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青年运动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相久,李英,郭丽娟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ISBN:7805283451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篆书-书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青年运动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 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生1
二 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特点9
三 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趋势14
第一编 新生的一代——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0~1956.12
第二章 建国初期的青年团建设18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形势及青年团的状况18
一 建国初期的形势18
二 建国初期青年团的状况21
第二节 党和政府对青年团的关怀和重视27
一 试建的提出及青年团建立28
二 建团初期党对青年团的关怀29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届三中全会32
一 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就33
二 党中央对全会的关怀和教导34
第三章 抗美援朝中的青年运动36
第一节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运动36
一 肃清亲美、崇美、恐美的思想,明确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36
二 慷慨捐献,支援前线39
三 走向社会,广泛宣传,推动抗美援朝运动的深入开展42
四 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支援抗美援朝43
第二节 广大青年积极参军、参战45
一 响应祖国召唤,积极报名参加军干校,保家卫国45
二 浴血奋战疆场,谱写中朝友谊新篇47
第四章 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先锋52
第一节 动员青年站在祖国建设的最前列52
一 广大青年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52
二 中华全国青年第二次代表大会54
三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55
第二节 广大青年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立功57
一 围绕祖国建设,开展团的独立活动58
二 建立适合青年特点的劳动组织形式61
三 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召开64
第三节 积极地参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65
一 青年投入农业合作化运动66
二 青年积极参加手工业合作社66
三 工商业改造中的青年67
四 各族青年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迈进67
第五章 在实践中加强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69
第一节 加强共产主义教育的内容69
一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教育69
二 劳动教育70
三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72
第二节 开展独立活动,丰富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75
一 大力扫除青年文盲76
二 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文化活动77
第三节 响应党的号召,动员青年向科学进军79
一 党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79
二 动员青年向科学进军80
第二编 激昂的青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2~1966.4
第六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和团的改名83
第一节 “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83
第二节 “三大”召开及团的改名85
一 大会概况85
二 大会解决的主要问题88
三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改名91
第三节 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91
第七章 积极整顿,加强共青团的组织建设95
第一节 加强党对共青团的领导95
一 结合整党整社,进行整团建团工作95
二 中共八大关于青年团工作的指示和规定96
三 党对共青团建设的指示98
第二节 团的三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决保证党的领导问题99
第三节 整顿组织,加强团干部的培训100
一 结合整风整社,整顿农村团的组织102
二 六级办支部和“四好团支部”活动的开展103
三 基层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基层团干部的轮训104
第八章 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106
第一节 各条战线上的青年106
第二节 第二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召开110
第三节 城市青年的安置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13
第九章 为实现青年政治生活民主化而奋斗119
第一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中的青年119
第二节 坚持正确的原则,纠正青年工作中“左”的倾向123
一 青年对“左”倾错误路线的抵制123
二 引导青年实现革命化127
第三节 党的“左”倾错误的发展对青年工作的影响132
一 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对青年工作的影响132
二 “突出政治”对青年工作的影响134
第十章 青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运动138
第一节 群众性学毛著运动的兴起及发展138
一 学毛著运动兴起的原因138
二 共青团组织对学毛著运动的领导140
三 贯彻党的指示,抵制“左”倾影响142
第二节 组织活动,推动学毛著运动的发展144
一 黑龙江学毛著现场会144
二 李家庄学毛著现场会145
第三节 城市青少年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146
一 加强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147
二 这次教育活动的特点147
第十一章 深入持久地学习雷锋活动149
第一节 青年热烈响应学雷锋的号召149
一 党中央发出向雷锋学习的号召149
二 雷锋及其精神实质151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积极引导青年向雷锋学习的经验157
一 把雷锋平凡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形象再现于青年群众之中157
二 联系思想实际,对青年进行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158
三 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和发扬雷锋的革命精神159
四 把学习雷锋同学习本地区、本单位的先进人物结合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160
五 引导青年向雷锋那样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160
第三节 学习雷锋活动的意义及影响161
一 学习雷锋的意义及影响161
二 学习雷锋活动应吸取的教训166
第三编 灰色的岁月——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4~1976.11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169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169
一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169
二 文化大革命的酝酿171
三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173
第二节 全国大动乱174
一 红卫兵运动的兴起174
二 上海“一月风暴”175
三 老一辈革命家的“二月抗争”176
四 八届十二中全会和九大的召开178
第三节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80
一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被粉碎180
二 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和十大的召开182
三 “四人帮”阴谋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活动182
四 “天安门事件”,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84
第十三章 红卫兵运动186
第一节 红卫兵运动的产生186
一 红卫兵运动的产生186
二 红卫兵运动产生的原因191
第二节 红卫兵运动的狂热发展193
第三节 红卫兵运动的消亡196
第四节 对红卫兵运动的评价198
第十四章 文革中青年同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201
第一节 部分青年展开的斗争201
第二节 批林批孔运动中部分青年的觉醒205
第三节 四五运动及各地青年的斗争209
第十五章 文革中的共青团组织218
第一节 文革初期,团中央的改组及共青团解体218
第二节 在整团建团中恢复共青团组织221
一 整团建团工作221
二 共青团各级领导机构的恢复225
第十六章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231
第一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兴起的因素231
一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再度提出232
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成为由乱到治,解决中学生就业问题的一项应急措施233
三 在“继续革命”理论的指导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成为改造青年,“反修防修”的重要途径237
第二节 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召开与知青的安置240
第三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后果及评价245
第四编 新时代的开拓者——现代化建设时期(1976.10~1990.10
第十七章 青年的求知热与人生观讨论251
第一节 拨乱反正,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变251
一 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251
二 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253
第二节 青年的求知热256
第三节 潘晓与人生观的讨论259
一 “潘晓讨论”的经过和特点259
二 “潘晓讨论”发生的原因263
三 “潘晓讨论”的意义和影响267
第十八章 以四化为中心,全面活跃团的工作269
第一节 积极参加四化建设,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269
一 新长征突击手活动270
二 “五小”活动272
三 实用技术培训活动274
四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活动276
第二节 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278
一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279
二 青年服务队280
三 推广文明礼貌用语“十字”281
四 中国青年文化科技博览会281
第三节 按照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四有”新人284
一 立志建功活动284
二 学习张海迪活动286
三 全国青年读书活动287
四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87
五 中学生实践教育活动289
六 基层团组织的创经费活动290
第四节 加强组织建设,深化共青团改革291
一 基层组织设置的改革292
二 “青年之家”的建设292
三 实行团员证制度294
第十九章 当代青年学潮296
第一节 当代青年学潮的发生296
第二节 诱发青年学潮的因素303
一 校园是各种社会思潮的集散地,社会思潮的影响是诱发学潮的关键因素303
二 当今学生情绪是社会情绪的晴雨表,历次学潮是与经济过热联系在一起的307
三 直接诱发学潮的“导火线”往往是与社会情绪焦点以及学生所关注的热点相吻合的某次偶然事件309
四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社会控制机制的好坏是能否抑制学潮蔓延的关键因素311
第三节 青年学潮的特点与分类314
一 学潮形成发展的特点314
二 学潮的分类315
热门推荐
- 235549.html
- 1560326.html
- 3886578.html
- 291169.html
- 413316.html
- 39522.html
- 1274110.html
- 3409965.html
- 299966.html
- 1522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07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35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0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2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93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30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31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87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53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6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