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私辨 历史衍化与现代诠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公私辨 历史衍化与现代诠释
  • 陈乔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SBN:978710804699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先秦哲学-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私辨 历史衍化与现代诠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现代视域下对传统公私观念的诊断1

二、以今释古的正当性与必要性6

三、本书旨趣与结构13

上篇 中国哲学史上的公私之辨19

第1章 前诸子时代的公私观念19

一、公私考19

(一)公私原义考20

(二)《诗》《书》中的公与私22

(三)《左传》《国语》中的公与私27

二、封建制度与公私观念33

(一)天下国家与公私观念33

(二)公室与私家37

(三)公忠与私忠42

第2章 先秦诸子的公私之辨及其政治哲学的内涵49

一、孔门公私观念50

(一)公事不私议50

(二)孔子贵公53

二、墨家:举公义与尚贤56

三、道家:道无私59

四、法家公私观念65

(一)商鞅:明分公私与任法去私65

(二)《管子》:以法治国与废私立公67

(三)韩非:公私对立的强化71

五、稷下道家:天道无私与君王法天76

六、荀子的公私之辨及其对法家的超越80

(一)“公道通义”与超越性原理80

(二)心术之公患与解蔽85

七、《吕氏春秋》:贵公与去私86

附:《说苑·至公》和嵇康《释私论》90

八、本章小结91

第3章 宋明理学的公私之辨及其道德哲学的转向95

一、理气公私之辨96

(一)公共之理气与个体之存在97

(二)性理之公与形气之私98

二、理欲公私之辨103

(一)天理之公与人欲之私103

(二)着意循理便是有我之私109

三、义利公私之辨121

(一)义利即公私121

(二)有意为公亦是私127

四、仁公之辨133

第4章 明末至清末的公私之辨及其权利哲学的转向140

一、为“私”“欲”正名141

(一)李贽: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142

(二)陈确:有私所以为君子144

二、明清之际公私观念的重构151

(一)黄宗羲:对“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的批判151

(二)顾炎武: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159

(三)王夫之:公欲即公理163

三、戴震对理欲公私之辨的解构与新诠174

(一)理者存乎欲者也174

(二)以无私达天下之情,遂天下之欲178

四、清儒对“大公无私”的批判182

(一)程瑶田:遂其私而一归于公182

(二)龚自珍:“三无私”的颠覆与公私关系的多元性184

下篇 儒家公私观之重构191

第5章 国民群己之间——儒家公私利益观191

一、个体权益193

(一)“小人喻于利”辨正193

(二)仁义与人权197

二、民生与民权202

(一)富民与教民202

(二)士庶百工之利206

三、国家利益211

(一)国家利益的必要性211

(二)公私之间与藏富于民214

(三)由“公”而“共”218

四、社会福利221

五、再论义利公私之辨223

(一)义利之辨不等于公私之辨224

(二)儒家与集体主义辨正229

六、与诸子之比较232

(一)墨子:兴天下之利,以自苦为极232

(二)杨朱:为我与无君238

(三)商鞅:强国与弱民241

第6章 门内与门外——儒家公私领域理论发微247

一、齐家与治国249

(一)从“父子互隐”与“不隐于亲”说起250

(二)事亲有隐无犯,事君有犯无隐254

二、公法与私情258

(一)舜负父而逃:公法与私情不可偏废259

(二)周公诛管叔:公法胜私情263

(三)舜封弟有庳:明分公义与私恩265

(四)他者与寻求正义的不同方式268

三、私域自治与公域法治271

(一)无讼与私域自治272

(二)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274

(三)法家的诠释及其与儒家的比较277

四、儒家法治论283

(一)礼的法学定性284

(二)儒家的法治意识291

(三)法治与人治辨正295

(四)礼法、人情与人的尊严302

第7章 合外内之道——儒家公德私德论310

一、公德与私德辨正311

(一)从“儒家公德阙弱论”说起311

(二)公私领域与公德私德317

二、仁之私己性与公共性320

(一)为仁由己:仁与个体德性的完善321

(二)仁者爱人:仁与群体价值的关怀327

(三)从七位仁者看仁之公私性334

三、恕与社会交往伦理336

(一)恕的形式结构337

(二)恕道之所以为金律340

四、儒家忠德之真谛346

(一)忠之一般义346

(二)“与人忠”与社会交往伦理349

(三)“君臣之忠”与公共事务伦理354

五、儒家孝道与公私生活360

(一)前儒家之孝的政治向度360

(二)儒家之孝的家庭伦理转向364

(三)家庭孝德的政治意义370

(四)家庭孝德与社会公德376

(五)家庭孝道与社会公义378

六、从儒家看道德与政治之关系384

(一)为政者之个人道德的公共性384

(二)道德价值之于政治的范导性387

参考文献393

后记4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