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心律失常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卢才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6383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16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839页
- 主题词:心律失常-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心律失常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临床心电学基础3
第一章 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3
第一节 引言3
第二节 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3
第三节 与传导系统解剖特点有关的病变与损伤8
第二章 心脏传导系统的生理学9
第一节 心脏传导系统的生理组成9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0
第三节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13
第四节 自主神经对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影响16
第三章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18
第一节 激动起源异常18
第二节 激动传导异常24
第三节 激动起源与传导均异常28
第四节 心肌各向异性传导与电生理异质性28
第五节 心律失常发生的分子和离子机制32
第六节 快心动过速型心律失常的机制37
第二节 房性心动过速和房颤41
第一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1
第四章 心脏传导系统的病理学41
第三节 交界性心动过速42
第四节 室性心律失常43
第五节 房室传导阻滞44
第六节 束支阻滞46
第七节 心脏性猝死中传导系统的结构异常47
第八节 起搏和射频消融术后传导系统病理学47
第九节 传导系统的病理研究方法及何时检查传导系统48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影响49
第五章 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49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52
第二部分 临床心律失常诊断方法59
第六章 临床心律失常诊断原则59
第一节 概述59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分类59
第三节 临床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评价61
第四节 临床心律失常诊断原则64
第七章 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66
第一节 心电图百年发展史66
第二节 心电产生原理69
第三节 心向量图与心电图关系74
第四节 正常心电图85
第五节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分类89
第六节 窦性心律失常93
第七节 房性心律失常102
第八节 交界性心律失常109
第九节 室性心律失常114
第十节 传导阻滞121
第十一节 预激综合征134
第十二节 心律失常的心电现象138
第八章 经食管心电生理检查145
第一节 概述145
第二节 经食管心电生理检查技术145
第三节 经食管心电生理检查的并发症151
第四节 经食管心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152
第九章 体表电位标测181
第一节 概述181
第二节 体表心电图标测的方法184
第三节 正常体表心电标测图188
第四节 常见异常标测图192
第五节 研究进展与展望198
第十章 动态心电监测204
第一节 概述204
第二节 检查方法207
第三节 质量控制211
第四节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测与分类213
第五节 室性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检查214
第六节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216
第七节 意识丧失和心悸症状的评价217
第八节 起搏器功能评价218
第十一章 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219
第一节 信号平均技术原理219
第二节 体表希氏束电图221
第三节 心室晚电位检查222
第四节 限制和展望226
第十二章 诊断临床心律失常的激发试验228
第一节 运动试验228
第二节 阿托品试验229
第三节 异丙肾上腺素试验230
第一节 心脏电刺激的历史性回顾232
第十三章 心脏电生理检查232
第二节 临床心电生理检查方法233
第三节 心内电生理检查的适应证238
第四节 心脏传导系统的电生理检查246
第五节 心脏程序电刺激技术的临床应用253
第六节 心室程序电刺激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259
第七节 心电生理检查的安全性261
第一节 CARTO系统264
第十四章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264
第二节 三维非接触标测系统——EnSite3000267
第十五章 在体心肌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271
第一节 概述271
第二节 MAP记录设备和操作方法271
第十六章 植入式“Hoiter”276
第一节 历史回顾276
第二节 植入式“Holter”的构成及工作原理276
第三节 植入式“Holter”的植入方法277
第四节 植入式“Holter”的适应证与临床应用评价280
第十七章 临床心律失常治疗原则283
第一节 临床心律失常方法学评价283
第三部分 临床心律失常药物治疗283
第二节 临床心律失常治疗原则295
第十八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药理学299
第一节 基本概念299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302
第三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305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理学306
第一节 概述337
第十九章 临床经验指导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试错法337
第二节 试错法的原理338
第三节 试错法的前提339
第四节 试错法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的应用343
第五节 试错法实践中医师的责任和义务344
第二十章 治疗药物监测指导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345
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个体化345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346
第三节 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合理用药347
第四节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348
第五节 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349
第六节 常用的血药浓度检测技术351
第七节 正确分析TDM结果、合理调整给药方案353
第二十一章 系列电药理试验指导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354
第一节 概述354
第二节 程序电刺激对室速的诱发率及其影响因素354
第三节 系列电药理试验357
第四节 系列电药理试验的临床应用358
第五节 系列电药理试验的问题与展望369
第一节 短期药物试验方法372
第二十二章 短期药物试验方法指导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372
第二节 短期药物试验的有效性376
第三节 无创性指导方法在短期药物试验中的限制377
第四节 有创性指导方法在短期药物试验中的限制377
第五节 有创性和无创性短期药物试验方法的比较378
第二十三章 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指导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379
第一节 大系列简单随机临床试验简介379
第二节 心律失常抑制试验的特别报告(CAST)382
第三节 巴塞尔抗心肌梗死存活者心律失常的研究(BASIS)介绍391
第四节 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对抗心律失常性药物治疗的指导作用395
第二十四章 抗心律失常药的联合应用398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电生理机制及其分类398
第二节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之间的联用399
第三节 Ⅱ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的联用399
第四节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用400
第五节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用401
第六节 洋地黄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用401
第七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及其处理401
第二节 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定义和临床分型403
第一节 概述403
第二十五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403
第三节 致心律失常作用诊断标准和发生率404
第四节 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危险因素406
第五节 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发生机制406
第六节 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检测手段407
第七节 致心律失常作用的防治408
第二十六章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411
第一节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411
第二节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性处理与长期治疗413
第一节 室性早搏的治疗417
