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思想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敏泽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554167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48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6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思想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序1
第一编先秦两汉时期1
绪论1
第一章 中国文学思想之萌生8
第一节 中国文学与文学思想的萌芽9
一、口头文学的发生与文学思想的萌芽9
二、文学思想的萌芽与原始宗教祭祀12
第二节 中国文学与文学思想的生长18
一、初期的书面文学18
二、初期的文学与文学思想21
三、中国文学思想的生长31
第三节 萌生期的中国文学思想评价33
一、农耕社会及其文学思想基础33
二、文化历史化与文学思想36
三、萌生期的中国文学思想的基本特点41
第二章 中国文学思想之奠基44
第一节 儒家文学思想本体论45
一、孔子论“文”“言”45
二、孔子论“礼”“仁”49
第二节 儒家文学功能论53
一、孔子论“诗”53
二、孟子论“乐”55
一、孔子论文学批评原则与标准58
第三节 儒家文学批评论58
二、孟子论文学批评方法与批评者修养62
第四节 奠基中的中国文学思想评价67
一、基本的理论构架67
二、奠基中的中国文学思想特点70
第三章 中国文学思想之反质73
第一节 道、墨、法文学本体论74
一、墨子论“非乐”74
二、老、庄论“道”76
三、庄子论“真”、“情”81
四、商、韩论“文学”84
一、墨子论“文学”、“言谈”89
第二节 墨、法文学功能论89
二、韩非论“言行”90
第三节 道、墨、法文学批评论92
一、墨子论文学批评的标准92
二、韩非论文学批评的多样性93
三、庄子论文学批评的心理状态95
第四节 反质中的中国文学思想评价101
一、基本理论构架的丰富和补苴101
二、反质中的中国文学思想特点106
第四章 中国文学思想之演进108
一、《易传》、《吕览》、《荀子》论文学起源109
第一节 演进中的文学本体论109
二、屈原、《易传》论文学形象116
三、屈原、荀子、《吕览》论内容与形式119
四、屈原、荀子论情感124
第二节 演进中的文学功能论129
一、《荀子》、《吕览》论文学功能129
二、屈原论文学功能132
第三节 演进中的文学批评与鉴赏论134
一、《荀子》、《吕览》论文学批评134
二、屈原、宋玉、《吕览》论文学鉴赏136
一、基本理论构架的充实142
第四节 演进中的中国文学思想评价142
二、演进中的中国文学思想特点145
第五章 中国文学思想之定型150
第一节 一般的思想文化背景151
一、儒家思想的独尊151
二、《离骚传》——文学思想的儒化153
三、文学的抗争与儒家文学思想的专制158
第二节 两汉文学思想的基本理论162
一、汉人“礼”“乐”观162
二、汉人原道、征圣、宗经观167
三、汉人作家使命观172
四、汉人文学情感观174
五、汉人文学创作条件论178
六、汉人文学创作风格论181
七、汉人文学体裁与表现手法差异论183
八、汉人文学内容与形式论186
九、汉人文学批评与鉴赏论190
第三节 两汉文学思想在批评中的实践195
一、屈原批评之争195
二、屈赋批评之争206
第四节 定型中的中国文学思想评价209
一、基本理论构架的丰满209
二、定型中的中国文学思想特点212
第一节 思想解放的兴起与文学思想的变化215
第六章 思想解放与文学走向自觉215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时期215
一、思想解放的兴起216
二、文学思想的变化224
第二节 文学自觉的表现和特点(上)237
一、文学自觉的兴起与时代237
二、生命意识的兴起及其走向241
三、情的自觉与凸显260
第三节 文学自觉的表现和特点(下)265
一、文学团体的活跃265
二、骈体文的兴起273
三、小说的繁兴与其开始走向自觉278
第四节 文学观念的演进285
一、文学含义的纯化与文笔之辨286
二、从文学总集的成立看文学观念的变化294
三、从对文体特征的探讨看文学观念的演进302
第七章 文学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对文学特点认识的309
深化309
第一节 文学价值观念的变化及关于个性的张扬等310
一、关于文学价值观念的变化310
二、关于对作家个性的重视及本末之辨等318
第二节 关于文学特点认识上的深化325
一、诗的缘情特点的强调326
二、论想像及灵感等331
第三节 审美意识的凸现337
一、向外开拓的审美意识与文学思想338
二、审美意识的觉醒及其向内的开拓343
