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
  • 胡伯项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 ISBN:978754931303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124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自然辩证法-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性质和内容1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4

三、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7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确立11

第一节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11

一、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1

二、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7

三、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5

四、现代自然观的新发展31

第二节 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35

一、自然界的存在方式35

二、自然界的演化图景和规律4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5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54

一、人对于自然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54

二、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58

三、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59

第二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和当代困境61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61

二、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生态问题66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70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和重构70

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偏见73

三、走进生态文明时代75

四、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的未来79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84

第一节 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84

一、科学的本质和特征84

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88

三、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90

第二节 科技革命与文明转型92

一、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历程93

二、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94

第三节 科学与人文的融通97

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精髓及其相互关系98

二、科技变革中的人文关怀106

三、人文视野中的科技发展109

第四章 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规律118

第一节 科学的发展模式及评价118

一、归纳主义的累积渐进模式118

二、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121

三、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124

四、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128

五、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模式131

第二节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136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化136

二、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与综合138

三、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140

四、科学技术事业的社会化143

第三节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143

一、前沿科技领域呈现群体突破的态势143

二、发展“低碳技术”成为科技创新的新热点146

三、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148

四、发展高技术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选择150

第五章 科学认识与科学方法154

第一节 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154

一、科学问题——科学研究的起点154

二、科学假说——通向科学理论的必要环节158

三、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162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68

一、科学研究中的经验方法168

二、科学研究中的理论方法172

第三节 创新思维及其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80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180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机制182

三、创造性思维的作用184

第六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188

第一节 科学的社会价值观188

一、社会价值范畴的内涵及其特征188

二、科学的社会价值界定191

三、科学知识的社会价值蕴涵194

第二节 技术的社会价值观198

一、国内外关于技术的社会价值问题的研究198

二、技术的利益、风险与社会价值202

三、技术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对策207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215

一、现代科学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日益突出216

二、当代科学技术中的伦理问题凸现218

三、正确认识现代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困惑222

第七章 技术进步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225

第一节 技术的本质、功能和范式225

一、技术的本质225

二、技术的功能228

三、技术的范式231

第二节 技术发明的过程与方法235

一、技术发明的类型235

二、技术发明的一般过程237

三、技术发明的方法238

第三节 推进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245

一、技术创新活动的构成要素246

二、自主创新与中国创新体系建设249

第八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264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264

一、科学共同体及其组织形式、体制目标264

二、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的行为规范276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280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280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保障285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291

一、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选择291

二、科学技术进步和中国现代化建设295

主要参考文献303

后记3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