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想景观探源 风水的文化意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俞孔坚著(北京大学)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27160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4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1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理想景观探源 风水的文化意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自序7
引言:古今中外论风水13
1 理想风水模式19
图2 理想风水的景观模式(摹自风水典籍)20
图录20
图1 理想风水的意象模式(作者绘)20
1.1 一个无所不在的模式20
图4 明十三陵之一献陵的风水景观(作者摄)21
图3 明十三陵整体风水景观(作者绘)21
图6 广东陈氏祖坟之整体景观(作者摄)22
图5 广东陈氏祖坟风水结构平面图:“五蛇下洋”之势(作者据1∶5万现状地形和实地考察绘制)22
图7 民间家谱所绘典型祖坟风水一例(引自《江夏黄氏家谱》)23
图9 通过墓宅自身的结构实现某种理想风水特征(作者摄)24
图8 深圳赖云台墓风水铭所描绘的风水的实际地形(作者据1∶5万现状地形和实地考察绘制)24
图10 通过墓穴直接生境的改造,实现某种理想风水结构(作者摄)24
图13 郑皇衣冠冢风水景观:理想平洋风水的典型(作者摄)25
图11 理想平洋风水的几个典型模式(据《归厚录》)25
图14 皖南宏村风水景观(作者摄)25
图12 郑皇衣冠冢风水景观示意(作者据实地考察估测)25
图15 皖南宏村风水结构平面(作者据1∶5万现状地形和实地考察绘制)26
图16 理想阳宅风水模式(作者绘)26
图18 中国大地上围绕城市选址而形成的风水“分形”格局(作者绘)27
图17 典型村落风水景观(广东仁化,作者摄)27
图19 安徽省州府县衙景观格局意向解释(清,安徽府志)28
图20 天童寺风水景观(作者摄)29
图21 天童寺风水地形图(作者据1∶5万现状地形和实地考察绘制)30
图22 北京西山各寺庙的整体地形(作者据1∶5万现状地形和实地考察绘制)31
图23 碧云寺整体景观(作者摄)32
1.2.1 围护与屏蔽33
1.2 理想风水模式的基本结构特征33
图24 缩帐与胎息(摹自风水典籍)33
图25 典型胎息形成的隔离结构,相对独立的寺庙穴场:河南安阳、小南海(作者摄)34
1.2.3 隔离与胎息34
1.2.2 界缘与依靠34
图26 典型风水胎息结构地形图:河南安阳小南海(作者据1∶1万现状地形和实地考察绘制)35
图27 典型胎息结构:被称为贵地的汕头达濠开发区风水景观地形图(作者据1∶5万现状地形和实地考察绘制)36
图29 深圳宝山墓园风水景观三维电脑模拟图(作者绘)37
图28 典型胎息结构:达濠开发区整体景观(作者摄)37
图31 天童寺的“深径回松”香道(作者摄)38
1.2.4 豁口与走廊38
图30 通向幽蔽寺庙的甬道(作者摄)38
图32 风水小品与符号:八卦图(作者摄)39
1.2.5 小品与符号39
2 决非偶然的同构——源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图式41
2.1 中国人心目中的仙境和神域模式42
2.1.1 昆仑山模式42
图33 蓬莱山模式(摹自《三才图绘》)43
2.1.2 蓬莱模式43
图35 洞天福地一例:清远飞来峡整体景观(作者摄)44
图34 洞天福地一例:罗浮山冲虚观的整体景观(作者摄)44
图36 强化的壶天结构(齐云山,作者摄)45
2.1.3 壶天模式45
2.2.1 陶渊明模式46
2.2 艺术家心目中的理想景观模式46
图37 一个接近于桃花源模式的山间盆地(广西,作者摄)47
图38 圆明园“武陵春色”平面(引自《圆明园四十景图》)48
2.2.2 丘壑内营——中国山水画中的理想景观模式48
图39 荆浩模式:《匡庐图》的构图(本书作者解析)49
图40 林滤山典型峡谷景观:围谷(作者摄)51
图41 范宽《溪山行旅图》的构图(本书作者解析)53
图42 郭熙《早春图》的构图(本书作者解析)54
图43 董源《潇湘图》的构图(本书作者解析)55
图44 巨然《秋山问道图》的构图(本书作者解析)56
2.3 统计心理学的理想景观模式57
2.4 风水所表达的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理想图式59
3 从土拨鼠到鲁宾逊:择居的本能63
图45 土拨鼠及其栖息地(作者摄)64
3.1 动物择居的启示65
3.2 从鲁宾逊择居看人的择居天赋67
图46 土拨鼠对环境中景观特征的吉凶感应(作者绘)67
图47 鲁宾逊的满意栖息地示意图(作者据《鲁宾逊漂流记》中的描述绘制)69
4 中国原始人类满意的栖息地模式——理想风水之原型71
4.1从森林到森林草原——景观吉凶意识的进化史观72
4.1.1 庇护73
4.1.2 狩猎74
4.1.3 空间辨析和探索75
图49 探视与窥视的偏好源于对空间辨析与探索的适应(作者摄)76
图48 儿童攀树的偏好源于对猎采与庇护的适应(作者摄)76
4.1.4 捍域76
