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光电干扰防护系统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叶盛祥主编;杨虎,谢德林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15118·24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97页
- 文件大小:146MB
- 文件页数:5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光电干扰防护系统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光电干扰防护系统技术的基本概念2
1.1.1 含义和特点2
1.1.2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4
1.1.3 工作对象和应用5
1.1.4 作用和地位7
1.1.5 光电干扰防护系统总体技术7
1.2 宽光谱多波长综合应用技术8
1.2.1 微光夜视技术8
1.2.2 可见光技术11
1.2.3 红外技术23
1.2.4 激光技术28
1.2.5 紫外光技术34
1.3 光电干扰防护系统技术发展趋势34
参考文献38
第2章 光电侦察告警技术39
2.1 可见光侦察告警技术40
2.1.1 电视技术40
2.1.2 光电吊舱47
2.1.3 微光侦察装备51
2.2 红外侦察告警技术52
2.2.1 用途与分类53
2.2.2 组成和工作原理54
2.2.3 主要技术指标55
2.2.4 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55
2.2.5 红外侦察告警设备58
2.3 激光侦察告警技术61
2.3.1 用途与分类62
2.3.2 组成和工作原理64
2.3.3 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66
2.3.4 激光侦察告警设备73
2.4 紫外侦察告警技术77
2.4.1 用途与分类77
2.4.2 组成和工作原理78
2.4.3 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79
2.4.4 紫外侦察告警设备81
2.5 光电综合侦察告警技术81
2.5.1 用途与分类82
2.5.2 组成和应用83
2.5.3 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84
2.5.4 光电综合侦察告警设备85
参考文献86
第3章 光电干扰技术87
3.1 压制式有源干扰技术87
3.1.1 分类与特点87
3.1.2 干扰机理88
3.1.3 组成和工作原理89
3.1.4 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90
3.1.5 压制式有源干扰设备92
3.2 欺骗式有源干扰技术95
3.2.1 特点95
3.2.2 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96
3.2.3 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99
3.2.4 欺骗式有源干扰设备100
3.3 光电无源干扰技术109
3.3.1 烟幕干扰技术的定义与分类109
3.3.2 烟幕干扰原理110
3.3.3 烟幕干扰技术指标110
3.3.4 烟幕器材种类111
3.3.5 烟幕干扰测试技术111
3.3.6 烟幕干扰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115
3.4 光电引信干扰技术116
3.4.1 定义、用途、特点和分类116
3.4.2 组成和工作原理117
3.4.3 主要技术指标119
3.4.4 关键技术120
3.4.5 发展方向120
参考文献120
第4章 光电防护技术122
4.1 烟幕技术122
4.1.1 烟幕的形成和作用123
4.1.2 烟幕遮蔽效应125
4.1.3 烟幕发生器127
4.1.4 烟幕器材129
4.1.5 发展方向131
4.2 隐身技术133
4.2.1 分类133
4.2.2 可见光隐身技术134
4.2.3 红外隐身技术138
4.2.4 激光隐身技术146
4.3 光电假目标技术148
4.3.1 定义149
4.3.2 分类149
4.3.3 组成与应用150
4.3.4 发展方向151
4.3.5 装备实例152
4.4 其他光电防护技术153
4.4.1 抗激光加固技术153
4.4.2 可调谐/多波长技术156
4.4.3 其他技术158
参考文献158
第5章 光电干扰防护效能评估技术160
5.1 概述160
5.1.1 效能研究问题160
5.1.2 效能研究内容161
5.1.3 效能研究方法161
5.2 激光损伤机理162
5.2.1 激光对人眼的损伤163
5.2.2 激光对材料的损伤166
5.2.3 激光对光电探测器的损伤170
5.3 评估准则179
5.3.1 信息准则179
5.3.2 功率准则180
5.3.3 实践准则182
5.4 评估方法183
5.4.1 计算机仿真评估法184
5.4.2 半实物仿真评估法184
5.4.3 全实物仿真评估法186
5.4.4 单发命中概率评估法186
5.4.5 干扰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估法189
5.5 光电干扰防护系统评估实例190
5.5.1 美国的半实物仿真190
5.5.2 干扰红外导弹的半实物仿真191
5.5.3 脉冲激光对CCD图像跟踪系统干扰效果评估194
5.5.4 激光压制干扰效果量化评估195
5.5.5 红外烟幕干扰效果评估197
5.5.6 红外隐身效果评估200
参考文献202
第6章 光电干扰防护系统总体技术203
6.1 总体技术涉及的主要问题203
6.1.1 综合应用研究203
6.1.2 技术指标分析205
6.1.3 确定总体参数205
6.1.4 分系统指标分配206
6.2 光学工程技术207
6.2.1 基本概念207
6.2.2 主光学系统结构技术217
6.2.3 光束质量改善和稳定技术232
6.2.4 光束整形技术238
6.2.5 光学薄膜技术244
6.3 精密机械结构技术251
6.3.1 优化设计原则252
6.3.2 跟踪架选型和配置252
6.3.3 轴系结构设计255
6.3.4 主光路机械结构设计265
6.3.5 照准架与底座设计268
6.3.6 其他装置270
6.4 电气信息技术273
6.4.1 跟踪控制技术273
6.4.2 目标探测技术276
6.4.3 显控与智能管理技术278
6.4.4 电磁兼容280
6.5 视轴稳定技术284
6.5.1 视轴稳定方法284
6.5.2 视轴稳定工作原理286
6.5.3 视轴稳定关键技术288
6.5.4 视轴稳定系统290