第八章 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著作的兴起及其所表现的文学351
思想351
第一节 《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上)354
一、体系及所原之“道”354
二、文学发展观358
三、批评论方面的新贡献365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下)368
一、论想像368
二、论情感371
三、作家的才能、禀性与风格374
四、论风骨等378
第三节 《诗品》的文学思想383
一、诗学研究的新开拓383
二、新的命题的提出及其论述上的特点385
三、对“自然英旨”艺术效果的追求390
第四节 南北朝其他文论中所表现的文学思想392
一、关于诗歌声律美的讨论392
二、两篇文论所表现的两种文学思想的对立395
第一节 建安至东晋403
第九章 文学创作中体现出的文学思想403
一、建安:追寻个性化的创作道路404
二、正始:实现言外之旨的努力409
三、西晋:华丽倾向的全面展开415
四、东晋:以玄学人生化推动文学的消释作用420
第二节 宋齐梁陈及北朝426
一、宋齐:“声色大开”的赏悦化倾向426
二、梁陈:抒情的狭隘化、享乐化432
三、北朝:在质朴求实中建立自信437
第三编隋唐五代时期445
绪论445
第十章 隋至唐初的文学思想458
一、隋代矫正浮靡文风的教训459
第一节 对六朝绮靡文风的反拨459
二、对南朝文风批评的新视角466
第二节 文质并重思想的确立472
一、文质并重思想的提出474
二、“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文学思想478
第三节 近体诗学的兴起483
一、初唐诗风与近体诗学的兴起483
二、近体诗学兴起所关注的问题487
第四节 余论494
第十一章 盛唐时期的文学思想500
一、李白对六朝文学的否定与肯定501
第一节 转益多师与别裁伪体501
二、“别裁伪体”与“转益多师”504
第二节 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审美追求512
一、兴象、风骨并重思想的提出512
二、兴象、风骨并重在唐代诗学思想上的意义515
第三节 近体诗学的深化523
一、《诗格》的诗学思想523
二、《诗式》的诗学思想530
第四节 余论538
第十二章 中唐时期的文学思想546
第一节 中唐社会变革与文学发展547
一、文学革新与复兴儒学548
二、对汉代儒学及六朝文学的批评551
三、社会变革中的新因素对文学思想的影响555
第二节 古文运动的文学思想559
一、古文运动的兴起559
二、韩愈与古文运动568
三、柳宗元与古文运动575
四、其他人的文学思想581
第三节 新乐府运动诗学585
一、新乐府诗学的兴起585
二、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590
三、元稹与新乐府运动597
四、余论599
第十三章 晚唐五代的文学思想604
第一节 中唐文学革新思想的延伸与衍化605
一、重事功的文学思想等606
二、新乐府精神的张扬612
三、中唐文学革新思想与其后继者之同异617
第二节 王、韦诗歌艺术经验的总结620
一、以“韵”、“味”及“味外之旨”为中心的621
诗学思想621
二、王、韦诗歌艺术经验的总结625
第三节 晚唐的其它文学思想633
一、娱乐诗说633
二、独树一帜的文学思想639
三、功利主义文学思想的升温644
热门推荐
- 3780658.html
- 3688838.html
- 627288.html
- 3136918.html
- 709279.html
- 98891.html
- 2811384.html
- 461775.html
- 3869341.html
- 26527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1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88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80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42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86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99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53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23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9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