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褐飞虱研究与防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程遐年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7901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褐飞虱研究与防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褐飞虱的研究概况1
第一节 中国褐飞虱发生与研究历史1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50年来褐飞虱研究的成就2
一、20世纪50、60年代前期研究2
二、20世纪70年代对褐飞虱迁飞的协作研究3
三、20世纪80年代后的研究新进展3
第三节 国外褐飞虱研究进展7
一、褐飞虱迁飞规律研究8
二、褐飞虱抗药性研究10
三、褐飞虱生物型研究14
参考文献16
第二章 褐飞虱的地理分布和为害26
第一节 褐飞虱在中国的分布和为害26
一、褐飞虱在中国的分布和发生概况26
二、近30年来8个大发生年的发生与为害损失情况29
三、近30年中国褐飞虱发生和为害趋势32
第二节 褐飞虱在世界的分布和为害32
参考文献36
第三章 褐飞虱的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38
第一节 形态特征38
第二节 稻田三种主要飞虱的识别40
第三节 褐飞虱与拟褐飞虱、伪褐飞虱的识别41
参考文献42
第四章 褐飞虱的种群生物学特性43
第一节 褐飞虱的行为43
一、取食行为43
二、成虫交配行为与生殖45
三、成虫产卵行为46
四、卵和若虫的发育47
五、成虫的趋光与趋嫩绿习性48
第二节 褐飞虱长、短两种翅型分化的遗传、生态分析49
一、长、短翅型分化与寄主营养关系49
二、虫口密度与翅型分化50
三、温、光环境与褐飞虱的翅型分化51
四、翅型分化的敏感若虫龄期52
五、长、短翅型分化的遗传分析52
第三节 褐飞虱的生物型变异53
一、褐飞虱生物型的发生情况54
二、褐飞虱不同生物型之间的差异55
三、褐飞虱生物型的遗传学研究58
四、褐飞虱生物型的形成机制60
参考文献62
第五章 褐飞虱迁飞规律的研究68
第一节 褐飞虱长距离迁飞的证据68
一、越冬区域调查及越冬北界的确定68
二、抗寒性的测定70
三、田间种群“同期突发”特征71
四、高山网捕71
五、空中航捕72
六、海上航捕72
第二节 褐飞虱在中国东半部迁飞规律的研究73
一、“同期突发”区域的分析73
二、各地长翅型成虫盛发期同水稻黄熟期同步关系的分析74
三、长翅型雌成虫卵巢发育分级的解剖分析75
四、标记释放—回收试验76
五、轨迹分析法78
第三节 迁飞过程及其生理生态机制82
一、迁飞种群的形成82
二、褐飞虱迁飞过程的雷达观测83
第四节 迁飞的气象条件88
一、成虫起飞迁出的气象条件88
二、影响迁飞过程的气象条件88
第五节 中国褐飞虱的发生分布区划89
一、发生分布区划的依据89
二、中国褐飞虱发生分布区的划分89
参考文献92
第六章 褐飞虱大发生的种群特征95
第一节 概述95
一、种群发展的空间、时间、数量特征95
二、种群发展与物质流、能流、信患流的关系98
三、影响褐飞虱大发生的因素、因素间效应及互作100
四、褐飞虱大发生的类型101
第二节 不同生态区褐飞虱田间种群特征101
一、热带稻区褐飞虱田间种群特征102
二、中国南方双季稻区褐飞虱田间种群特征104
三、中国单季中、晚稻区褐飞虱种群特征104
四、热带和南方双季稻区、单季稻区(亚热带—温带)褐飞虱发生生态特点比较105
第三节 褐飞虱大发生的气候条件106
一、温度效应106
二、降雨和湿度123
三、光照126
第四节 植株营养与田间管理对褐飞虱种群的影响128
一、施肥与褐飞虱种群发展128
二、品种与褐飞虱种群发展131
三、水稻生育期与褐飞虱种群发展140
四、肥水管理140
第五节 天敌对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控制作用及评价141
一、稻田天敌集团对褐飞虱控制作用的评价141
二、各主要天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143
三、褐飞虱“逃脱”天敌控制的策略173
四、抗虫品种与天敌的联合作用175
第六节 天敌功能作用的研究技术177
一、功能反应法177
二、多种天敌与多种害虫共存系统研究法——多因素试验设计178
三、脉冲采样结合杀死飞虱法185
四、排除试验法、添加试验法和脉冲试验法185
五、生命表法(Life table)185
六、血清学方法(Serological methods)186
参考文献189
第七章 褐飞虱大发生与稻田生物群落198
第一节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演替198
一、不同物种类群的演替序198
二、田埂沟渠生境的天敌库与田内飞虱的控制作用202
三、其他非稻田生境天敌转移与稻田飞虱自然控制的关系204
第二节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营养物种的划分及功能团营养层207
一、营养阶层物种(Trophic species)的划分207
二、各营养物种相互作用规律分析208
三、群落营养层结构动态及其功能210
四、水稻植株不同部位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213
五、不同类型稻田寄生蜂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215
第三节 农药对稻田群落结构及各营养物种的影响与害虫发生的关系215
一、农药对S、H′和V′值的影响215
二、农药对群落种—多度的影响218
第四节 中性昆虫在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中的调控作用与褐飞虱的发生218
一、中性昆虫对群落食物网调控作用的科学依据218
二、蚊幼对狼蛛营养作用的实验研究220
三、中性昆虫在鱼—稻—虫能量流系统中的作用221
四、稻田蜘蛛对弹尾虫的捕食作用222
五、菲律宾灌溉区稻田水体和水稻冠层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与群落周转率224
参考文献227
第八章 褐飞虱再猖獗的生理生态因素229
第一节 概述229
一、猖獗和再猖獗的概念229