6.6 多传感器集成融合技术295
6.6.1 多传感器集成耦合技术295
6.6.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296
6.6.3 电视与红外传感器目标数据融合299
参考文献301
第7章 捕获跟踪瞄准技术303
7.1 基本概念303
7.1.1 ATP定义303
7.1.2 跟踪和瞄准误差303
7.2 ATP主要技术问题308
7.2.1 捕获的主要技术问题308
7.2.2 跟踪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309
7.2.3 瞄准的主要技术问题312
7.2.4 捕获跟踪瞄准的切换过程312
7.2.5 提高跟踪瞄准精度的基本途径313
7.3 ATP设计314
7.3.1 跟踪控制系统总体设计314
7.3.2 建立系统模型316
7.3.3 光电成像跟踪伺服系统设计方法318
7.3.4 Bode图设计方法320
7.4 先进控制技术325
7.4.1 复合轴控制技术326
7.4.2 自适应控制技术328
7.4.3 多重积分补偿控制技术331
7.4.4 顺馈和反馈复合控制技术332
7.4.5 双模控制和非线性控制技术334
7.4.6 扰动观测器的控制技术335
7.4.7 智能控制技术337
7.5 捕获跟踪瞄准技术的发展方向349
参考文献349
第8章 目标探测技术350
8.1 概述350
8.1.1 发展概况350
8.1.2 研究内容351
8.1.3 应用352
8.2 目标特征和数理模型352
8.2.1 目标特征分析352
8.2.2 目标特性函数356
8.2.3 目标数理模型358
8.3 目标探测技术360
8.3.1 光电探测器360
8.3.2 提高探测系统成像质量的方法372
8.3.3 探测目标分割技术378
8.3.4 目标识别的基本方法386
8.3.5 目标跟踪技术390
8.4 目标探测能力分析395
8.4.1 红外探测能力395
8.4.2 激光探测能力396
8.4.3 电视探测能力397
8.5 目标探测系统399
8.5.1 主要功能和技术要求399
8.5.2 系统组成400
8.5.3 系统工作描述400
8.5.4 目标探测系统的发展趋势405
参考文献406
第9章 光电测角测距技术407
9.1 光电测角技术407
9.1.1 光栅莫尔条纹理论基础408
9.1.2 光电测角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19
9.1.3 光栅读数头420
9.1.4 光栅信号提取和处理技术424
9.1.5 光电信号细分技术425
9.1.6 增量式光电测角系统428
9.1.7 绝对式光电测角系统428
9.1.8 其他形式测角系统428
9.1.9 测角精度429
9.1.10 光电测角技术的发展方向431
9.2 光电测距技术433
9.2.1 基本原理433
9.2.2 分类、组成和要求433
9.2.3 脉冲式测距技术434
9.2.4 相位式测距技术436
9.2.5 光电被动测距技术438
9.2.6 测距精度441
9.2.7 红外激光测距系统443
9.2.8 光电测距技术的发展方向445
参考文献446
第10章 显控和智能管理技术447
10.1 概述447
10.1.1 用途447
10.1.2 组成与功能447
10.1.3 特点448
10.2 工作原理449
10.2.1 硬件平台450
10.2.2 软件开发环境452
10.3 内外接口关系453
10.4 智能管理关键技术454
10.4.1 硬件软化/软件硬化设计技术454
10.4.2 Windows操作系统下实时控制程序技术454
10.4.3 速度顺馈技术455
10.4.4 长时间目标位置预测技术459
10.4.5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460
10.4.6 程序可靠性检测技术463
10.5 智能管理技术发展趋势463
10.5.1 适应不同用户群的设计思想463
10.5.2 智能化与人机交互的有机结合463
10.5.3 综合数据网的信息共享技术464
10.5.4 特殊环境下的加固防护技术464
10.5.5 电气系统设计的发展方向464
10.6 1553B通信466
10.6.1 数据通信系统结构466
10.6.2 数据总线通信方式466
10.6.3 数据总线通信规程467
参考文献468
第11章 质量保证和检测技术469
11.1 质量保证措施469
11.1.1 质量保证5项技术469
11.1.2 质量保证大纲479
11.1.3 环境例行试验480
11.2 零件和部件检测481
11.2.1 大型零件检测481
11.2.2 三轴误差检测与校正484
11.2.3 多传感器光轴误差检测486
11.2.4 视轴稳定度检测487
11.2.5 电视、红外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精度检测488
11.3 系统检测489
11.3.1 时间检测489
11.3.2 作用距离检测490
11.3.3 跟踪误差/跟踪精度检测490
11.3.4 瞄准误差/瞄准精度检测491
11.3.5 测角精度检测492
11.3.6 测距精度检测493
11.3.7 虚探率和漏探率检测493
11.3.8 激光干扰效果测试及评定方法493
参考文献495
热门推荐
- 258137.html
- 1495308.html
- 360437.html
- 1411578.html
- 1763249.html
- 2092509.html
- 2593893.html
- 1992702.html
- 3548145.html
- 19628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77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0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60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15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34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43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3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62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06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6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