征地制度236
二、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239
第九章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244
一、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现状244
1.农户借贷状况247
2.农户金融需求的基本特征249
3.农户金融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251
4.农村中小企业借贷状况253
5.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特征256
6.农村中小企业普遍受到信贷约束258
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262
1.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262
2.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小额信贷与微型金融服务266
3.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269
4.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271
第十章 农村社会结构转型与治理275
一、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276
1.农村人口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强276
2.农村人口和家庭结构发生重要变化277
3.农村处于快速社会分化阶段279
4.农村治理方式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280
5.农民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形成了多元并存格局282
二、农村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和问题283
1.农村社会发展进入高风险时代283
2.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285
3.农村社会不平等程度加深286
4.农村社会安全网建设滞后287
5.农村社会组织发育和作用发挥不足288
6.社会管理制度改革严重滞后290
三、影响农村社会结构变化的因素分析291
1.市场取向的改革是农村社会转型的基本动力291
2.独具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农村社会结构转型的强大推动力294
3.相对滞后的城市化进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型296
4.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是促进农村社会转型的加速器298
四、促进农村社会结构转型的对策与建议300
1.改善农村社会发展条件,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300
2.拓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301
3.优化农村社会组织结构,扶持农民自组织的发育302
4.加快建立社会安全网,保护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303
5.完善社会流动机制,消除农民社会流动的制度障碍304
6.更新农村治理理念,转换社会治理方式305
7.发掘农村精英人才,改善农村基层政权的结构306
8.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弘扬核心价值观念307
附录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庄层面的透视308
一、村级组织状况310
1.村级组织的干部构成和运转成本310
2.村级组织的收入与支出316
二、农村土地的使用与管理326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流转现状326
2.农村宅基地的利用情况332
三、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339
1.村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现状及需求339
2.加快农村社会服务与保障事业的发展348
四、农民增收与农村劳动力转移355
1.农民收入现状及影响因素355
2.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动向361
后记367
热门推荐
- 2036553.html
- 674436.html
- 538851.html
- 497895.html
- 1338400.html
- 997227.html
- 1121795.html
- 145860.html
- 2363755.html
- 32939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53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38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72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05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78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06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04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55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3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5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