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人生大学问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大学》人生大学问
  • 郭庆祥著 著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学》人生大学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使中华文明得以绵延发展1

二、“五经”的形成及其思想意义11

《周易》,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哲学之源,辩证法之母,古代智慧的高度浓缩11

《尚书》,中国第一部政治文献汇编,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基础指南,儒家学说的思想本原14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重要的历史文献和儒家经典17

《礼记》,中国第一部礼仪论文总集,约束规范中国数千年的经典19

《春秋左传》,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儒家重要经典20

三、“四书”的形成及其思想意义24

《论语》,儒学的源头,修身、齐家的“圣经”,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大道理24

《孟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元典,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与大丈夫精神28

《中庸》,中国最早最精密的哲学著作,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人生大智慧30

四、《大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宝典33

《大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宝典,是修己以安百姓的大学问33

《大学》是建筑儒家思想宫殿的蓝图和施工程序37

《大学》之道,是内圣外王之道,是儒家通往最高理想的必经之道38

《大学》的“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9

五、“大学之道”,是“内圣外王”之道42

中国古代的小学学什么42

“大学之道”,是教育的总规律、总目的、总目标、终极纲领46

六、程朱理学,修正的儒家思想,朱熹对《大学》的阐释50

程朱理学,修正了儒家思想50

七、“在明明德”,是“内圣外王”之道的“内圣”之道57

“在明明德”,是继承发扬先圣高尚的品德品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往“内圣”之道57

八、“德”,是“知、仁、勇”,天下之三达德67

知,是知天、知地、知命、知性、知道、知德、知教、知人、知己、知物、知进退、知取舍、知可为、知不可为68

仁,是把自己当人也把别人当人;爱自己也爱别人,爱人也爱物;最终达到和天地万物内外的和谐70

勇,是一种勇气、能量、能力、魄力、气势,一种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77

九、“在亲民”,是“内圣外王”之道的“外王”之道79

“亲”,是把天下被统治者当做亲人对待81

“民”,是天下被统治最底层的劳苦大众81

十、“三皇”、“五帝”是“亲民”的楷模88

“在亲民”,是亲民、爱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外王”之道95

十一、“在止于至善”的终极目标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96

“止”,是最终极的目标和最终的目的地96

“至”,是最理想的居所和最美好的精神境界97

人类活动的一切目的,是为了达到最美好的物质生活,最理想的精神境界;终极目标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在止于至善”的最理想境界102

十二、“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前提是实现“小康”社会104

十三、“七证”的修养功夫,是通往“止于至善”的精神范畴111

“知”,是知道自己要追求的终极目标112

“止”,是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终极目标113

“定”,是量力而行后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117

“静”,是大自然中万物繁荣昌盛,万类长天竞自由的状态117

“安”,是安稳不动如山的追求“在止于至善”的境界119

“虑”,是谋划周密的思考,为了达到目的周密严谨的谋划119

“得”,是在“外得于人,内得于己”过程中的行有所得120

十四、物有本末,就是不能本末倒置121

“物”的本义是牛,引申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总和122

“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部,引申为事物的根源或根基122

“末”的本义是树梢,引申为事物的末梢和终极,最终的目标和结果123

“事”,就是人类的一切事物123

“终”的本义是丝线缠到最后打的结,引申为结果和最终目的123

“始”的本义是女子的初生,引申为最初的开端和原因124

十五、格物之道,是探索运用万事万物规律的过程131

“格物”的最好方法,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34

“博学之”,力求了解、认识、掌握宇宙间万事万物更多的知识135

“审问之”,详尽、周密、慎重地追根求源138

十六、慎思之道,是谨慎细心持重,力求正确无误141

“慎思之”,对已掌握的知识要谨慎地思考,细心地推敲,力求正确无误141

“明辨之”,明察秋毫,明辨是非对错,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143

“笃行之”,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147

十七、致知之道,是探索、追求、接近、把握、运用真理的过程151

人的知识是“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的总和153

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生活着的人154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好好地活着154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更好、更充实、更自由、更有尊严地活着154

天,人类所处的大环境,是不可思议改变人命运的力量154

命,左右人命运的大趋势,是不可思议左右人命运的力量155

地利,指所居住、生存、发展空间的有利环境157

人和,是民心所归,与民同乐,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和谐发展,荣辱与共159

十八、要知人和人性,知天和天命162

天命,人对之以为无可奈何的必然性命运165

人性,指人类的本能、本性、本色、本质169

十九、道为大路,德为行路,天道是人类共生共存共发展之路171

天道,就是人道,人类共生、共存、共发展之道174

德行,道为大路,德为行路。德行,是人生路上一往无前的笃行和实践精神176

二十、诚意之道,就是不欺人,不自欺,慎独184

“慎独”,一个人在无人监督、独处闲居时的严格自律和谨慎189

二十一、正心之道,是不受私欲的支配,保持内心的客观公正196

“正心”,是不受情感和私欲的支配,保持内心的客观公平公正196

正心的标准,是以人为本;正心的目的,是亲民爱民198

二十二、修身之道,是“内圣外王”之道208

“修身”的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208

“修身”的程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208

“修身”是修德,是“修己以安百姓”;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造福于民的本领209

二十三、修身的目标:由“内圣”到“外王”218

圣人:丰功伟绩、彪炳千秋220

二十四、争取做君子,力争做成人226

贤人:德才兼备,丰功伟绩,万世敬仰,名垂青史226

君子:自强不息,意志坚强,厚德载物,身体力行,修身养性,从善如流227

成人:清廉无欲,聪明睿智,勇者不惧,多才多艺,约之以礼,和之以乐,舍生取义,穷且益坚232

二十五、做有恒者、善人,远离真小人,慎防伪君子234

善人:善良、怜悯、有同情之心,勤学好问,乐善好施,助人为乐234

有恒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35

小人:巧言令色,谄媚取宠,言而无信,反复无常,忘恩负义,以怨报德237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主要看是否见利忘义239