图50 一个缺乏可辨析结构的景观使人的空间运动盲目不定(作者摄)77
图51 人类对领域结构的偏好源于对捍域的适应(作者摄)77
4.2 中国原始人类满意的栖息地模式——理想风水的原型78
图53 “北京人”栖息地的整体景观结构(愈孔坚,1990)80
图52 “蓝田人”栖息地的整体景观结构(愈孔坚,1990)80
图54 “马坝人”栖息地的整体景观结构(作者据1∶5万地形图绘制)81
图55 “马坝人”栖息地景观(作者摄)82
图56 “小南海文化”遗址的整体景观结构(作者据1∶5万地形图和实地考察绘制)82
图57 “小南海文化”遗址景观(作者摄)82
4.2.1 围合与尺度效应83
4.2.2 边缘效应84
4.2.4 豁口与走廊效应85
4.2.3 隔离效应85
图58 “招隐寺”选址与“马坝人”栖居地重叠(作者摄)87
4.3.1 关于风水亭、塔之类88
4.3 关于风水小品88
图59 塔的深层含义之一:窥视行为的物化,塔后隐蔽着国清寺(作者摄)89
图60 村门:对领地的声明和捍域行为的物化(栖樵山云瑞村,作者摄)90
4.3.2 关于门、牌坊、照壁之类90
图61 牌坊:对领地的声明和捍域行为的物化(皖南,作者摄)91
4.3.3 关于风水树与风水林91
图63 风水树及护树碑(广西,作者摄)92
图62 风水林(广东,作者摄)92
5 中国农耕文化的盆地经验对风水模式的强化93
5.1 跨文化比较:风水模式的强化特征94
5.1.1 “盒子中的盒子”——强化的庇护特征95
图64 北京紫禁城96
图65 法国凡尔赛(作者摄)97
图66 圆明园——“盒子中的盒子”和同时代的法国凡尔赛——对视控点的占领(据有关地形图简略)97
图67 长城使中国大地形成一个完美的庇护空间(作者意象)98
5.1.2 “重”关“四塞”——强化的捍域特征99
5.2 关中盆地——文化定型时期对风水模式的强化102
5.2.1 关中盆地——联结生物与文化基因的桥梁104
图68 关中盆地的总体景观结构示意(愈孔坚,1990)105
5.2.2 关中盆地——一个具有庇护与捍域战略优势的农耕领地106
5.2.3 从“肥遁”到“利西南不利东北”——逃跑的战略优势107
图69 周与其他部落势力关系示意图(愈孔坚,1990)107
5.2.4 从“辰”、“涣”到“禁林,吉”——关中盆地的灾害效应109
图70 地中海气候下稀疏的橄榄林(克里特岛,作者摄)110
图71 米诺斯的王宫,克诺索斯遣址(Knoss Palace,克里特岛,2000-1400B.C.):控扼岛内外交通要道(作者摄)111
图72 米诺斯的发斯多斯古城遗址(Phaistos,克里特岛,1900-1400B.C.):据山而建控扼岛上的梅萨尔(Messara)平原(作者摄)111
图73 雅典卫城(Acropolis,A-thens,公元前5世纪):占据制高点(作者摄)112
5.3 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盆地经验:风水模式的再强化113
5.3.1 关中盆地伴随中华民族文化之成熟114
图74 栖樵山云瑞村整体景观(作者摄)114
图75 栖樵山云瑞村平面(Yu,1992)114
5.3.2 盆地作为中国农耕领地的普遍性115
5.3.3 盆地经验与中国农耕文化的生态节制机制115
图76 对祖宗献祭(作者摄)116
图77 知足而乐(作者摄)116
图78 不同景观和生活方式下四种不同空间占领方式的比例关系(Brower,1980)117
图79 美国一般家庭每天收到的促销广告:外源需求导向的浪费型社会(作者摄)118
图81 灾害经验:干旱和有限的水资源促使生态节制机制的发展(广东连南,作者摄)119
图80 长期的低生产力水平有利于生态节制机制的发展(河南太行山,作者摄)119
5.3.4 “逐鹿中原”与“桃花源”模式120
6 风水说关于景观吉凶意识的解释体系123
图82 风水意识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俞孔坚,1990)124
6.1 哲学解释体系125
图83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关系126
图84 风水生气流程图(俞孔坚,1991)128
6.2 技术和“民信”解释体系129
结论131
参考文献133
索引141
热门推荐
- 1157676.html
- 2988359.html
- 639548.html
- 1397790.html
- 867514.html
- 2870191.html
- 1134439.html
- 2768932.html
- 1085845.html
- 38088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70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6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7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46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57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6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