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的人性解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犯罪的人性解读
  • 刘延寿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54211329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92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611页
  • 主题词:犯罪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犯罪的人性解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编 犯罪学述要33

第一章 犯罪观辨析33

第一节 犯罪观的碰撞33

第二节 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犯罪学基础理论面临挑战39

第三节 选择人性研究路径的儒学思考41

第四节 关于犯罪人性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犯罪分类的标准问题45

第二章 人为什么会犯罪?社会上为什么有犯罪?49

第一节 犯罪学关注人性的理论意义和价值49

第二节 满足物质需要是人性的第一本能52

第三节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人性的基本本能55

第三章 犯罪是怎样产生的?61

第一节 概述61

第二节 心态失调与犯罪65

第三节 自人类进入文明期以来人的世界从未达到过平衡67

第四节 人性扭曲与犯罪72

第四章 犯罪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78

第一节 概述78

第二节 犯罪的社会评价81

第三节 犯罪的法律评价82

第四节 犯罪的主观恶性85

第五节 社会评价与法律评价的关系90

第二编 犯罪:人性扭曲,兽性疯狂103

第五章 经济犯罪:人甘做钱财的殉葬者(上)103

第一节 经济犯罪的概念103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犯罪108

第三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112

第四节 走私犯罪行为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118

第五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行为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123

第六章 经济犯罪:人甘做钱财的殉葬者(下)128

第一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行为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128

第二节 危害税收征管行为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132

第三节 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137

第四节 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141

第七章 职务犯罪:权力腐败的渊薮145

第一节 职务犯罪的概念145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缘起——公权力腐败155

第三节 贪污贿赂犯罪行为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159

第四节 渎职犯罪行为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167

第五节 职务侵权犯罪行为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171

第六节 军人违反职责犯罪行为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176

第八章 有组织犯罪:罪责扩散与黑恶势力的人性混杂182

第一节 有组织犯罪的概念184

第二节 有组织犯罪的人性分析191

第三节 “三黑”有组织犯罪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196

第九章 毒品犯罪:精神糜烂,人性沦丧201

第一节 人性沦丧的罪恶勾当201

第二节 毒品与毒品犯罪206

第三节 毒品犯罪的概念211

第四节 毒品犯罪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216

第十章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兽性的肆虐227

第一节 概述227

第二节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230

第三节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236

第十一章 性犯罪——人性蜕化的永恒话题245

第一节 性本能与人性246

第二节 性本能异化:性犯罪的渊薮253

第三节 性犯罪的概念260

第四节 性犯罪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271

第十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犯罪——人类的断后行为277

第一节 概述277

第二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犯罪的概念284

第三节 环境与资源犯罪的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292

第三编 不犯罪:人性彰显,兽性抑敛305

第十三章 人性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305

第一节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人性问题的关注305

第二节 以礼义廉耻为核心的中国正统的人性论311

第三节 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人性论321

第四节 关于人性善恶问题的当代思考336

第十四章 名与耻:人性自尊的精神家园——解读“人为什么不犯罪?”之(一)345

第一节 赋予生命意义的“名”——“面子感”的人性自尊345

第二节 名的禁忌与道德、法律意识350

第三节 知耻——中国人的民族精神355

第四节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359

第五节 雪耻在惩恶扬善364

第十五章 孝道复归,善莫大焉——解读“人为什么不犯罪?”之(二)375

第一节 百善孝为先375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对孝道的关注381

第三节 当代中国孝道的价值观394

第十六章 人心向善:人性的理性追求——解读“人为什么不犯罪?”之(三)408

第一节 人心向善的哲学思考408

第二节 从人间真情到人间善420

第三节 社会慈善的人性基础427

第十七章 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中国人深刻的人性——解读“人为什么不犯罪?”之(四)436

第一节 学会做人为人生第一要义436

第二节 反思“何以为生”的教育弊端445

第三节 回归“人文精神”,落实“为人的教育”450

第十八章 终身学习是一种善——解读“人为什么不犯罪?”之(五)458

第一节 终身学习的概念458

第二节 终身学习——一种自我完善的道德性步骤和手段471

第三节 终身学习是人生的一种价值追求477

第四编 犯罪治理:筑起人性自尊的长城491

第十九章 犯罪治理的根本在治心491

第一节 治本在治心492

第二节 理性与非理性间的巨大反差——对人与非人的诠释499

第三节 彰显人性自尊,弃绝权、财、色交易503

第四节 人性有亮点,光辉靠自己509

第二十章 未来世界犯罪的社会控制——对世界进行综合治理的伦理社会思考511

第一节 犯罪的社会控制512

第二节 有效发挥各种社会控制手段是获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良好效果的重要途径515

第三节 21世纪需要新孔子出世522

第四节 犯罪的内在控制525

第五节 犯罪的外在控制532

第二十一章 法治中国与和谐社会的概念541

第一节 概述541

第二节 制度建设的正义思考544

第三节 法治中国的法治精神554

第四节 犯罪治理的和谐思考569

参考文献586

后记5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