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林分自然稀疏理论及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林分自然稀疏理论及应用
  • 刘君然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14470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182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1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林分自然稀疏理论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林分密度理论及数学模型2

1林分密度的基本形式及关系2

1.1林分密度的基本形式2

1.2密度指数与疏密度关系5

2林分密度理论9

2.1 Reineke关于林分密度与直径关系9

2.2林分密度与蓄积量理论10

2.3林分疏密度1.0各地位指数密度与直径关系13

2.4林分各疏密度条件下,平均胸径与疏密度关系及计测疏密度公式14

2.5林分疏密度1.0、一定树高,各地位指数断面积、蓄积关系17

3林分密度、胸径、树高与断面积、蓄积数学模型21

3.1密度指数、株数、胸径与断面积数学模型21

3.2株数、胸径、树高与蓄积数学模型22

3.3密度指数、胸径、株数、树高与断面积、蓄积数学模型24

第2章 林分自然稀疏理论及数学模型26

1森林的自然稀疏26

2森林的生长发育时期27

3林分蓄积、断面积、直径自然稀疏模型31

3.1林分蓄积自然稀疏数学模型32

3.2林分断面积自然稀疏数学模型33

3.3林分平均直径自然稀疏数学模型37

第3章 林分密度、直径自然稀疏表的编制39

1林分蓄积、断面积、直径自疏及有关模型39

1.1林分蓄积自然稀疏模型39

1.2林分断面积自然稀疏模型40

1.3林分平均直径自然稀疏模型40

1.4等直径线模型及复合模型41

1.5密度指数、株数、胸径与蓄积模型41

1.6密度指数、平均树高与断面积模型42

1.7密度指数、株数、直径、断面积模型43

2林分密度、直径自然稀疏表的编制44

2.1林分密度自然稀疏表的编制45

2.2林分平均直径自然稀疏表的编制46

3不同初始密度林分测树因子变化规律48

第4章 林分自然稀疏生长过程表的编制及测树因子、生长量、成熟变化规律60

1林分蓄积、断面积、直径自疏及有关模型60

1.1林分平均直径自然稀疏模型60

1.2密度指数、平均树高与断面积模型60

1.3密度指数、株数、胸径、断面积模型61

2树高自然稀疏表的编制62

3不同地位指数、初始密度林分自然稀疏生长过程表的编制68

4不同地位指数、初始密度林分测树因子变化规律71

4.1不同初始密度林分测树因子变化规律71

4.2不同地位指数林分测树因子变化规律72

4.3不同起源林分测树因子变化规律78

5不同地位指数、初始密度与林分生长量、成熟的变化规律78

5.1不同地位指数、初始密度与数量成熟、数量成熟龄的关系78

5.2不同地位指数、初始密度与最大连年生长量及所在林龄关系82

5.3不同地位指数、初始密度与工艺成熟(径级)及工艺成熟龄关系86

第5章 定量间伐92

1林分平均胸径——株数定量间伐法92

1.1乌道特式定量间伐法92

1.2林分疏密度1.0胸径——株数导算定量间伐法93

1.3据疏密度1.0胸径与株数自疏保留系数定量间伐法95

2林分平均树高——株数定量间伐法100

3以树冠投影面积导算林分适宜密度问题109

3.1林分密度、林龄、地形与树冠投影面积及其变异性110

3.2关于以树冠投影面积导算林分最大密度问题112

3.3据树冠投影面积导算林分适宜密度问题115

第6章 地位指数、初始密度与林分适宜疏密度、蓄积度、株数的关系及数学模型118

1地位指数、初始密度与林分适宜疏密度的关系及变化规律118

1.1初始密度与林分适宜密度的关系119

1.2地位指数与适宜疏密度关系121

1.3初始密度、地位指数与适宜疏密度的关系122

1.4验证123

2地位指数、初始密度与林分适宜蓄积度关系及变化规律125

2.1林分蓄积自然稀疏、等树高线、复合数学模型125

2.2研究方法126

2.3林分适宜蓄积度变化规律127

3林分适宜株数与胸径、上层高关系及数学模型129

3.1林分适宜株数与株数、胸径、上层高的关系129

3.2林分适宜株数与胸径、上层高数学模型130

3.3应用132

第7章 林分上、下层间伐前后直径、疏密度、蓄积度变化规律及数学模型134

1林分上层间伐、下层间伐前后胸径、疏密度变化规律及数学模型134

1.1林分密度与株数按径级分布关系135

1.2上层间伐、下层间伐前后直径、疏密度关系137

1.3上、下层间伐前后胸径、疏密度模型142

2林分下层间伐前后胸径、蓄积度变化规律及数学模型143

2.1数学模型144

2.2林分下层间伐前后胸径、蓄积度关系146

2.3林分下层不同株数间伐强度与直径增长、蓄积度下降率模型152

2.4应用153

附表1 落叶松人工林各地位指数、不同初始密度生长过程表155

附表2 落叶松天然林各地位指数、不同初始密度生长过程表165

主要参考文献180

热门推荐