二、再猖獗发生的原因231
三、诱导褐飞虱再猖獗的农药233
第二节 农药诱导褐飞虱再猖獗的机制233
一、亚致死剂量的刺激生殖效应233
二、杀虫剂处理后的稻株对褐飞虱取食量及植株损害的影响236
三、杀虫剂处理后对褐飞虱若虫历期、成虫寿命、性比和产卵前期的影响237
四、诱导再猖獗的杀虫剂对褐飞虱耐药力的影响238
五、诱导再猖獗的杀虫剂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而有利于褐飞虱239
六、杀虫剂影响植株生理生化有利于褐飞虱再猖獗239
七、诱导褐飞虱再猖獗与杀伤天敌实例239
八、应用生命表法研究农药施用后的褐飞虱再猖獗243
九、杀虫剂诱导褐飞虱再猖獗的田间种群毒理机制245
十、农药对天敌行为、生理的影响与再猖獗的关系246
第三节 再猖獗与施药次数、用药量、用药时间与农药品种的关系247
一、用药量与再猖獗247
二、施药方式、用药次数与再猖獗248
三、水稻不同品种施用农药与再猖獗的关系249
四、药剂诱导褐飞虱再猖獗的效应受到选择性长效药剂的抵消253
第四节 除草剂诱导褐飞虱再猖獗的可能性及其机制253
一、除草剂对褐飞虱增殖的影响254
二、除草剂诱导褐飞虱再猖獗的原因255
参考文献258
第九章 褐飞虱发生系统的混沌特性及分形性质263
第一节 昆虫学中的混沌研究概述263
一、混沌理论的基本概念263
二、混沌的定性和定量描述265
三、混沌的观察方法266
四、昆虫中的混沌研究267
第二节 褐飞虱发生系统的混沌诊断269
一、混沌诊断原理与方法269
二、褐飞虱发生系统的混沌诊断272
三、结论与讨论275
第三节 褐飞虱发生系统混沌吸引子关联维数的确定275
一、原理及方法275
二、褐飞虱发生系统关联分维的计算结果276
三、结论与讨论277
第四节 褐飞虱发生系统混沌吸引子Kolmogorov熵的确定与可预报尺度278
一、原理及方法279
二、Kolmogorov熵与可预报尺度的计算结果280
三、结论与讨论281
第五节 褐飞虱发生时间序列的Lyapunov指数提取281
一、原理及方法281
二、Lyapunov指数的提取结果283
三、结论与讨论283
第六节 褐飞虱发生系统演变的评述284
第七节 褐飞虱发生的分形性质284
一、原理及方法285
二、褐飞虱发生分维值的计算结果286
三、结论与讨论288
四、褐飞虱发生系统分形性质的评述289
参考文献290
第十章 褐飞虱的预测预报293
第一节 常规预测293
一、发生期预测293
二、发生量预测296
三、为害损失的预测298
四、调查方法299
五、迁飞和区域性发生的预测预报300
第二节 褐飞虱发生的相空间重构预测301
一、相空间重构预测原理与基本假设302
二、相空间“线性回归”预测法303
三、相空间“近邻态模的多项式回归”预测法306
四、相空间“多点相似改进”预测法310
第三节 褐飞虱发生的神经网络预测313
一、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313
二、基于神经网络的褐飞虱中期预报314
三、褐飞虱发生的神经网络预警系统315
第四节 相空间重构与神经网络的融合预测317
一、相空间重构与神经网络融合预测方法318
二、方法的应用318
第五节 地理信息系统(GIS)预警320
第六节 预报评判与集成324
一、离散型变量的预报评判324
二、连续型变量的预报评判326
三、预报的集成327
四、统计方法的使用328
参考文献329
第十一章 褐飞虱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332
第一节 健壮栽培技术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332
一、合理施肥333
二、水浆管理333
第二节 抗性品种的鉴定选育333
一、抗性鉴定技术334
二、抗性品种选育335
三、抗性遗传研究337
第三节 有益生物的保护利用及其途径338
一、利用抗性品种保护天敌338
二、采用选择性杀虫剂保护天敌339
三、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天敌339
四、先“松”后“紧”的防治策略340
五、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境调节技术341
第四节 化学防治技术的进展341
一、化学防治褐飞虱的历史回顾342
二、常用农药品种与使用343
三、新型农药的开发与应用347
四、抗药性的监测与控制355
第五节 化学防治的策略与分区对策356
一、化学防治策略357
二、分区防治对策359
三、经济防治指标的确定360
第六节 转基因技术在控制褐飞虱中的应用362
参考文献362
第十二章 褐飞虱灾害研究的“复杂性”理论框架367
第一节 “复杂性”与褐飞虱灾害复杂性特征368
一、什么是复杂性368
二、褐飞虱灾害复杂性特征368
第二节 褐飞虱灾害复杂大系统369
第三节 “复杂性”问题研究中的非线性科学369
第四节 褐飞虱灾害研究的“复杂性”理论框架371
一、具体内容372
二、研究方法372
参考文献372
热门推荐
- 1828143.html
- 1224002.html
- 1780183.html
- 1306255.html
- 1160544.html
- 2499709.html
- 2945918.html
- 1933478.html
- 3240114.html
- 780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54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94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1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18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8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22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13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61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17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