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仪器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仪器分析
  • 李继睿,杨讯,静宝元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8399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仪器分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仪器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仪器分析概述1

1.1 仪器分析的内容与方法1

1.1.1 仪器分析的内容1

1.1.2 仪器分析的方法1

1.2 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局限性2

1.2.1 仪器分析的特点2

1.2.2 仪器分析的局限性2

1.3 仪器分析的发展及趋势2

1.3.1 仪器分析的发展过程2

1.3.2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3

第2章 可见(Vis)和紫外(UV)分光光度法6

2.1 光的性质6

2.2 物质的颜色与其对光的选择性吸收7

2.3 吸收(光谱)曲线7

2.4 光的吸收定律8

2.4.1 朗伯-比耳定律8

2.4.2 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11

2.4.3 目视比色法12

2.5 分光光度计12

2.5.1 分光光度计的组成12

2.5.2 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分类15

2.6 显色与显色条件的选择17

2.6.1 显色反应及显色剂17

2.6.2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19

2.7 测量条件的选择21

2.7.1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21

2.7.2 参比溶液的选择21

2.7.3 吸光度范围选择与控制22

2.7.4 比色皿的使用23

2.8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25

2.8.1 定量分析25

2.8.2 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28

2.8.3 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28

2.9 紫外分光光度法29

2.9.1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29

2.9.2 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影响因素31

2.9.3 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33

技能训练2-1 锅炉给水中铁含量的测定34

技能训练2-2 丁二酮肟法测定镍的含量36

技能训练2-3 尿素中缩二脲含量的测定37

技能训练2-4 水中磷酸盐含量的测定38

技能训练2-5 水中挥发酚的测定40

技能训练2-6 混合液中钴和铬双组分含量测定42

技能训练2-7 邻二氮菲法测铁条件探讨(开放性实训)43

技能训练2-8 快速测定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45

技能训练2-9 锅炉水及冷却水硝酸盐的含量测定46

技能训练2-10 双波长法测定三氯苯酚存在时的苯酚含量47

技能训练2-11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APC片剂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49

