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油田开发地质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油田开发地质学
  • 戴启德,黄玉杰主编 著
  • 出版社: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61230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油田开发地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油田开发地质学的任务和内容1

第二节 石油和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

第三节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简史1

一、我国古代对油气的发现和利用1

二、我国近代石油地质勘查2

第四节 世界油气发展简况4

第一章 油气藏中流体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6

第一节 石油6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6

二、石油的化合物组成6

三、石油的物理性质10

第二节 天然气13

一、天然气的产状类型13

二、天然气的化学组成14

三、天然气的物理性质14

第三节 油田水17

一、油田水的状态17

二、油田水的化学组成18

三、油田水的物质性质19

四、油田水的化学分类19

第二章 石油和天然气成因及生油层21

第一节 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21

二、干酪根22

一、沉积有机质的来源22

第二节 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24

一、地质条件24

二、动力条件26

第三节 油气生成的主要阶段28

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28

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28

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28

四、深部高温生气阶段29

第四节 生油层29

二、生油层的岩性特征及分类30

三、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指标30

一、生油层的基本概念30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34

第一节 储集层的性质34

一、储集层的概念34

二、储集层的孔隙性34

三、储集层的渗透性36

第二节 砂(砾)岩储集层38

一、储集层的岩石类型38

二、储集空间类型38

三、影响储集性能的地质因素40

四、砂(砾)岩储集层的成因类型47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53

一、储集层的岩石类型55

二、储集空间类型55

三、碳酸盐岩的孔隙结构61

四、影响储集空间发育的地质因素62

五、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64

第四节 岩浆岩、变质岩、泥页岩储集层65

一、岩浆岩储集层65

二、变质岩储集层65

三、泥页岩储集层67

第五节 盖层67

一、盖层的岩石类型67

二、盖层的基本特征67

第一节 油气初次运移69

一、初次运移时油气的物理状态69

第四章 油气运移及油气藏的形成69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70

第二节 油气二次运移72

一、二次运移的动力和阻力72

二、二次运移的方向和距离74

第三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75

一、圈闭的概念75

二、圈闭的度量75

三、圈闭的类型76

四、油气藏的概念76

五、油气藏的中油、气、水的分布77

第四节 油气藏的形成79

一、充足的油气来源79

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80

三、有效的圈闭81

四、必要的保存条件82

五、次生油气藏的形成84

第五章 油气聚集类型及分布规律85

第一节 油气藏的基本类型85

一、构造油气藏85

二、地层油气藏94

三、水动力油气藏98

第二节 油气田及油气聚集带100

一、油气田的概念及分类100

二、油气聚集带的概念及类型105

二、含油气盆地的类型107

一、含油气盆地的概念107

第三节 含油气盆地107

三、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109

第四节 油气资源分布规律110

一、油气储量在地理上的分布110

二、油气储量在地史上的分布111

三、油气储量沿埋藏深度的分布111

第六章 油气田勘探113

第一节 油气田勘探的任务及阶段划分113

一、油气田勘探的总任务113

二、油气田勘探的阶段划分113

第二节 区域勘探113

一、区域勘探的主要任务113

二、区域勘探的工作部署原则114

三、区域勘探阶段的工作方法116

四、区域勘探阶段的工作步骤118

第三节 圈闭预探120

一、圈闭预探的任务120

二、圈闭预探的工作步骤121

三、二级构造(岩相)带的预探井部署124

第四节 油气田评价勘探128

一、油气田评价勘探的主要任务128

二、评价井部署原则129

三、评价勘探阶段的工作步骤129

一、滚动勘探开发的概念及优点130

二、滚动勘探开发的工作步骤130

第五节 滚动勘探开发130

第七章 钻井地质133

第一节 单井地质设计133

一、井别133

二、直井地质设计134

三、定向井地质设计136

第二节 地质录井141

一、钻时录井141

二、岩心录井143

三、岩屑录井154

四、钻井液录井161

五、气测录井166

第三节 完井地质报告的编写170

一、区域地层对比173

第八章 地层对比及油层沉积相研究173

第一节 地层对比173

二、碎屑岩油层对比177

三、碳酸盐岩油层对比191

第二节 油层细分沉积相的研究195

一、以砂层组为单元划分沉积大相195

二、划分沉积时间单元197

三、各沉积时间单元细分沉积微相199

四、油层细分沉积相的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206

第九章 油田地下构造研究212

第一节 用单井倾斜测井资料研究地下构造的褶曲要素212

一、地层倾角矢量图像的分类212

三、判断地下构造的偏移方向213

二、确定井孔剖面的地层产状213

第二节 油气田地质剖面图的编制与应用214

一、剖面方向选择215

二、井位校正215

三、井斜校正216

四、油气田地质剖面图的绘制218

五、油气田地质剖面图的应用218

第三节 油气田构造图的编制与应用218

一、编制油气田构造图的准备工作219

二、油气田地下构造图的编制方法220

三、构造图的应用222

二、地下断层存在的标志223

第四节 断层面构造图的编制223

一、研究油气田地下断层的实际意义223

三、井下断点的确定与井间断点的组合227

四、断层面等高线图的编制和应用228

五、断层线图的编制和应用230

第十章 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233

第一节 地层压力233

一、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233

二、异常地层压力研究234

三、油层压力研究240

第二节 地层温度249

一、地温梯度与地温级度249

二、地温场特征251

三、地温场与油气分布的关系252

第十一章 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256

第一节 工业油气流标准256

第二节 石油储量的分类和分级257

一、石油储量的分类257

二、远景资源量及储量的分级258

第三节 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263

一、含油面积的确定263

二、油层有效厚度的确定268

三、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确定273

一、储量计算单元275

第四节 储量计算单元和参数平均方法275

六、石油采收率的确定275

四、有效孔隙度的确定275

五、地面脱气原油的密度和地层原油体积系数的确定275

二、储量参数的平均方法276

第五节 压力降落法计算天然气储量281

一、压力降落法的基本原理281

二、压力降落法参数的确定282

三、压力降落法运用的条件283

四、压力降落法的影响因素283

第十二章 油藏描述简介285

第一节 油藏描述中的测井解释技术286

一、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286

二、关键井四性关系研究及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288

一、地震技术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289

第二节 油藏描述中的地震技术289

二、有关开发地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90

第三节 储层非均质性291

一、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291

二、宏观非均质性294

三、微观非均质性298

四、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301

第四节 储层地质模型及油藏地质模型302

一、储层地质模型302

二、油藏地质模型304

三、储层综合评价304

参考文献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