真小人与伪君子的区别:真小人易被人看透,伪君子难以辨清240

伪君子:冠冕堂皇,口蜜腹剑,包藏祸心,深藏不露241

二十六、修身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243

二十七、修身需自勉、自强、自知、自信、自得、自乐251

二十八、齐家之道,家的含义258

什么是家?家的产生260

《大学》中的家,应为卿大夫之家263

二十九、齐家,以公平公正之心治家,以孝悌之道齐家268

三十、男婚女嫁,人之大伦,家的开端280

婚配:门当户对为佳,郎才女貌为好282

择偶:择妻,要以德、貌、才为序;择夫,要以德、才、貌为序283

三十一、勤俭,持家之本289

家和万事兴;和谐,兴家之本291

婚姻:婚,古代黄昏时分举行婚礼;姻,因婚姻结成的亲戚,称姻亲292

三十二、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297

诗书,起家之本;教子,延家之本;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298

善教:是因材施教的兴趣激励,是润物无声的启迪规矩299

三十三、百善孝为首,百孝顺为先306

孝悌,是齐家之本311

三十四、治国之道,爱民而已319

治国目的:使国强民富、民主公正、文明尊严、幸福和谐安康、持续发展319

圣人治国:不法古,不修今,当时而立功,在难而能免320

“三皇以道治;五帝以德化;三王由仁义;五霸用权谋;后代多用法治”322

三十五、治国之道,因时而变328

墨家治国:提倡兼爱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从根本上富国强兵330

三十六、王道及王道的治国思想336

王道为政:以不扰民为安,以不取民为与,以不害民为利,以行所无事,为民兴利除弊336

能使天下者,惟神、惟德、惟惠、惟威337

三十七、霸道与王道的区别346

王者之政化之,降心服志也346

霸者之政威之,强国之政胁之347

治国首在安民,安民首在公平公正348

依法治国是根本349

三十八、恩威并济,赏罚并用,群策群力,众志成城358

恩威并济、赏罚并用是治国良策358

以术治国,提高执政能力360

依靠人民,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乃治国之道362

三十九、以势治国,公生明,廉生威368

君主要以身作则,恩威并用,言而有信,才能威服天下368

使人威之,不若使人愧之371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顺民心者得天下,顺民欲者得民心372

四十、中国传统文化的治国思想377

重民:食为民本,民为国本,国为君本;民富国强,民安国安,国安君安378

变革:法无常,近民为要,要与时俱进380

四十一、法家:依法治国,赏罚分明,刑罚为主,以礼辅助383

管子治国:以民为本,依法治国,严刑重赏,礼法并用,加强君权,寓兵于农,民富国强385

商鞅治国:变法图强,重视农业,重刑厚赏,重视战争,统一民心制度389

韩非治国:以法为本的法治,法、术、势的结合。法,是规矩、准绳;术,是国君驾驭群臣的手段;势,是国君的权威威势;强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中央集权389

资本主义法治:通常包括议会制度、普选制度、两党或多党制度,提倡人权和民主等形式391

社会主义法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其根本任务是打击敌人、保护人民,保障社会主义秩序,建设社会主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392

四十二、儒家治国:主张“德治仁政”,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中庸”393

儒之始祖——周公:制定礼乐,推行仁政,礼贤下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94

孔子的思想:“仁爱”、“忠恕”、“仁政”、“君臣”、“秩序”395

孟子的思想:是君仁臣义,尊贤使能,以民为本,统一天下的“王道”和“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念;“性善论”的哲学思想397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礼(制度),义(伦理),法(刑罚);哲学思想是“性恶论”和“人定胜天”399

四十三、墨家“兼爱”的“人治”;道家“顺其自然”的“道治”402

墨子思想的总纲:“兼相爱,交相利”;政治思想:“尚贤、尚同、非攻”;经济思想:“节用、节葬、非乐”;宗教思想:“天志、明鬼”403

墨子以“三表”,即“历史经验,人民的评判,国家人民的利益”,作为判断是非对错真假的标准405

道家治国:“无为自化,清净自正,修身养性,无为而治”的“道治”406

列子治国: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408

杨朱治国:“全性葆真”,“利己,不损人”,与庄子的“遁世”相似408

四十四、老子“无为而治”;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410

老子的“无为自化,清净自正,顺其自然”;“以弱胜强”;“无为,不争”411

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物我两忘”,“独与天地精神往来”413

四十五、法家以法治国,儒家以礼治国,墨家以人治国,道家以道治国421

儒家“仁政”、“礼乐”、“忠恕”、“中庸”、“圣君”、“王道”的“礼治”421

法家“依法治国,赏罚分明,刑罚为主,以礼辅助”的法治422

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以人为本”的“人治”422

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道治”426

四十六、“平天下”之道,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之道430

平,是普天下受压迫穷人的追求和理想430

天下,古指全中国,现指全世界;平天下,指平定天下或使天下太平431

领导要起楷模和表率作用,才能治理好国家和处理好复杂的各种关系432

圣人无心,以天下民心为心433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434

天命,乃人心民意,治国要以人为本436

当政者要以诚信立身,取信于民;“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絜矩之道”是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439

政治家要以仁德施政,治国要开源节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科学发展观440

附原本(古本)《大学》原文4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