思考题51

习题51

第3章 红外光谱法(IR)53

3.1 概述53

3.2 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54

3.2.1 红外光及红外光谱54

3.2.2 分子的振动能级与振动频率54

3.2.3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必要条件56

3.2.4 分子的基本振动形式57

3.2.5 影响吸收谱带位置和强度的因素59

3.3 各类有机物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62

3.3.1 分子结构与吸收带之间的关系62

3.3.2 各种官能团的吸收频率范围62

3.3.3 各种有机物的特征吸收63

3.4 红外光谱仪75

3.4.1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75

3.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77

3.5 红外光谱在有机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78

3.5.1 试样的制备78

3.5.2 红外光谱的应用79

3.5.3 光谱解析的一般程序80

技能训练3-1 苯甲酸的红外光谱测定83

技能训练3-2 红外光谱对未知样品的定性分析84

技能训练3-3 醛和酮的红外光谱85

习题86

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88

4.1 概述88

4.2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89

4.2.1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89

4.2.2 原子吸收光谱与原子结构89

4.2.3 原子吸收光谱轮廓89

4.3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90

4.3.1 积分吸收90

4.3.2 峰值吸收90

4.3.3 实际测量91

4.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92

4.4.1 光源92

4.4.2 原子化技术93

4.4.3 光学系统99

4.4.4 检测器99

4.4.5 数据处理系统99

4.4.6 仪器验收方法及指标99

4.4.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100

4.5 定量分析方法100

4.5.1 标准曲线法100

4.5.2 标准加入法101

4.5.3 测定结果的评价101

4.6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应用技术102

4.6.1 样品的处理102

4.6.2 标准样品溶液104

4.6.3 干扰及其抑制方法104

4.6.4 最佳测定条件的选择108

4.6.5 火焰原子吸收法最佳条件选择110

4.6.6 石墨炉分析最佳条件选择111

4.7 原子荧光光谱法简介112

4.7.1 基本原理112

4.7.2 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及类型112

4.7.3 原子荧光光谱仪构造113

技能训练4-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灵敏度和自来水中钙、镁的测定114

技能训练4-2 标准加入法测定水样中铜的含量115

技能训练4-3 土壤中镉的测定116

技能训练4-4 原子吸收法测人发中锌含量118

技能训练4-5 冷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头发中汞的含量119

技能训练4-6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和饮用水中的微量铅120

技能训练4-7 食品中铅、镉、铬的测定(开放性实训)122

思考题125

习题125

第5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128

5.1 等离子体、电弧和火花光源128

5.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129

5.1.2 电弧和火花光源130

5.2 摄谱法131

5.2.1 摄谱仪131

5.2.2 光谱干板132

5.2.3 定性分析133

5.2.4 半定量分析133

5.2.5 定量分析134

5.3 光电直读光谱法136

5.3.1 光电光谱仪136

5.3.2 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光谱仪137

5.4 定量分析137

技能训练5-1 矿泉水中微量元素的测定138

技能训练5-2 微波等离子炬原子发射法测定水中的镁和锌139

技能训练5-3 原子发射光谱法——摄谱法140

习题143

第6章 电化学分析法(EM)144

6.1 电化学分析法概述144

6.1.1 基本概念和术语144

6.1.2 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147

6.1.3 电化学分析法的特点和应用147

6.2 电位分析法基本原理148

6.2.1 电位分析法概述148

6.2.2 电位分析法理论依据149

6.2.3 参比电极150

6.2.4 金属基指示电极152

6.3 离子选择性电极与膜电位153

6.3.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构造153

6.3.2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膜电位154

6.3.3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主要性能指标155

6.3.4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和应用157

6.4 直接电位法162

6.4.1 pA(pH)值的实用定义162

6.4.2 离子浓度的测定条件163

6.4.3 定量分析方法164

6.4.4 常用酸度计和离子计的使用167

6.4.5 影响直接电位法准确度的因素169

6.5 电位滴定法170

6.5.1 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170

6.5.2 电位滴定法实验装置及电极的选择171

6.5.3 电位滴定实验方法及滴定终点的确定171

6.5.4 自动电位滴定法173

6.6 库仑分析法简介176

6.6.1 法拉第电解定律176

6.6.2 电解时的副反应及其消除方法177

6.6.3 控制电流库仑分析法177

6.6.4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180

6.6.5 微库仑分析法181

技能训练6-1 电位法测定工业循环冷却水的pH182

技能训练6-2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氟的含量184

技能训练6-3 重铬酸钾电位滴定法测定水溶液中亚铁离子的含量186

技能训练6-4 乙酸电离常数的测定188

技能训练6-5 库仑滴定法测定硫代硫酸钠的浓度189

技能训练6-6 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碘离子和氯离子含量及溶度积(开放性实训)191

