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科学历史观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科学历史观
  • 刘锋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054225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科学历史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历史观走向科学的里程碑35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的沿革与超越35

一、旧历史观视野中的社会历史35

二、科学社会历史观的创立39

三、科学历史观的现代走向43

第二节 科学社会历史观的真谛46

一、人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和归宿46

二、社会历史是高级的物质形态50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52

第三节 科学社会历史观的方法58

一、本体辩证方法58

二、系统整体方法60

三、历史主义方法62

四、阶级分析方法63

第二章 社会主体以实践缔造社会65

第一节 社会主体与实践65

一、社会主体与主体性65

二、实践的外延与内涵69

三、实践的要素及基本形式73

一、劳动实践创造社会主体75

第二节 社会历史是实践的缔造物75

二、实践造就社会依存的自然基础78

三、实践缔造了人类社会历史81

第三节 实践建构社会的优化模式86

一、实践建构社会的现代特点86

二、实践正确建构社会的三个基本环节89

三、实践建构社会的优化模式92

一、对社会有机体的界定98

第三章 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98

第一节 社会有机体系统98

二、社会有机体系统的内容和特点100

三、社会有机体的现代表现105

第二节 社会有机体系统的结构107

一、生产力结构107

二、经济结构110

三、政治结构113

四、思想上层建筑结构115

一、血缘群体120

第三节 社会主体的群体结构120

二、阶级群体123

三、民族群体127

第四章 社会演进的动因机制130

第一节 社会演进的多元动因和终极动力130

一、社会演进多元动因的综合效应130

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133

三、生产力标准和综合国力135

一、需要是激发社会发展的基因137

第二节 创造和变革社会的主体动因137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40

三、阶级斗争是变革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143

第三节 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动因145

一、社会基本矛盾145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146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形态更替147

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149

第四节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技术动因152

一、科学技术及其特征152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54

三、科学技术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157

四、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158

第五章 社会发展的规律序列160

第一节 社会规律及其一般规律160

一、社会规律的特点和客观性160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63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66

第二节 社会形态演进规律167

一、社会形态演进的多视角透视167

二、社会形态演进的常规性和跳跃性172

三、社会形态演进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75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协调规律179

一、社会协调及其规律179

二、社会三大生产及其协调发展183

三、主体自觉进行社会协调189

第六章 社会运转的文化支柱191

第一节 文化的本质及其结构191

一、对文化的界定191

二、文化的层次结构193

三、文化的特点196

第二节 文化的功能200

一、文化立人200

二、文化支撑和推进社会发展206

三、文化促进经济发展209

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11

第三节 文化发展的机制和规律214

一、文化发展的机制214

二、文化发展规律218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224

第七章 社会生活方式与主体选择228

第一节 生活方式及其功能228

一、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228

二、生活方式的特点231

三、生活方式的功能233

第二节 影响生活方式形成和发展的因素235

一、物质基础因素235

二、文化精神因素237

三、社会变革因素239

四、多重环境因素241

一、生活方式的历史沿革243

第三节 生活方式的发展和主体选择243

二、当代生活方式的基本模式和主体选择246

三、创建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250

第八章 社会管理及其决策254

第一节 管理的产生、本质和演进254

一、管理产生和发展的根据254

二、管理的本质258

三、管理的历史演进260

一、管理的构成要素265

第二节 管理的要素、类型和作用265

二、管理的类型270

三、管理的作用273

第三节 管理的科学决策278

一、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278

二、决策的要素与程序281

三、决策的思维要求284

四、推进我国的管理改革287

一、价值及其特征290

第一节 价值及其类型290

第九章 社会价值与评价290

二、价值观及其功能295

三、价值类型297

第二节 社会价值及其观念体系298

一、社会价值及其表现298

二、社会价值观念及其特征304

三、改革与社会价值观念变化307

第三节 社会价值评价尺度309

一、社会价值评价活动的基础309

二、社会价值的评价尺度312

三、社会价值评价的科学化315

第十章 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318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类型与功能318

一、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形成318

二、人化自然演进的历史形态320

三、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功能323

第二节 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演进327

一、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演进的根据327

二、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演进330

三、重建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关系335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优化模式337

一、自然环境危机是当代社会发展的“瓶颈”337

二、对自然环境危机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反思339

三、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优化模式341

四、自然环境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45

第十一章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大趋势347

第一节 人的本质和价值347

一、人性与人的本质347

二、人权及其特征350

三、人的价值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354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358

一、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358

二、人的素质全面优化361

三、培养和塑造理想人格364

第三节 当今时代与社会未来大趋势368

一、社会历史的不断进步368

二、当今时代及其本质趋向373

三、社会走向自由王国375

后记3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