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手稿存真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翼骧著;乔治忠,杨柳整理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ISBN:750135157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603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手稿存真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绪论1
一、学习和研究中国史学史的意义1
二、中国史学史的内容6
1.历史编纂学6
2.历史观点8
3.史学思想9
4.历史研究法11
5.史官制度12
6.史学批评13
7.史学流派14
8.重要史学家的生平事迹与治学经过15
三、过去对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18
四、中国史学史的分期问题23
第一章 史学的萌芽:殷、西周、春秋时期的史学26
第一节 史学的起源26
一、甲骨文29
二、夏代的文字问题31
三、金文37
第二节 殷周时期的史官39
第三节 西周、春秋时期的史书46
一、《尚书》47
1.《尚书》的流传与真伪问题48
2.《尚书》的内容与价值53
二、《逸周书》60
三、《春秋》66
第四节 殷、西周、春秋时期的历史观、史学思想与历史编纂学75
一、历史观75
二、史学思想78
1.肯定了历史知识的鉴戒作用78
2.树立了历史记载的直书观念80
三、历史编纂学82
1.记时法的进步82
2.记言、记事的分工84
第二章 封建社会的史学(一):战国时期的史学88
第一节 记言史的发展88
一、《国语》88
二、《战国策》93
三、《战国纵横家书》98
第二节 编年史的发展101
一、《竹书纪年》——编年体的通史101
二、《左传》——言事兼备的编年史110
第三节 其他体例的史书的出现118
一、《铎氏微》118
二、《虞氏春秋》119
三、《晏子春秋》119
四、《世本》120
附:《楚汉春秋》124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历史观与史学思想126
一、历史观126
1.历史循环论126
2.历史进化论134
二、史学思想137
1.历史著作的作用137
2.历史著作的标准138
第三章 封建社会的史学(二):秦汉时期的史学140
第一节 司马迁的史学140
一、司马迁的生平140
二、《史记》的体例、内容与价值147
三、司马迁的治史方法(史料学)159
1.广泛搜集文学史料(典籍)159
2.实地考察161
3.亲身访问163
4.慎重取舍史料165
四、司马迁的历史观点168
1.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看法168
2.对于经济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171
3.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论175
五、司马迁的史学思想178
1.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意义178
2.编写历史的目的179
3.史书的作用181
六、司马迁在史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183
第二节 班固的史学190
一、班固的生平190
二、《汉书》的体例与内容198
三、班固的历史观与史学思想206
1.历史观206
2.史学思想211
四、班固对于史学的贡献与影响212
第三节 纪传、编年两种体例的确立215
一、《东观汉记》215
二、《汉纪》217
三、编年体与纪传体的优点和缺点220
第四章 封建社会的史学(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224
第一节 历史著作的繁盛224
一、史学本身发展的结果224
二、抄辑史料的便利225
三、封建割据政权的提倡226
四、品评人物风气的盛行(对历史人物研究兴趣的增长)226
五、史官制度的影响227
第二节 断代史的发展229
一、东汉史230
1.谢承著《后汉书》230
2.薛莹著《后汉记》231
3.司马彪著《续汉书》232
4.华峤著《汉后书》233
5.袁宏著《后汉纪》234
6.范晔与《后汉书》235
二、3国史240
1.王沈著《魏书》240
2.鱼豢著《魏略》241
3.韦曜著《吴书》245
4.陈寿著《3国志》247
三、晋史253
1.西晋史253
2.东晋史255
3.通纪西晋与东晋的历史255
四、“十六国”史257
1.概况257
2.崔鸿《十六国春秋》261
五、南朝史264
1.宋史264
2.齐史268
3.梁史269
4.陈史270
六、北朝史271
1.北魏史271
2.西魏史274
3.北齐史274
第三节 通史的编纂276
一、梁武帝时吴均等著《通史》276
二、元晖著《科录》278
三、张彝著《历帝图》279
第四节 地方志的著作280
《华阳国志》280
第五节 传记的发展282
第六节 史注的发展283
一、裴松之的生平及著作283
二、《三国志注》的内容285
1.关于文字上的解释286
2.补充记载简略处287
3.补充记载遗漏处288
4.考辨记载的讹误288
5.对于各家不同的记载的意见288
6.对于史事及人物的评论289
7.对于陈寿的批评289
8.对于其他史家的批评290
三、《三国志注》的价值292
四、裴松之在史学史上的贡献301
1.开创了史注新河301
2.提出了审查史料的意见302
3.发展了历史考证学305
4.开展了史学批评306
第七节 史考的出现308
第八节 史学评论的开展309
一、烦与省的问题310
二、实录与虚说(直书与曲笔)的问题312
三、正统问题313
四、史学的作用问题315
第九节 专职史官的设置316
一、三国时期史官的建置与官修国史的经过316
1.史官的建置316
2.官修国史的经过318
二、两晋时期的史官320
三、“十六国”时期的史官323
四、南朝的史官324
五、北朝的史官326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总结328
热门推荐
- 1967740.html
- 2763952.html
- 2408476.html
- 625664.html
- 8399.html
- 3436202.html
- 40662.html
- 2326930.html
- 666103.html
- 35389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39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1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90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30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04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67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31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15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55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9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