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甘肃蕈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甘肃蕈菌
  • 田茂琳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241739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菌类植物-介绍-甘肃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甘肃蕈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甘肃蕈菌概论1

第一节 蕈菌定义归属1

一、蕈菌词释定义1

二、蕈菌归属界别2

三、蕈菌种属资源与食毒蕈菌的科学区分3

四、关于蕈菌的生产名词4

第二节 甘肃蕈菌资源的调查及战略研究5

一、对甘肃省蕈菌的生态区域环境研究5

二、对甘肃蕈菌资源种类的统计整理结果6

三、对甘肃省蕈菌区域资源的调查图示7

四、甘肃蕈菌资源种类分布和生产利用7

第三节 甘肃蕈菌的宏观调研与微观评价8

一、蕈菌种类生长与季节的关系8

二、蕈菌在甘肃的宏观分布区域9

三、蕈菌在甘肃周边省区分布情况10

四、对蕈菌资源的微观研究与观测评价10

第四节 部分蕈菌彩色图片11

一、子囊菌类11

二、伞菌类11

三、腹菌类15

四、耳菌类15

五、多孔菌类16

第五节 学术科研与食药用菌生产种类17

一、重视学术科研人文生产活动17

二、食药用菌重点市县的生产现状17

三、甘肃食药用菌产业呈现的特点18

四、甘肃有做强陇南食药用菌产业的条件18

五、学术科研活动与人工生产的部分品种图片19

第二章 蕈菌形态结构特征25

第一节 子实体生长发育形态结构25

一、菌物学基础知识25

二、伞菌子实体生长发育变化25

三、伞菌子实体形态结构26

第二节 子实体特征及分类26

一、伞菌类子实体特征26

二、耳菌及腹菌类子实体特征27

三、子囊菌类子实体特征28

四、多孔菌类子实体特征28

第三节 蕈菌的生态习性29

一、研究蕈菌生态习性的作用29

二、蕈菌的生态习性表现29

三、蕈菌生境与因缘依赖29

第三章 蕈菌采集分离与标本拍摄31

第一节 蕈菌采集与菌种分离31

一、采集季节与所需器具31

二、把握蕈菌生性器官和时机31

三、采集方法与建档记录32

四、野外菌种的分离技术33

第二节 标本制作与鉴定保存33

一、干制标本33

二、浸制标本34

三、标本保存与鉴定34

第三节 蕈菌图片的拍摄技术34

一、蕈菌拍摄的微距定位35

二、蕈菌物体的焦点选择与景深布置35

三、曝光背景的光线控制36

第四章 甘肃蕈菌种类资源37

第一节 子囊菌类37

一、羊肚菌科37

二、马鞍菌科45

三、盘菌科52

四、麦角菌科57

五、肉座科60

六、炭角菌科62

七、地舌菌科67

八、胶陀螺科70

第二节 伞菌类71

一、侧耳科71

二、蜡伞科84

三、鹅膏科92

四、光柄菇科105

五、白蘑科110

六、蘑菇科154

七、鬼伞科166

八、粪锈伞科178

九、球盖菇科181

十、丝膜菌科198

十一、粉褶蕈科212

十二、锈耳科215

十三、网褶菌科218

十四、牛肝菌科220

十五、松塔牛肝菌科240

十六、红菇科244

十七、铆钉菇科280

第三节 腹菌类282

一、鬼笔科282

二、灰包科286

三、马勃科291

四、硬皮马勃科298

五、龙头菌科300

六、腹菌科302

七、鸟巢科303

八、地星科304

第四节 耳菌类308

一、银耳科308

二、木耳科313

三、叉担子科317

第五节 多孔菌类318

一、鸡油菌科318

二、珊瑚菌科322

三、齿菌科336

四、猴头菌科343

五、革菌科345

六、多孔菌科357

七、灵芝菌科408

第五章 发展食药用蕈菌的价值和意义413

第一节 食药用蕈菌文化历史源远流长413

一、蕈菌文化中国记载最早413

二、开发食用菌技术中国首创413

三、食用菌饮食文化中华独特414

第二节 食用菌的营养保健作用414

一、食用菌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414

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414

三、食用菌产品已经成为大众化食品415

四、食用菌的保健养生效果功能明显415

第三节 发展绿色食用菌的生产意义415

一、绿色食用菌生产环节要求绿色安全控制415

二、绿色食用菌属人类生存发展的崇高产业416

三、绿色食用菌是推动民生建设的促进剂416

第六章 实施保护蕴育蕈菌林木草场的工程措施417

第一节 实现由林草经营向食用菌经营的转型417

一、提高林业资源是蕈菌生产基础的认识417

二、要将林木草场的经济利用与蕈菌生产相结合417

三、要把蕈菌富民工程做到转型最大化417

第二节 要重视农户林业资源的管护抚育418

一、加大家庭生产食用菌树种的管护力度418

二、强化家庭蕈菌林的人工抚育利用418

三、重点抚育树种及两个栎属树种的描述419

第三节 增加蕈菌林的工程抚育利用投入419

一、财政要加大家庭林草资源的保育费用投资419

二、家庭营林要在恢复林相优势提高覆盖率上下功夫420

三、联村联户实施人工抚育蕈菌林利用项目421

第四节 保护开发蕈菌的措施与战略层面422

一、科技人员要研究生态环境对蕈菌的繁衍生长变化422

二、农林部门要普及蕈菌的保护和持续利用知识422

三、科研与企业要合作建立蕈菌生产试验基地423

四、政府有关部门应将食用菌产业列入战略层面发展423

甘肃蕈菌中文拉丁文索引425

参考文献445

后记4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