第二十七章 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417
第二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原则418
第三节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418
第四节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419
第五节 某些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420
第六节 宽QRS心动过速的处理原则420
第七节 某些临床情况下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420
第八节 胺碘酮在置入ICD患者和心肺复苏中的应用421
第一节 概述425
第二十八章 直流电复律和电除颤425
第四部分 临床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425
第二节 电复律/除颤的设备和工作原理428
第三节 电复律患者的选择431
第四节 心房颤动的电复律434
第五节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与扑动的电复律435
第六节 特殊情况下的电复律436
第二十九章 抗心动过缓性起搏治疗439
第一节 起搏概述439
第二节 起搏器的基本概念439
第三节 起搏器的编码445
第四节 生理性起搏448
第五节 起搏器适应证分类449
第六节 起搏器安装技术452
第七节 起搏器安装术的并发症458
第八节 与起搏器有关的问题459
第三十章 心房颤动的起搏治疗461
第一节 概述461
第二节 抗心房颤动起搏方式及治疗机制465
第三节 抗心房颤动起搏治疗的适应证480
第四节 埋藏式抗心房颤动起搏器483
第三十一章 抗肥厚型心肌病起搏治疗485
第一节 病因和发生机制485
第二节 病理和病理生理486
第三节 临床表现486
第四节 鉴别诊断489
第五节 自然转归及预后489
第六节 治疗原则及措施489
第七节 起搏治疗489
第二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494
第三十二章 抗心力衰竭起搏治疗494
第一节 引言494
第三节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机制495
第四节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应用评价495
第五节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499
第六节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技术500
第七节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的随访503
第八节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有待解决的问题503
第三十三章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506
第一节 ICD的适应证506
第二节 ICD的基本结构与功能507
第三节 ICD的埋置方法527
第四节 ICD患者的随访530
第五节 ICD应用中的几个特殊问题531
第三十四章 房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治疗534
第一节 房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病因534
第二节 房性心动过速的分类及机制534
第三节 房性心动过速的标测和定位诊断538
第四节 房性心动过速的标测方法和导管消融治疗539
第一节 心房扑动的定义和分类546
第三十五章 心房扑动的导管消融治疗546
第二节 心房扑动的机制547
第三节 房扑发生的解剖学基础548
第四节 房扑电生理标测中的拖带现象550
第五节 房扑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552
第六节 新型标测系统指导房扑的射频消融558
第三十六章 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560
第一节 概述560
第二节 常规标测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电隔离术562
第三节 三维电解剖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电隔离术565
第三十七章 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治疗567
第一节 瘢痕相关室速的导管消融治疗567
第二节 束支折返性室速的导管消融治疗569
第三十八章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治疗571
第一节 各种类型室性心动过速综合征571
第二节 发病机制574
第三节 右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75
第四节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82
第一节 瘢痕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基础590
第二节 瘢痕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590
第三十九章 器质性心脏病瘢痕相关室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590
第三节 瘢痕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方法592
第四节 消融终点的评价593
第五节 导管消融瘢痕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593
第六节 疑难瘢痕相关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对策593
第七节 结论594
第四十章 房室旁道的导管消融治疗596
第一节 适应证596
第二节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597
第三节 心内膜标测和旁道定位600
第四节 消融靶点和放电监测603
第五节 消融后电生理检查609
第四十一章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消融治疗611
第一节 消融慢径的解剖和电生理基础611
第二节 消融慢径的终点612
第三节 消融慢径的方法学613
第四节 慢径消融治疗AVNRT的疗效和安全性626
第一节 概述630
第二节 经冠状动脉化学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630
第四十二章 经冠状动脉化学消融治疗心动过速630
第三节 经冠状动脉化学消融阻断房室传导631
第四节 问题和展望632
第五部分 临床心律失常各论635
第四十三章 过缓性心律失常635
第一节 窦性心动过缓635
第二节 窦性停搏635
第三节 窦房传导阻滞636
第四节 房内传导阻滞636
第六节 房室传导阻滞637
第五节 心房静止637
第七节 室内传导阻滞641
第八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46
第四十四章 期前收缩或早搏652
第一节 室性早搏652
第二节 房性早搏656
第三节 交界区早搏657
第四节 并行心律657
第四十五章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659
第一节 起源于心房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659
第二节 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670
第四十六章 预激综合征677
第一节 典型预激综合征677
第二节 LGL综合征682
第三节 变异型预激综合征683
第四节 多旁路预激综合征684
第五节 预激综合征的电生理检查及特点685
第四十七章 心房颤动687
第一节 概述687
第二节 发生机制690
第三节 治疗学700
第四十八章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728
第一节 室性心动过速728
第二节 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747
第三节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760
第四节 特发性心室颤动761
第四十九章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764
第一节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764
第二节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基础研究767
第三节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769
第一节 流行病学资料774
第五十章 心脏性猝死774
第二节 发病机制776
第三节 心脏疾病患者心脏骤停危险预测778
第四节 心脏离子通道疾病784
第五节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786
第六节 心脏骤停的抢救治疗原则792
第五十一章 心率与心血管病危险性796
第一节 引言796
第二节 心率与血压的关系796
第四节 心率与老年人心血管病死亡率的关系797
第三节 心率与冠心病797
第五节 心率与心血管病治疗799
第六节 心率与自主神经系统800
第七节 最新研究成就800
第八节 小结800
第五十二章 心律失常随机临床试验802
第一节 临床诊断802
第二节 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试验802
第三节 主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试验简介804
第四节 心律失常手术治疗的临床试验811
热门推荐
- 522342.html
- 3812020.html
- 197187.html
- 3788837.html
- 2073186.html
- 724655.html
- 377850.html
- 1139230.html
- 3079598.html
- 37353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0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47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41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8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12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8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03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23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8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