电化学分析法技能考核标准示例194

思考题及习题196

第7章 气相色谱法(GC)200

7.1 色谱法概述200

7.1.1 色谱法的由来200

7.1.2 色谱法的分类201

7.1.3 色谱法的发展历程202

7.2 气相色谱法分析过程与分离原理203

7.2.1 气相色谱法的分析过程203

7.2.2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203

7.2.3 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204

7.3 色谱流出曲线及常用术语205

7.3.1 关于色谱峰的常用术语205

7.3.2 关于保留值的常用术语206

7.3.3 关于分配平衡的常用术语207

7.3.4 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207

7.4 气相色谱仪及其使用208

7.4.1 气路系统208

7.4.2 进样系统212

7.4.3 分离系统215

7.4.4 检测系统217

7.4.5 温控系统224

7.4.6 记录系统225

7.4.7 常用气相色谱仪的使用225

7.5 气相色谱理论基础229

7.5.1 塔板理论229

7.5.2 速率理论230

7.5.3 分离度233

7.6 气相色谱固定相及其选择234

7.6.1 液体固定相234

7.6.2 固体吸附剂238

7.6.3 合成固定相239

7.6.4 色谱柱的制备239

7.7 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242

7.7.1 载气流速及其种类的选择242

7.7.2 柱温的选择243

7.7.3 汽化室温度的选择244

7.7.4 进样量的选择244

7.8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及应用245

7.8.1 定性分析245

7.8.2 定量分析247

7.8.3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及实例251

技能训练7-1 气相色谱仪基本操作(Ⅰ)253

技能训练7-2 气相色谱仪基本操作(Ⅱ)255

技能训练7-3 载气流速及柱温变化对分离度的影响256

技能训练7-4 苯系物的分析——归一化法258

技能训练7-5 甲苯试剂纯度的测定——内标法260

技能训练7-6 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外标法261

技能训练7-7 丙酮试剂中微量水分的测定——标准加入法263

技能训练7-8 气固色谱法分析O2、N2、CO及CH4混合气体264

技能训练7-9 程序升温毛细管色谱法分析白酒中微量成分的含量266

技能训练7-10 玫瑰花中玫瑰精油的提取及分析(课外开放性实验)268

气相色谱法技能考核标准示例271

思考题与习题272

第8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276

8.1 概述276

8.1.1 高效液相色谱法276

8.1.2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277

8.1.3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的比较277

8.2 高效液相色谱仪277

8.2.1 高压输液泵278

8.2.2 进样器279

8.2.3 色谱柱279

8.2.4 检测器280

8.2.5 工作站282

8.3 液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282

8.3.1 基质(载体)282

8.3.2 化学键合固定相283

8.3.3 流动相284

8.4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286

8.4.1 液-固色谱法(液-固吸附色谱法)286

8.4.2 液-液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287

8.4.3 离子交换色谱法288

8.4.4 凝胶色谱法(空间排阻色谱法)289

8.4.5 离子对色谱法289

8.5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方式的选择290

8.6 毛细管电泳(CE)290

8.7 固相萃取(SPE)292

8.8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293

技能训练8-1 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294

技能训练8-2 饮料中苯甲酸钠、糖精钠含量的测定295

技能训练8-3 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分离芳香烃296

技能训练8-4 阿莫西林胶囊含量的测定297

液相色谱法技能考核标准示例298

思考题与习题299

第9章 离子色谱(IC)301

9.1 基本原理301

9.1.1 分离原理301

9.1.2 离子色谱的特点302

9.1.3 离子色谱的新进展302

9.2 离子色谱仪303

9.2.1 输液系统303

9.2.2 进样器304

9.2.3 分离柱304

9.2.4 检测器305

9.3 实验技术307

9.3.1 分离方式和检测方式的选择307

9.3.2 分离度的改善308

9.4 离子色谱法应用310

思考题与习题310

第10章 流动注射分析法(FIA)和荧光分析法(MFA)311

10.1 流动注射分析311

10.1.1 概述311

10.1.2 分析过程311

10.1.3 试样带的分散和分散系数312

10.1.4 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313

10.1.5 流动注射分析仪器314

10.1.6 流动注射技术315

10.1.7 应用实例317

10.2 荧光分析法318

10.2.1 基本原理318

10.2.2 荧光分析321

10.2.3 荧光光度计323

10.2.4 应用与示例325

第11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和质谱法(MS)326

11.1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326

11.1.1 基本原理326

11.1.2 核磁共振波谱仪332

11.1.3 核磁共振波谱实验方法和技术333

11.1.4 其他核磁共振波谱法336

11.2 质谱法(MS)337

11.2.1 质谱法概述337

11.2.2 质谱仪337

11.2.3 质谱图解析的基础知识343

11.2.4 质谱解析的一般规律345

思考题347

第12章 仪器联用技术简介348

12.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348

12.1.1 GC-MS联用系统348

12.1.2 GC-MS的接口349

12.1.3 GC-MS的质量色谱图349

12.1.4 GC-MS的应用350

12.2 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GC-FTIR)350

12.2.1 GC-FTIR联用系统350

12.2.2 GC-FTIR的红外光谱图351

12.2.3 GC-FTIR的应用351

12.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351

12.3.1 LC-MS的难点与解决方法351

12.3.2 LC-MS的接口351

12.3.3 LC-MS的应用352

附录353

附表1 相对原子质量表353

附表2 压力换算354

附表3 不同温度下一些液体的密度354

附表4 几种常用物质的蒸气压355

附表5 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355

附表6 常用酸碱溶液的浓度(25℃)356

附表7 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25℃)357

参考文献3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